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赛葵黄脉病毒:一种含有卫星DNA的双生病毒新种
《科学通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云南红河地区表现黄脉症状的杂草——赛葵上分离到病毒分离物Y47.对Y47进行DNA-A的全序列测定,结果表明,Y47 DNA-A全长2731个核苷酸,基因组具有典型的双生病毒科病毒特征,即编码6个ORFs,其中病毒链编码AV1(CP)和AV2共2个ORFs,互补链编码ACl~4共4个ORFs.对基因组进一步比较发现,Y47 DNA-A与秋葵黄脉花叶病毒分离物201(GenBank登录号:AJ002451)的同源性最高,达77%,而与其他双生病毒的同源性均在76%以下,表明Y47是双生病毒的一个新种,命名为赛葵黄脉病毒(MYVV).利用DNAβ的特异性引物beta01和beta02,从Y47中扩增到卫星DNA分子(Y47β).序列分析表明,Y47β全长1348个核苷酸,至少在其互补链上编码一个有功能的ORF(Cl).Y47β的全序列与Multan棉花曲叶病毒和Rajasthan棉花曲叶病毒的DNAβ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为62%~67%,而与其他已报道的DNAβ的同源性均低于46%.系统关系树分析表明,卫星DNAβ分子与其辅助病毒是共同进化的.
关键词: 赛葵黄脉病毒 赛葵 Begomovirus DNA-A DNAβ


转几丁质酶-葡聚糖酶基因水稻稻瘟病抗谱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来源于云南各地属于 2 4个稻瘟病菌 (Magnaporthegrisea)生理小种的 3 3个菌株 ,对受体品种南 2 9及其 4个转几丁质酶 β 1,3 葡聚糖酶串联基因水稻T5 代品系进行了温室接种鉴定。结果表明 ,不能侵染受体品种南 2 9的 13个菌株也不能侵染转基因品系 ,可侵染受体品种南 2 9的 2 0个菌株一般不能侵染转基因品系 ,转基因水稻对稻瘟病菌抗性范围较受体对照扩大 ,证明转几丁质酶 葡聚糖酶基因水稻对稻瘟病具有一定的广谱抗性 ;诱发条件下 ,转基因品系大田叶瘟病情指数为 0~ 1级 ,穗瘟发病率为 0 .3 %~ 10 .2 3 % ,抗性较受体对照大幅度提高 ,表明这些品系在稻瘟病抗病育种中是有应用潜力的。
关键词: 水稻 转基因 几丁质酶基因 葡聚糖酶基因 稻瘟病 抗谱


滇型杂交稻亲本籼粳分化与杂种优势关系的初步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滇型杂交稻不育系 10个、相应的保持系 10个和恢复系 38个 ,以及由上述不育系和恢复系组配的 4 0个杂交种为试材 ,研究了亲本材料的RAPD籼粳分化程度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 ,亲本籼粳差异与产量杂种优势存在抛物线的关系。利用籼粳分化存在一定差异的亲本杂交 ,易得到正向优势组合 ,平均杂种优势较强 ;但并非双亲籼粳分化差异越大越好 ,双亲差异过大则不易获得正向优势组合 ,使杂种优势减弱 ,甚至为负。双亲籼稻成分差值以 12 %~ 16 %为宜


生长素在烤烟钾素库源关系改变时对根系呼吸作用生理指标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土培试验方法 ,研究生长素在烤烟库源关系改变时对根系吸钾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 ,与常规措施(打顶 )相比 ,生长素处理促进了根系的发育 ,增加了根的重量 ,提高了根系活力 ,增强了根系的代谢能力。同时能提高根系ATP的含量 ,为根系吸收养分提供充分的能量保证。生长素还能提高根系线粒体Na K ATP酶活性 ,促进钾的跨膜主动吸收。试验中发现生长素能提高根系核酸的含量。试验还证明 ,中部叶成熟后 ,生长素的效果随涂抹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


云南3种野生稻中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已报道的NBS LRR类和STK类抗病基因结构中的氨基酸保守区域 ,设计简并引物 ,通过PCR扩增及克隆 ,从普通野生稻 (OryzarufipogonGriff.)、药用野生稻 (OryzaofficinalisWall.)、疣粒野生稻 (Oryzameye rianaBaill.)中共获得 14类NBS 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 ,其中普通野生稻中的有 7类 ,药用野生稻中的有 2类 ,疣粒野生稻中的有 6类。药用野生稻中TO12代表序列与普通野生稻中TR19代表序列 ,同属一类 ,且具有 10 0 %的同源性 ,说明不同种野生稻中的同一类 (聚类 )抗病基因同源序列是完全一致的。同时 ,还获得 5类STK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 ,其中普通野生稻中的有 4类 ;药用野生稻中的有 1类。通过氨基酸同源性比较分析 ,发现笔者克隆到的抗病基因同源序列与已克隆的抗病基因L6、N、Bs2、Prf、Pto、Lr10和Xa2 1等的氨基酸同源性都相当低 (均低于 2 5 % ) ,暗示了这些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可能是目前尚未报道的抗病基因的同源序列。
关键词: 野生稻 抗病基因 NBSLRR同源序列 STK同源序列


马铃薯块茎主要性状的遗传研究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mira等10个马铃薯品种的22个杂交组合无性一代的块茎产量等8个块茎性状的群体遗传和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单个块茎重遗传的父本遗传力达56.7%,淀粉含量遗传的母本遗传力和亲本间非加性效应分别达40.5%、44.9%,皮色、块茎产量和结薯数遗传的非加性效应分别达69.1%、82.8%、88.8%;肉色、块茎外观和薯形遗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在42.2%—57.8%之间,相差不大。两个亲本(至少有一个)的一般配合力高的杂交组合后代的群体表现优于双亲具有一般配合力平均值的杂交组合;而双亲具有一般配合力平均值的杂交组合的群体表现优于双亲一般配合力都很低的杂交组合。根据一般配合力选择亲本配制大量杂交组合,并从中筛选优良单株和优良杂交实生籽组合的方法是马铃薯遗传育种的有效手段。


抗生素G418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水稻种子发芽特性及应用
《遗传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不同浓度的抗生素G418胁迫条件下对抗稻瘟病转基因水稻纯系材料D2-1-2及其受体对照中花9号进行了发芽试验。培养7d的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抗生素处理对两个材料萌动无显著的影响;随抗生素浓度的上升,两个材料发根种子数、种子根长、芽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当抗生素浓度达100mg/L时,转基因材料D2-1-2仍可正常长根(平均1.45cm),但中花9号明显受到抑制(平均0.27cm),二者存在明显差异;根据这一特性,从中花9号和D2-1-2混合群体中筛选出来的长根(大于0.5cm)种子经PCR检测88.46%是转基因个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