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丁醚脲与溴虫腈对朱砂叶螨的联合杀螨活性
《农药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获取新的高效复配杀螨剂配方。[方法]以共毒因子法和共毒系数法评价丁醚脲与溴虫腈对朱砂叶螨的联合杀螨活性及筛选最佳配比。[结果]丁醚脲与溴虫腈对朱砂叶螨雌成螨处理后24 h的LC50值分别为154.67、8.80 mg/L,丁醚脲与溴虫腈以质量比为94.5:5.5~92.0:8.0混合具有明显增效作用,最佳配比为94.0:6.0或93.5:6.5,对朱砂叶螨处理后24 h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83.65和187.26,LC50值分别为39.79、40.27 mg/L,其毒力分别是丁醚脲毒力的3.66、3.89倍。[结论]丁醚脲与溴虫腈以94.0:6.0或93.5:6.5混合对朱砂叶螨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该结果可为丁醚脲与溴虫腈的混合使用防治害螨及复配剂开发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3个品种剑麻抗旱生理指标比较及抗旱性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引种的3个剑麻(Agave sisalana)品种"H.11648、广西76416、肯尼亚K2"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设置干旱胁迫组与正常浇水组,研究连续进行了4个月,每月测定一次形态指标及生理指标,对比研究了剑麻不同品种间的抗旱能力差异与干旱环境下的生理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剑麻在干旱胁迫下,叶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叶片含水量则有一定程度地降低,尤其是在干旱胁迫的第一个月中,变化程度更明显。隶属函数比较表明,3个品种的抗旱能力大小比较为:广西76416>肯尼亚K2>H.11648。


甘薯产业在云南山地农业中的作用
《现代农业科技 》 2014
摘要:云南多山,其农业是典型的山地农业,发展重点以畜牧业和劳动力密集型种植业为宜。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甘薯种植国。通过对统计数据的比较,对甘薯在云南山地农业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云南甘薯种植面积约7万hm2,为全国第15位,约70%的薯块用于饲料。在云南山地农业中,甘薯具有一定的优势,未来将会有一定的发展。建议以市场为导向,抓住云南畜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抓住甘薯产业由东向西转移的机遇,促进云南甘薯种植业发展,在云南农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种间种覆荫树对云南大叶茶品质影响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旱冬瓜、洋紫荆、云南樟3种树间种覆荫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分析,推断适宜云南大叶种茶的间种覆荫树类型。同时采摘间种树直接覆荫一芽二叶鲜叶与同地块2.5倍间种树高距离外茶鲜叶加工成蒸青固样和晒青茶样品,对每一种间种树覆荫对茶叶品质的改变做纵向比较分析,对不同树种覆荫品质特性做横向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旱冬瓜覆荫茶叶含氮化合物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增长明显,滋味浓厚、回甘;洋紫荆覆荫茶叶EGC、EGCG、游离氨基酸增长明显,ECG、水溶性果胶等明显下降,滋味醇浓略带有洋紫荆花香;云南樟覆荫茶叶含N化合物-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大幅下降,EGCG增长明显,口感从苦涩突出转变为微涩协调。纵向比较3个树种覆荫茶叶的品质差异,得出覆荫茶叶含氮品质成分与该覆荫树种固氮能力相关。茶园间种树选择首先剔除有毒、有异味的树种,优先选择有固氮根瘤菌树种,间种树种应多树种配置,旱冬瓜可作为云南大叶种茶区主要的间种覆荫树。
关键词: 茶园 间种覆荫树 旱冬瓜 洋紫荆 云南樟 茶叶品质


6种粮经作物与麻疯树的间种模式及效果评价
《中国热带农业 》 2014
摘要:麻疯树生长需第四年至第五年才成林进入丰产期。因此,在麻疯树原料基地建设过程中,麻疯树种植第一年很少开花结果,第二、第三年开始开花结果,前3年植株种子产量较小,经济效益也低。但未成林株行距空隙较大,辅以矮杆粮经作物间种,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本文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花生、大豆、甘薯、玫瑰茄、玉米和续随子6种粮经作物与麻疯树间种的技术模式,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以期为提高麻疯树原料基地建设中土地高效利用提


云南野茄资源形态学性状的多元统计与分析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40份云南野茄资源的果形、果色、单果质量等12个主要形态学性状进行变异度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变异度分析结果表明材料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遗传差异,各性状在不同材料之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样性;相关性分析发现,有7对性状间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7对性状间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材料划分为5大类,其中第1类与栽培种差异最大,第3类与栽培种最接近.本研究为云南野茄的研究利用理清了思路,并为加快野茄资源在茄果类生产和育种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