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morphology(模糊匹配)
62条记录
云南文山葡萄害虫—黑足厚缘肖叶甲的发生情况及防控建议

植物保护 2011 CSCD

摘要:2009年作者首次发现黑足厚缘肖叶甲[Aoria nigripes(Baly)]在云南省文山州大面积发生,严重为害葡萄。本文报道了该虫目前的发生现状及其成虫、卵、幼虫、蛹的形态特征,寄主范围,在国内外的地理分布,生活史,生物学特性等,并提出了防控建议。

关键词: 葡萄害虫 黑足厚缘肖叶甲 形态特征 防控建议

国家植物保护新品种“紫娟”茶树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茶叶 2010

摘要:本文介绍了"紫娟"茶树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态习性、繁殖方法以及保健功效,阐述了观赏特性以及在园林构景中的应用。

关键词: “紫娟”茶树 形态特征 生态习性 观赏特性 园林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植物学研究进展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麻疯树作为一种新兴的资源植物,因其生物柴油用途和综合利用潜力,受到世界各国及科学家的高度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麻疯树植物学研究的概况,系统地介绍了麻疯树系统分类与资源分布,形态结构,生殖生物学特性,组织培养,种子生理、胁迫生理及植物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在分类及分布方面,介绍了麻疯树目前的分类地位研究现状,及其在世界范围的地理分布情况;在形态结构研究方面,开展了麻疯树植物学基本特征、染色体核型、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结构研究;蛋白质和基因结构研究集中在功能蛋白和关键基因的发现和克隆;生殖生物学的研究分别开展了繁育系统、传粉过程、开花生物学等研究;在植物生理学方面,重点开展了麻疯树的组织培养、种子生理和胁迫生理的研究;在植物生态学方面,光合生理生态是目前的重点。分析研究进展的不足,提出了麻疯树植物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麻疯树 植物学研究 系统分类 形态学 生殖生物学 生理及生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大围山野生茶树资源考察

中国茶叶 2009

摘要:对云南大围山野生茶树分布进行了考察,发现大围山野生茶树分布在海拔1600~2100m地区,形态多样,种类丰富,出现子房有毛或无毛、花柱5裂或3裂、花朵大、花瓣数多、果实大、果皮厚、果皮紫红色或绿色等特征。文章具体阐述了大围山1号野茶、2号野茶、3号野茶和4号野茶的形态特征

关键词: 大围山 野生茶树 形态特征

云南省芒果象甲的发生与防治

广东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芒果象甲是危害芒果的重要害虫之一。对危害芒果的3种芒果象甲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危害症状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芒果象甲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发生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光照条件下东方百合生长状态及生物量的分配

西南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在露地栽培(光照100%)、棚膜栽培(光照80%)、遮阳栽培(光照30%)3个光照处理下,对百合的生长状况及生物量分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光照强弱对百合形态特征的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株高、单叶面积、茎生根上,对单位叶面积(比叶重)也表现出极显著影响。随着遮阳环境的加剧,胁迫百合对各功能器官的生物量分配比例进行调整,相对提高了百合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比例,同时也相对降低了地下部分生物量的比例,其突出表现在总叶干重和鳞茎干重上。但不同品种对光照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据形态特征、生物量分配变化程度来看,提伯、索尔邦较为敏感,西伯利亚相较适应这种变化,但无论光照强弱,百合的生物量分配仍然主要集中于叶片上(占地上部分生物量的60%左右)和鳞茎上(占地下部分生物量的70%~90%)。

关键词: 东方百合 光照条件 形态特征 比叶重 生物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荷叶离褶伞菌研究进展

现代农业科技 2007

摘要:对荷叶离褶伞菌的外部形态、生物学特性以及人工栽培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荷叶离褶伞 形态 特性 栽培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猪苓生活环境考察报告

现代农业科技 2007

摘要:对野生猪苓的生活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猪苓多数生长在海拔2 500~3 000m的高寒山区,且处在湿度较高的小溪边、冷杉以及栎树等残留的树桩下面,土壤pH值在6.5~7.0之间,土壤含水量范围为17%~45%,且周围的树木种类较多。同时研究了与猪苓共生的密环菌生长情况。

关键词: 野生猪苓 形态 生活环境 密环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植物学通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野生稻(Oryzarufipogon)是稻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许多优良性状,是水稻遗传改良的天然基因库。本研究通过对形态学性状的观测,及ISSR和RAPDUPGMA聚类分析,将云南普通野生稻划分为4个类型,即元江类型、景洪紫杆直立型、景洪绿杆直立型和景洪匍匐型。在供试材料中筛选到具有多态性的ISSR和RAPD引物各11个,ISSR引物扩增出多态带113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82.26%,RAPD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条带76条,PPB值为76.77%,两种分子标记的分析结果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1)。此外UPGMA聚类结果表明,云南普通野生稻不同类型与其它地区普通野生稻之间的遗传亲缘关系差异明显。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亚种 遗传多态性 形态学 RAPD ISS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分化的研究:Ⅰ.形态及酯酶、过氧化氢酶同工酶分析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元江普野(普通野生稻)栖生地远离栽培稻,生活周期属多年生野生稻,套袋自交后代不分离,酯酶同工酶 EST-X 位点分析显示为纯合型普野。多数形态特征分析属典型普野,未见明显的籼粳分化。同工酶分析结果则不同。酯酶上偏籼,过氧化氢酶上则偏梗。两种同工酶上表现不一致似乎表明,元江普野具有籼粳分化的可能性。元江普野在酯酶上接近南亚与东南亚普野,其过氧化氢酶又类似中国其他各省的普野,使它在追溯中国栽培稻的起源与演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元江普通野生稻 形态 同工酶 籼粳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