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848条记录
国外粳型陆稻品系育性恢复基因等位性分析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发现的6个粳型陆稻恢复系WAB450-11-1-3-P40-HB,WAB450-11-1-2-P61-HB,WAB450-1-I-P-91-HB,IRAT216,IRAT359,IRAT104及滇一型粳型水稻恢复系南29分别与滇一型不育系滇榆1号A杂交获得F1后再与保持系滇榆1号B回交形成的A/R//BBC1F1分离群体及F1与滇榆1号A回交的BC5F2分离群体为材料进行遗传研究,并用新发现的粳型陆稻恢复系与带恢复基因Rf1的C57杂交F1为父本,用滇榆1号A作母本测交进行恢复基因等位性测定,以花粉育性为主要指标,辅以小穗育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滇榆1号A与各恢复系的杂交F1花粉育性为50%左右,但结实率正常,为配子体不育类型,新发现的粳型陆稻恢复系WAB450-11-1-3-P40-HB,WAB450-11-1-2-P61-HB,WAB450-1-I-P-91-HB,IRAT216,IRAT359对滇榆1号A有正常恢复能力,而IRAT104仅能部分恢复;新恢复系WAB450-11-1-3-P40-HB,WAB450-11-1-2-P61-HB,WAB450-1-I-P-91-HB,IRAT216,IRAT359及云南粳型水稻恢复系南29的恢复性均由1对显性恢复基因控制,而IRAT104具有1对对滇一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具部分恢复能力的恢复基因;新发现恢复系的恢复基因与著名粳稻恢复系C57所带的Rf1互为等位,IRAT104所携带的弱效恢复基因也与Rf1等位,为复等位基因,云南重要恢复系南29所带的恢复基因也与Rf1互为等位。

关键词: 水稻 恢复基因 细胞质雄性不育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贮存过期油菜种子消毒方法的研究

种子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以贮存 9a甘蓝型油菜品种 91 1 1 2 8的种子为试验材料 ,对 Hg Cl2 、Na Cl O、H2 O2 三种常用消毒剂不同浓度一时间处理的消毒效果进行了比较 ,找出了一种较佳的贮存过期油菜种子消毒方法 ,为油菜贮存过期品种资源再生与繁殖技术的研究作好了准备工作

关键词: 油菜 过期种子 消毒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优势特色农业发展与对策探讨

经济问题探索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通过学习国家有关农业发展政策,结合当前云南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际需要,分析云南优势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存在问题及加快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思路、原则、重点及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模糊聚类在红花生态型分类上的应用初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光、温具有不同反应的89份红花材料,连续两年在三个不同气候条件的试验点(乌鲁木齐、昆明、云南元谋)种植,以其莲座期为分类指标,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模糊聚类。根据聚类图,当λ取2.16时划分为4大类。各类之间通过莲座期的长短与其对光、温的敏感性有着明显的区别。本研究从生态型方面进行了分类,为选育高产及适应性好的品种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莲座期 分类 模糊聚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软米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云光14号

杂交水稻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光敏核不育系蜀光 612S与抗寒优质强恢复系云恢 80 8配组而成的云光 14号 ,具有高产、米质优、口感软、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寒性好、适应性强、制种产量较高等特点。 2 0 0 0年 7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籼稻 云光14号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倍体育种在园艺作物中的应用

北方园艺 2003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杆菌介导的二氢黄酮醇3’5’羟化酶cDNA对非洲菊的转化及对其花色的影响(英文)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非洲菊(Gerbera hybrida)组织培养建立起适合于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受体系统.非洲菊叶柄外植体在MS+3 mg/L BA+0.01 mg/L NAA培养基中直接诱导芽生长,在MS+0.1 mg/L NAA培养基中生根培养,获得再生植株,诱导率达57%.带有云南矮牵牛(Petunia hybrida)二氢黄酮醇3’5’羟 化酶cDNA的pEH表达载体与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LBA4404融合后,与非洲菊叶柄外植体共培养3 d,通过含有卡那霉素25 mg/L和羧苄青霉素500 mg/L的选择培养,诱导出转基因非洲菊.经PCR和Southern分子杂交检测,证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入非洲菊的基因组中,转基因非洲菊花色、花型及叶型都有显著变化.

关键词: 非洲菊 二氢黄酮醇3’5’羟化酶 花色 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操作规程

种子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结合云南省的实际情况,对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前期准 备、秧田期管理、本田期管理、提高产量和质量的措施以及收获 工作进行了分析和规范。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两系法 制种 规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优异资源评价与遗传稳定性研究

茶叶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鉴定评价了200份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加工品质、生化成分、抗寒性等。筛选出品质超过国家品种的优异资源6份、茶多酚含量>38%的资源4份、咖啡碱含量>5.2%的资源6份、咖啡碱含量<1.0%的资源2份。对资源扦插后代的DNA多态性、同工酶酶谱特征以及花粉形态结构研究表明,无性后代的遗传性基本稳定。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鉴定评价 优异种质 特异种质 遗传稳定性

从核糖体DNA ITS区序列研究甘蔗属及其近缘属种的系统发育关系

作物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甘蔗属及其近缘属的 13个种共 4 3个个体和 1个橡草 (Pennisetum schumach)外群的核糖体 DNA中的内转录间隔区 (ITS)及 5 .8S r DNA基因的序列。结果表明 :甘蔗属及其近缘属种的 ITS区 (含 ITS1,5 .8S r DNA和ITS2 )序列的长度范围为 5 89~ 5 91bp,变异位点为 14 0个 ,信息位点为 6 0个 ;其中 ,ITS1和 ITS2的长度范围分别为 2 0 5~ 2 0 8bp和 2 16~ 2 2 0 bp,变异位点分别为 6 4和 6 8个 ,信息位点分别为 33和 2 4个 ;5 .8S r DNA长度范围为 16 4 bp,变异位点为 8个 ,信息位点为 3个。以狼尾草属的橡草 (P.schumach)作为外群 ,运用 PAUP4 .0 b软件构建的系统发育 NJ树表明 :浙江果蔗 (R4 5 )应属于热带种 (S. officinarum ) ;河王八属与蔗茅属的亲缘关系较近 ,各自的金猫尾种与蔗茅种、河王八种与滇蔗茅种分别交叉聚在 2个不同的小分支中 ;斑茅 (S.arundinaceum或 E.arundinaceum)具有其他属不同的特异位点 ,是距甘蔗属较远的一个独立分支 ,从分子水平上提出了斑茅并不属于甘蔗属的观点 ,但其是否属于蔗茅属 ,还是应当立为单种属则需进一步的研究论证。

关键词: 甘蔗属及其近缘属种 ITS 系统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