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抗旱型优质高产啤酒大麦新品种云啤9号
《种子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啤9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所暨国家大麦青稞体系西南区育种团队采用夏繁冬播1年2代育种技术于2010年育成的二棱型啤酒大麦新品系。2006年以澳选3号为母本和曲152为父本配组,2010年10月稳定后在云南省5个州市进行小区面积为10 m2,3次重复,随机区组6个点多点试验,2011~2012年度参加云南省啤酒大麦品种区试,2012年申请农业部植物品种新品种权保护(申请号:20120877.2),并于2013年通过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编号:滇登记大麦2012001号)。


小麦×玉米杂交得胚率的遗传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小麦杂交组合C49S-87/01Y1-1069的DH群体为材料,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小麦×玉米杂交得胚率的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玉米杂交得胚率受两对显性上位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其主基因效应分别为1.95和6.69,多基因效应为2.80;主基因遗传率为72.09%,说明小麦材料间得胚率的差异主要受基因型影响,但非遗传因素也不可忽视,尤其是对那些得胚率低的小麦材料。
关键词: 小麦×玉米 单倍体胚得胚率 DH群体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多效唑在番茄和土壤中的残留与降解动态研究
《生态环境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多效唑(paclobutrazol)在番茄(Lycopersicon eseulentum)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及残留动态。建立番茄和土壤样品中多效唑残留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SPE-HPLC)检测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再用φ(甲醇-二氯甲烷)=5∶95混合溶剂经LC-NH2固相萃取柱净化,以φ(乙腈-水)=55∶45作流动相,Shiseido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于222 nm波长检测,外标法定量。在0.1~5.0 mg·L-1范围内,多效唑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5。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番茄幼苗期施用不同多效唑质量分数50、100、200、600 mg·kg-1,研究在不同处理时间1、6 h,1、2、3、7、14、21、30、45、60 d,多效唑在番茄以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变化。添加质量分数水平为0.05、0.1、0.5 mg·kg-1时,多效唑在果实、植株和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2.45%~103.70%、94.52%~98.85%和94.30%~102.10%,变异系数分别为3.69%~5.00%、1.58%~4.53%和1.28%~3.35%。结果表明:多效唑在番茄植株和土壤中的降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Coe-kt。当施用质量分数为600 mg·kg-1时,其在番茄植株中的残留半衰期为1.66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78 d;在植株中的降解速率大于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按照推荐使用的施用浓度,采收时多效唑在番茄和土壤中无残留,证明推荐施用浓度是合理的。


云南蓝莓枝干溃疡病病原菌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自2010年云南省昆明市周边及丽江市蓝莓商业化种植区发生了一种蓝莓新病害,典型症状为茎干和枝条枯萎死亡,发病早期部分枝条和叶片枯萎但不脱落,韧皮或木质部横切面呈轻棕黄色或灰黑色变色。采用温室接种致病性测定、形态及分子鉴定等方法对蓝莓枝干溃疡病病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各种植区采集病样15份,分离获得来自蓝莓病株茎干、枝等器官的15个生长较一致的真菌分离物;致病性试验证实,均为蓝莓枝干溃疡病病原菌;经形态学鉴定为Botryosphaeria dothidea,利用ITSI-5.8S-ITS4进行PCR扩增,并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显示,其序列分析结果与B.dothidea的同源性为99%~100%,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该病原菌在蓝莓果树上的危害在云南省内尚属首次报道。


基于16S rDNA序列分析研究根腐病三七根内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
《中草药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根腐病三七根内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方法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分离根腐病三七根内的细菌,经细菌通用引物27F/1492R扩增16S rDNA后,分别用Rsa I和Hin6 I限制性内切酶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方法和DNA测序技术,对分离自根腐病三七根内的细菌进行初步鉴定。结果根腐病三七根内的细菌分属于8个类群,依占总菌数的比例分别是芽孢杆菌属Bacillus 22.47%、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 5.62%、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5.62%、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 4.49%、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 1.12%、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 1.12%、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1.12%及肠杆菌科的一些属58.43%。结论泛菌属和芽孢杆菌属是根腐病三七根中的两大优势细菌类群。
关键词: 三七 根腐病 细菌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DNA测序 16S rDNA 泛菌属 芽孢杆菌


一年生云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云南农业科技 》 2014
摘要:云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又名当归、岷归(甘肃),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根入药。当归自古以来为中医常用的妇科良药,素有"十方九归"之称,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1~2]。云归的传统产区位于大理、丽江和迪庆等滇西北地区,产量居全国第2位。近年来,在滇东地区推广的1年生云归栽培技术,将当归的种植周期缩短为1年,解决了早抽薹问题,提高了药材产


11个观赏菊花品种灰色关联度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 2014
摘要: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1个从荷兰引进的观赏菊花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并对所引进的品种主要性状与理想性状进行等权与加权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等权关联度大小依次为:romanov>Bretagne>ml.yellow>Kastelli>Amadea>Jeanny pink>Rados>Vennice>Bactica>Biarritc>pp.golden。加权关联度大小依次为:romanov>Bretagne>ml.yellow>Kastelli>Amadea>Jeanny pink>Vennice>Rados>Bactica>Biarritc>pp.golden。即romanov的综合表现最好,其次为Bretagne和ml.yellow,这3个品种适合在昆明地区大力推广种植。


我国咖啡发展形势分析及对策
《中国热带农业 》 2014
摘要:对全球(1961—2012年)和我国(2001—2012年)咖啡产销形势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咖啡种植面积年均增长率为15.33%,但受国际咖啡市场价格下滑影响,未来几年我国咖啡种植面积增速将出现放缓趋势。②我国咖啡豆产量年均增长率为17.17%,由于目前收获面积仅占总面积的40.4%,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咖啡产量仍将保持增长态势。③国际咖啡市场价格呈周期性波动,波动周期约5~7年,目前纽约国际期货交易综合价为2381.33美元/吨(人民币14.51元/千克),处于价格低迷期。受欧美、日本等咖啡主要消费市场经济不景气影响,预计未来几年咖啡价格一时难以大幅上扬。④我国咖啡产值年均增长率为25.88%,但受国际咖啡市场价格下滑影响,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咖啡产值增速将出现放缓趋势。⑤我国咖啡豆年均消费增长率为25.71%,为世界平均增长率的十倍,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咖啡豆消费仍将保持强劲势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