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240条记录
碳基土壤调理剂对昭通冷凉山区植烟黄壤培肥改良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筛选出适合昭通冷凉山区黄壤培肥改良效果好的碳基调理剂。【方法】以昭通冷凉山区黄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施用不同碳基调理剂对土壤养分含量、作物生物累积量、养分吸收及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施用碳基土壤调理剂能提升土壤pH值,补充土壤有机质含量,调控土壤养分供给。施用碳基调理剂后有效减少土壤氮素的淋溶损失,土壤氮的供给持续且稳定,有效提高烟株根系和烟叶的氮含量和氮吸收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对烟叶产质量的提升有显著作用。【结论】综合来看,施用T2碳基调理剂的效果较好,作物生长的中后期能稳定持续供应氮素,有效提高烤烟叶片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有利于烟叶产质量的形成。

关键词: 碳基土壤调理剂 冷凉山区 烤烟生长期 黄壤 培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糖加工型甘蔗种质资源评价与筛选方法的建立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优良的甘蔗原料是生产高品质红糖的基础,筛选营养价值丰富的甘蔗种质资源,是选育红糖加工型甘蔗品种的基础。本研究以全国广泛种植、当前普遍用于红糖加工以及历史上较早应用于制作红糖等具有代表性的16份甘蔗种质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析蔗汁的蛋白质、总游离氨基酸、总多酚、蔗糖、还原糖、灰分、氯化物、胶体含量等营养、品质指标,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灰色多维综合评估等方法,建立了红糖加工型甘蔗种质资源评价与筛选方法,对16份甘蔗种质的营养价值综合评价得分进行排序。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参试甘蔗种质营养及品质指标间存在显著差异,选三、闽糖69-421、ROC22所含蛋白质、氨基酸的均值在所有材料中位居前列,灰分含量适中,可作为红糖加工型甘蔗种质进行应用;兼顾红糖生产需求和甘蔗营养成分含量,综合评价排序前5的种质依次为选三、闽糖69-421、云蔗05-51、ROC22和川糖61-408,是红糖加工型甘蔗种质的首选材料。

关键词: 甘蔗 营养 红糖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南麦区96份小麦育种材料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西南麦区小麦育种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为云南小麦育种的亲本选择及优质资源挖掘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种植于云南楚雄的96份西南麦区小麦育种材料的11个数量性状和5个质量性状进行调查和测定,计算其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并利用这些数量性状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96份小麦育种材料数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和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大于质量性状;11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33.83%,其中白粉病的变异系数最高(70.28%),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低(4.35%);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6591,其中每穗粒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2.0701),粒质和叶锈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0.9461);5个质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25.93%,其中粒色的变异系数最高(55.05%),壳色的变异系数最低(0.00%),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383,其中穗型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1.1892),壳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0.0000)。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1个数量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产量与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r=0.452**和0.479**,P<0.01),与分蘖数和叶锈病呈显著正相关(r=0.213*和0.245*,P<0.05,下同),与白粉病呈显著负相关(r=-0.233*),与其他性状均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主要信息集中在前4个主成分因子,累积贡献率达87.721%,因子1为产量相关因子,因子2和因子4为抗病性相关因子,因子3为生物量相关因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阀值为0.785处将供试材料分为六大类群,且不同类群表型性状存在一定差异,各类群均具有其独特的特征。【结论】不同地区的材料性状特征存在一定差异,但各地区间小麦育种材料的交流致使部分品种材料具有相同的性状特征。在育种实践中需在当地开展鉴定,分析所引进材料的特征特性,同时杂交组配时应优先考虑亲本的优势性状互补,其次才考虑地理来源。

关键词: 小麦 数量性状 质量性状 遗传多样性 西南麦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枸橼药用植物果实变异及地理分布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枸橼Citrus medica的成熟干燥果实既是中药材香橼的重要来源之一,又是食用和观赏种质资源,其植物类型多,遗传变异丰富。为调查枸橼种内果实变异和资源分布情况,该研究采用实地调查方法,研究了11种枸橼类型果实变异情况,基本涵盖我国主要枸橼类型,分别为小果香橼C.medica var.ethrog、枸橙(云南香橼)C.medica var.yunnanensis、木里香阳果C.medica var.muliensis、德宏元橼C.medica×Citrus spp.、福州枸橼C.medica×C.grandis?、麻屋C.medica×C.grandis?、苍源香橼(野香橼)、宾川香橼、甜香橼、大香橼、小香橼(酸香橼)。调研发现枸橼自然群落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和西部、西藏东南部,主产地有云南、四川、广西、重庆、湖北、浙江等地,枸橼在世界上也有广泛种植,包括印度、地中海地区和加勒比海岸国家。实地调查发现枸橼果实总体呈现种内变异大的特点,枸橼类的果实大多为类椭圆形或类球形,皮生绿熟黄,带油胞点,多有贯穿底部到顶部的棱起和乳突,通常越小的枸橼类型囊瓣和汁胞越发达,中心柱紧实,越大的枸橼类型囊瓣和中心柱越空虚,具有心皮群,而心皮群先端分离发育是产生变种的原因之一。在未来品种选育过程中应高度重视这些变异,进一步研究不同枸橼种类品质差异及其机制,根据其药用或食用用途分别进行品种选育,分类管理,为药食同源药材有序、安全、有效生产提供科技支撑。

