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地方稻种籼粳亚种的生态群分类及其地理生态分布
《作物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程-王分类体系对云南收集保存的地方稻种资源进行系统分类和遗传变异研究表明:(1)云 南是中国稻种最大的遗传多样化中心和优异种质的富集地区及其天然宝库,受中国与南亚两个稻种独 立起源中心的强烈影响,因而形成了云南尤其是滇西南稻种资源类型的多样性举世瞩目。(2)云南地 方稻种分为籼粳2个亚种及其6大生态群,其中热带粳稻、光壳粳群和普通粳群分别占云南地方稻种 的3.6%、18.1%32.1%;早中籼群、晚籼群和冬籼群分别占云南地方稻种的2.1%、43.9%、0.2%。 (3)六大生态群的平均多样指数依次为热带粳稻(1.2319)>晚籼群(1.1738)>普通粳群(1.1726)>光 壳群(1.1618)>早中籼群(1.1371)>冬籼群(0.9889);其地理生态分布与海拔、纬度密切相关。
关键词: 程-王籼粳分类 遗传多样性 六大生态群 云南地方稻种


小白谷×大理早籼重组自交系耐冷性状遗传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云南稻种昆明小白谷与大理早籼配制的杂种培育出的重组自交系 (RILs)为材料进行耐冷性状遗传研究。结果表明 :(1)早籼与晚粳杂交培育出的RILs群体的耐冷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突出 ,并呈现广泛的遗传变异。 (2 )耐冷性状的差异既有主效基因也有微效基因 ,在长期的生态驯化过程中微效基因累积到一定程度可变为主效基因。 (3)昆明小白谷耐冷性是受主效基因支配 ,冷驯化是水稻微效耐冷基因累积获得穗期耐冷性的途径之一。


热带、亚热带杂交玉米选育及其杂种优势利用
《种子 》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热带、亚热带玉米杂交种项目十分重视优良杂交种种质材料的选育 ,选育过程中特别强调种质的耐自交能力 ,用 S3轮回选择法改良耐自交能力是可行的。自交系的选育常用穗行选或系谱法。近几年自交系测验种的使用明显增加。世界上广泛利用的热带、亚热带玉米杂种优势群有 Tuxpeno、Cubanflints、Coastaltropical flints、ETO和 Tuson。把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引入温带 ,可以拓宽温带种质的遗传基础 ,提高杂种优势潜力。云南省农科院已成功改良了一部分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 ,并在生产中利用


从云南分离的烟草曲顶病毒为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的一个新种
《科学通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我国云南省保山地区烟草上表现曲顶症状的植株上分离获得病毒分离物Y1, 经粉虱传毒及粒子形态观察, 证明为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病毒. 用14种单克隆抗体进行三抗体夹心ELISA测定, 结果表明Y1与我国及巴基斯坦、印度等国报道的双生病毒的抗原表位型均不同. 对Y1基因组DNA-A的全序列进行了分析, 全长2746个核苷酸, 其中病毒链含有两个ORF, 互补链含有4个ORF. Y1与其他双生病毒基因组DNA-A全序列、基因间隔区序列及各ORF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比较分析表明, Y1是一种新的Begomovirus病毒, 定名为烟草曲顶病毒, 英文名为Tobacco curly top virus, 简称TCTV. TCTV全基因组与印度报道的番茄曲叶病毒和番木瓜曲叶病毒的同源性最高, 达85%, 而其CP基因与巴基斯坦棉花曲叶病毒分离物72 b高度同源, 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达98%.
关键词: 烟草曲顶病毒 Begomovirus 新种 重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