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848条记录
不同花色矮牵牛细胞色素b5蛋白的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云南植物研究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云南不同花色矮牵牛的花瓣为材料 ,提取总RNA ,用Oligo (dT)作为引物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以此为模板 ,用根据国外报道的矮牵牛细胞色素b5蛋白的cDNA序列设计合成的引物进行PCR扩 ,均扩增到一条约 4 5 0bp的片段 ,分别克隆到pGEM -T载体上。对重组克隆进行序列分析 ,结果表明所克隆到的矮牵牛细胞色素b5蛋白的cDNA的编码区均含有 4 4 7个核苷酸 ,编码 149个氨基酸残基 ,与国外报道的一致 ;但其核苷酸及氨基酸的序列与国外报道的有所不同 ,即与国外的相比 ,紫红色、蓝紫色矮牵牛中的该cDNA的核苷酸有 1个不同 ,而氨基酸完全相同 ;粉红色、白色矮牵牛中的有 3个核苷酸不同 ,并导致了2个氨基酸的不同。暗示该基因对花色的调控可能与其编码cDNA的一级结构有关。

关键词: 花色 矮牵牛 细胞色素b5蛋白(Cytb5) 基因克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自交系选育的方法综述

种子 2002 北大核心

摘要:玉米杂交种选育“难在选系 ,重在组配”,自交系选育的方法有多种 ,各有优缺点 ,具体哪一种最适合 ,由所用的种质材料、技术或非技术等因素来决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型杂交稻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籼粳分化特点

杂交水稻 2002 北大核心

摘要:用 19个籼粳分化特异性随机引物分析了滇型杂交稻 10个不育系和 3 8个恢复系的分化特点。结果表明 :从所分析的 3 4个籼粳位点看 ,滇型不育系和恢复系以粳稻亲缘为主 ,但都含有籼稻亲缘 ,其中不育系所含籼稻成分在 4%~ 2 4% ,恢复系籼稻成分在 4%~ 3 6% ;按UPGMA法聚类 ,供试不育系和恢复系全部归于粳稻类

关键词: 滇型杂交稻 不育系 恢复系 籼粳分化 RAPD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中盆地和金沙江谷地高产水稻的产量形成特点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表明 ,滇中盆地和金沙江谷地高产水稻 (10 5~ 15t·hm-2 )的产量形成特点为 :(1)产量结构上具有单位面积穗数多和每穗粒数多的优势 ,在大群体条件下仍保持高的结实率和大穗优势 ;(2 )水稻的生育期长和高原独特的光温条件有利于植株的稳健生长和产量器官的协调发展 ;(3)光合速率高 ,干物质积累量大 ,库源关系协调。这些特点的形成与高原独特的气候生态条件和栽培管理密切相关

关键词: 滇中 金沙江谷地 水稻 产量形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蓖麻单性雌株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1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烤烟矿质营养分布的因子分析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烤烟的B营养及B K交互作用 ,进行了烤烟生长期间不同施K、施B肥的盆栽试验。在两个生育期测定根、叶不同部位 1 0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 ,并对试验结果作了因子分析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一个四因子模型解释了试验数据总方差的 92 1 % ,1 0种矿质元素划分为有确切意义的公因子—微量元素营养因子、常量元素营养因子、磷因子和硼因子。矿质营养分布方式主要受植株部位、施K量及两者交互效应的显著影响。根部有较高的微量元素浓度分布 ,叶部有较高的常量元素浓度分布。多施K肥可适当提高烟叶含K量 ,也可抑制叶片中的Ca、Mg、S含量 ,减小P营养。K充足时 ,多施B肥有可能增加根部微量元素营养。高B、高K会影响植株对P、B的吸收。

关键词: 烤烟 矿质营养 因子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甘蔗栽培咨询系统知识库设计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程序设计方面论述了云南甘蔗专家系统的研究。该研究在开发工具DET的基础上根据专家系统的模型知识表示特点和甘蔗专家栽培知识规律进行二次创新 ,通过归纳出的 36种栽培模式和 12种宿根管理模式 ,运用结构化程序设计原理进行甘蔗栽培咨询系统的设计。表 2 ,参 3。

关键词: 甘蔗 专家系统 DET开发工具 结构化程序设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户级水平大田作物多样性与经济关系分析

云南植物研究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以昆明市官渡区双哨乡双桥自然村为调查点 ,采用参与性生物多样性评估 (ParticipatoryBiodiversityAp praisal,简称PBA)方法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该村 1 0 0户农户的调查分析表明 ,在 1 0 0户农户利用大田作物品种作为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的有 94户 ,利用的大田栽培物种 1 8个 ,品种 5 2个。农户利用品种的数目与家庭种植业收入存在相关性 ,以利用 7个品种的第 7类农户的种植业收入较高 ,是农户平均种植业收入的 1 5倍 ,同时第 7类农户间利用品种的搭配模式不同 ,农户间的经济效益也不同 ,最佳模式为红大烟 +鲁三 2号 +五月桃 +83-1 +脱毒洋芋 +小甘蓝莲花白 +蚕豆 ,农户间持有和利用品种的相似性较小 ,而差异性和多样性较大

关键词: 大田作物 多样性 户级水平 农户收入 昆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查耳酮合酶基因矮牵牛共抑制的研究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查耳酮合酶是花色素合成途径的一个关键酶. 将查耳酮合酶基因(chalcone synthase A, chsA)导入矮牵牛(Petunia hybrida)后, 转基因植株的外源与内源chsA基因一起发生共抑制, 导致花色改变. 将b-葡糖苷酸酶基因(uidA)连在chsA基因下游形成融合基因, 通过土壤农杆菌介导的途径转化矮牵牛. 利用GUS组织染色检测到共抑制的发生具有发育特异性, 在花组织发育时期开始发生, 发生的起始需要内源基因与外源基因的相互作用. RNA原位杂交实验表明, 共抑制的发生没有组织特异性, 且初步表明共抑制发生后, RNA可能是在细胞质中发生降解的.

关键词: 查耳酮合酶 共抑制 矮牵牛 原位杂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FLP标记水稻遗传距离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杂交水稻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用 12个水稻亲本按NCⅡ设计配组 32个F1杂种 ,以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播始历期、株高、穗长及产量因素等 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 ;并以 12个亲本为DNA样品来源 ,通过RFLP分析基因组DNA的多态性 ,由RFLP数据计算的Nei’s遗传距离创建聚类树状图 ,探索利用RFLP标记水稻亲本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能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籼稻和粳稻容易被分开 ,普通粳稻又容易与光壳稻、爪哇稻分开。F1杂种 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显示 ,每穗总粒数的优势最强 ,中亲优势平均为 33.46 % ,竞争优势平均为 2 3.10 %。播始历期、株高、穗长、有效穗等 4个性状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均表现为粳×粳 <粳×偏粳 <粳×籼。每穗总粒数的中亲优势也表现上述趋势 ,而竞争优势则是粳×粳 <粳×籼 <粳×偏粳。播始历期、株高、穗长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均达极显著相关。有效穗和每穗总粒数的中亲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达极显著相关 ,而竞争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的相关系数也较大 ,分别达到 0 .33和 0 .2 3。根据聚类图发现普通粳稻亚群内杂种优势较弱 ,亚群间即生态群间的杂种优势较强 ,可以利用光壳稻、爪哇稻选育不同生态群方向的恢复系和不育系 ,配组超强优势的杂交稻组合

关键词: RFLP标记 水稻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