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蓝型油菜双低三系杂交种云油杂1号的选育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油杂1号是利用甘蓝型胞质雄性不育系96F003A与恢复系96F045C杂交筛选出的优势组合,表现杂交优势强,植株繁茂,根系发达,早熟,耐旱,适应性广,高产稳产,芥酸含量0.22%,硫甙含量38.8μmol/g,含油量43.68%,恢复株率95%以上。1999—2000年云南省秋播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3223.2kg/hm2,比对照品种花油3号增产8.19%,2000—2001年云南省夏播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2297.1kg/hm2,比对照品种云油21号增产7.07%。


20%杀虫单微乳剂防治甘蓝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
《中国蔬菜 》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云南四季如春,生态环境适宜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发生,每年3~5月和9~10月是小菜蛾发生的高峰期,其为害十分严重。为有效控制小菜蛾的发生,笔者对20%杀虫单微乳剂防治甘蓝小菜蛾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为20%杀虫单微乳剂(江苏省苏科实验农药厂提供),92%杀虫单可湿性


32000IU/mg B.t.可湿性粉剂防治烟青虫的田间药效试验
《农药 》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32 0 0 0IU/mgB .t.可湿性粉剂的使用剂量为 1 5 0~ 2 0 0 g/ 6 6 7m2 ,对烟青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药后第 3~ 5d的防效为 72 .1 %~ 85 .1 % ,持效期达 1 0d ;其防治效果与对照药剂 2 .5 %g功夫乳油 2 4ml/ 6 6 7m2 的防效相当 ,而且对环境安全 ,对烟蚜和斜纹夜蛾还有一定的兼治作用。
关键词: 32000IU/mgB.t.可湿性粉剂 烟青虫 烟草 防治效果


迪庆青稞黄矮病和介体蚜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植物保护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青稞是云南迪庆藏区主栽粮食作物,全州种植约6700hm~2。1991年,青稞黄矮病零星发生,到1998年发病面积达2546.7hm~2,产量损失318.3万kg;1999年,中甸县连片60余hm~2严重减产,木鲁社10余hm~2绝收。针对灾情开展了青稞蚜虫和黄矮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使病情得到了控制。 1 研究方法 1.1 青稞蚜虫优势种及越冬调查:青稞黄矮病是蚜虫传播大麦黄矮病毒(BYDV)造成的


施用石灰对酸性土壤上蚕豆生长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酸性土壤上适当施用石灰能极显著提高蚕豆的产量。云南赤红壤方解石用量在3 .0g kg时 ,蚕豆产量达到最佳 ;云南黄红壤白云石用量为 2 .8g kg时 ,蚕豆的籽粒产量接近峰值 ,地上部干重达到最佳 ;湖北咸宁棕红壤方解石与白云石混合用量在 1.5g kg时 ,蚕豆获得最佳产量。供试土壤施用石灰可以提高土壤pH ,显著降低了土壤活性铝和活性锰 ;此外 ,施用石灰改善了供试土壤的磷营养 ,磷营养差异是蚕豆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抓住建立国际花卉拍卖市场之机 发展云南现代大物流
《经济问题探索 》 2002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分析了云南花卉业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并根据当前形势提出应抓住建立国际花卉拍卖市场之机,发展云南省现代大物流的对策及其意义。


与烟草曲叶病毒伴随的新型DNA分子鉴定
《科学通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已报道的两种粉虱传双生病毒DNAβ分子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从烟草曲叶病毒Y5和Y8分离物中扩增到一类环状DNAβ分子,其全长分别为1333和1338nt.序列分析表明,Y5DNAβ可能编码8个可读框(ORFs),病毒链和互补链各含有4个ORFs;Y8 DNAβ可能编码7个ORFs,病毒链含有4个ORFs,互补链含有3个ORFs.除茎环结构TAATATTAC外,DNAβ与烟草曲叶病毒Y5和Y8基因组DNA-A序列几乎无同源性.Y5和Y8的DNAβ全长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较高,为85%,而与已报道的胜红蓟黄脉病毒(AYVV)DNAβ及棉花曲叶病毒(CLCuV)的两个DNAβ的同源性为51%~65%.免疫捕获PCR及粉虱传毒实验表明,DNAβ分子包裹在双生病毒粒子中,并伴随病毒由烟粉虱传播.


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人文途径
《生态经济 》 2002 北大核心
摘要:从人类经济形态发展过程,分析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人类经济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由此导致的气候变化、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社会和经济人文手段。


利用RAPD分子标记定位2个水稻稻瘟病菌非致病性基因
《中国农业科学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日本鉴别品种新 2号和K5 9,对源于云南省的水稻稻瘟病菌可育性菌株CHL12 4(MAT1 1)和CHL12 5 (MAT1 2 )及其杂交后代 72个子囊菌株的非致病性 (无毒性 )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菌株CHL12 4对新 2号 (含有效抗性基因Pish)和K5 9(Pit)的非致病性分别由非致病性基因Avr2 Pish和Avr2 Pit控制。通过对这 2个基因控制的非致病性反应进行列联卡方测验 ,显示这 2个基因连锁在一起 ,重组率为 2 6 .8%。进一步利用分离群体分析法 ,对这 2个基因进行了RAPD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结果发现 ,2个RAPD标记OPW 0 6 64 5和OPW 1364 5与非致病性基因Avr2 Pish连锁 ,它们的重组率分别为 2 7.8%和 2 6 .5 %;另 1个RAPD标记OPR11517则与非致病性基因Avr2 Pit连锁 ,重组率为 2 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