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菘蓝下胚轴愈伤组织细胞悬浮培养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菘蓝下胚轴愈伤组织细胞悬浮培养的规律 ,并用正交设计法对影响细胞悬浮培养的主要因素如温度、接种量、生长素 2 ,4 -D、蔗糖含量进行分析 ,得出菘蓝下胚轴愈伤组织细胞悬浮培养的优化条件 :温度 2 0℃、接种量 0 .2g·30ml-1、激素 2 ,4 -D 0 .2mg·L-1、蔗糖含量 2 .0 %。


芥菜型油菜光温敏核不育系K121S的选育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7年在芥菜型油菜(B.juncea)隐性核不育材料05S姊妹交后代中发现具光温敏感特性的不育材料,于1999年育成光温敏核不育系K121S。在昆明(北纬25°01′)自然温光气候条件下,K121S表现稳定的夏播不育,秋播可育。不育期间不育株率及不育度均可达100%,可育期间自交结实率可达到70%以上。K121S育性主要受温度影响,日最低气温<10℃,日照长度<12h可育;日最低气温>10℃,日照长度>12h不育。K121S恢复源广泛,可利用于两系育种及生产。


贮存过期油菜种质的挽救
《植物生理学通讯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贮存 9~ 13a的油菜过期种质来说 ,种子培养方法较国际上常用的胚培养方法的挽救效果更佳 ,发芽率低于 5 %甚至已丧失发芽率的种质 ,在MS固体培养基上发芽率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接种后长出的幼苗健壮 ,挽救出的小苗采用试管快繁技术可使这部分种质重新具有种用价值


外来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与温带玉米自交系产量配合力分析及其遗传关系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 4个分别代表我国北方温带玉米四大优势群的自交系 (黄早四、Mo17,B73和丹 340 )为测验种 ,采用NCⅡ设计 ,对来自 5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地理族的 2 5个自交系进行产量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根据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的表现 ,研究这些外来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与 4个测验种之间的遗传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来自群体Suwan1、POP2 8的自交系的产量一般配合力 (GCA)效应值较高 ,5个自交系的平均产量GCA效应值分别为10 10 .6 4和 2 6 6 .5 7;来自群体POP32 (ETO)的自交系与B73及来自群体Suwan1的自交系与黄早四之间的平均产量特殊配合力 (SCA)效应值最高 ,分别为 879.2 9和 5 83.81;来自群体Suwan1的自交系与B73之间组合的杂种优势最大 ,平均产量对照优势值为 2 0 .36 % ,其次为来自群体POP32 (ETO)的自交系与B73的平均产量对照优势值(19.38% )。由此 ,Suwan1×瑞得、ETO×瑞得、POP2 8×瑞得、POP2 8×旅大红骨和Suwan1×兰卡斯特为 5大杂优模式
关键词: 热带、亚热带玉米 温带玉米 自交系 配合力 杂种优势


栽培稻种间近等基因系杂种育性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亚洲栽培稻与非洲栽培稻种间杂种不育的遗传基础 ,以亚洲栽培稻品种 WAB5 6 - 10 4为测验种与来自种间回交组合 WAB5 6 - 10 4 / CG14 / / WAB5 6 - 10 4 / / / WAB5 6 - 10 4的 14个种间近等基因系测交 ,对亲本及杂种的花粉及小穗育性研究表明 ,这 14个近等基因系带有来自非洲栽培稻品种 CG14的 3个互不等位的配子消除位点和 2个互不等位的花粉不育基因位点 ,其中至少有 2个配子消除位点未曾报道过
关键词: 亚洲栽培稻 非洲栽培稻 种间杂种 杂种不育性 配子淘汰子 花粉灭杀子


云南地方稻种不同分类方法的比较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中国的丁 颖和程侃声栽培稻分类体系的基础上 ,按俞履祈的变种分类方法对云南搜集保存的 5 2 85份地方稻种资源进行分类研究表明 :(1)云南是中国稻种最大的遗传变异中心。 (2 )云南地方稻分属 5 8个变种 ,为中国栽培稻变种的总和 ,但品种数约占中国栽培稻的 8.6 % ;其变种特点是以普通籼、红籼 ,红粳、普通粳、普通糯粳和红光壳粳为优势变种 ,粳稻变异大于籼稻 ,深色型、糯稻、光壳稻和有芒变种占有较高比例。 (3)云南地方稻种分为籼粳 2个亚种、6大生态群 ,其中热带粳群、光壳粳群和普通粳群的品种数分别占云南地方稻种的 3.6 % ,18.1% ,32 .1% ,分别为13,11和 18个变种 ;早中籼群、冬籼群和晚籼群的品种分别占云南地方稻种的 1.8% ,0 .5 % ,4 3.9% ,分别为 11,4和 2 4个变种。 (4)云南地方稻籼亚种 2 6个变种和粳亚种 32个变种。籼水稻和晚稻是籼亚种的基本型 ,籼陆稻和早中稻则是生态变异型。粳亚种中的水陆稻、粘糯稻、早中和晚稻之间均没有基本型与变异型之分 ,且与籼亚种中的有明显区别。这进一步揭示了云南地方稻种籼和粳为两个独立起源中心。 (5 )初步提出云南栽培稻分类体系为按“种—亚种—生态群—生态变种群—品种类型”的 5级新型分类体系


不同类型玉米RAPD指纹图谱的构建
《种子 》 2002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 RAPD标记技术对在云南省种植的不同类型玉米构建指纹图谱 ,在种子检验中用于鉴别种子真伪。从 80个引物中筛选到多态性好 ,带型稳定的 5个引物 ,总共检出 42个等位基因 ,片段大小在 40 0 bp~ 1 4 0 0 bp之间。分别建立了这些玉米材料的 RAPD指纹图谱及相应的数字指纹。介绍样品指纹图谱出现概率的计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