关键词: 香橼 枸橼 基原 种质资源 种内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山杜鹃离体叶片高效再生及其再生途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为建立高效的高山杜鹃植株再生体系,以6种(‘Percy Wiseman’、‘Cunnigham’s White’、‘Halfdem Lem’、‘Madame Masson’、‘Scintillation’、‘XXL’)高山杜鹃组培苗叶片为材料,研究高山杜鹃离体叶片分化的基因型效应和外源激素效应,并通过形态学和组织细胞学研究其再生途径。结果表明,TDZ诱导6种高山杜鹃离体叶片再生的效果好于ZT,0.04~0.08 mg/L TDZ诱导离体叶片的分化率可达100%,叶片平均分化不定芽数为5.67~13个/片。6种高山杜鹃均可作为遗传转化的候选材料,其中‘Scintillation’‘、Halfdem Lem’和‘Cunnigham’s White’的再生能力更强。6种高山杜鹃离体叶片的再生途径主要为器官直接再生,其中‘Percy wiseman’和‘Madame Masson’除器官直接发生途径外,在TDZ诱导下少量叶片存在愈伤组织间接再生途径分化不定芽。试验结果可为研究高山杜鹃离体叶片再生芽机理,提高其植株再生频率和遗传转化效率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高山杜鹃 离体叶片 高效再生 组织细胞学 再生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缅甸稻飞虱的发生和防控情况(英文)

环境昆虫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飞虱是缅甸水稻种植区常见且分布广泛的一类害虫,可造成农作物不同程度的减产。稻飞虱的爆发与高产品种的大规模推广种植具有一致性,同时其种群变化也与天气条件有关。近年来,缅甸中部部分省份稻飞虱大量孳生,在一定程度上,这与氮肥施用水平有关。雨季稻飞虱种群增加,7月和8月为高峰期。在缅甸,主要通过培育抗虫、抗旱、抗逆等水稻品种来防控稻飞虱。同时用诱虫灯进行早期入侵的虫源的监测,必要时,采用化学杀虫剂防治。缅甸部分农场还采用了病虫害综合管理系统(IPM),以建立健康、安全、可调节的水稻生态系统及可持续的病虫害管理。

关键词: 稻飞虱 暴发 种群变化 防控策略 IPM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弗里熊蜂蜜罐中糖液成分分析

昆虫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熊蜂是众多植物的重要传粉昆虫,以采集并贮藏花蜜和花粉为主要食物.本研究旨在探究熊蜂的营养需求及明确其对采集的食物是否存在酿制过程.[方法]利用白砂糖溶液(糖浓度50%)饲喂弗里熊蜂Bombus friseanus蜂群,收集并检测其贮藏在蜜罐中1~7 d的糖液,作为处理组样品;同时将上述白砂糖溶液置于灭菌离心管中,排除熊蜂取食,作为对照组样品,测定贮藏期间处理组和对照组糖液的pH值、糖浓度、糖组分及α-淀粉酶和转化酶活性.[结果]弗里熊蜂B. friseanus贮藏在蜜罐中1~7 d的糖液pH值平均为3.74±0.13,显著低于对照组(6.55±0.15);糖浓度与贮藏时间显著正相关,贮藏6d后糖浓度显著高于贮藏1~3 d时的;糖液组分更加丰富,除蔗糖外利用HPLC还检出果糖、葡萄糖、麦芽糖和海藻糖,贮藏4~5 d的糖液中己糖含量极显著高于贮藏1~3 d和6~7 d时的,己糖和麦芽糖含量分别与蔗糖含量极显著负相关,总糖中果糖和麦芽糖含量与贮藏时间极显著负相关,葡萄糖、蔗糖和海藻糖的含量分别与贮藏时间极显著正相关.贮藏6d的糖液中α-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时间,其他贮藏时间样品间c-淀粉酶活性差异不显著,而所有样本的转化酶活性在21.17~38.05 U/g FW之间,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差异不显著.[结论]弗里熊蜂B.friseanus采集人工饲喂的糖溶液贮藏在蜜罐中,经其加工后发生了物理和生物化学变化,揭示熊蜂存在酿蜜能力.本研究的结果为熊蜂生物学及繁育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弗里熊蜂 食物 酿造 蜂蜜 理化变化 生物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度和氮肥对'云大麦12号'产量、农艺性状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创造全国青稞高产纪录的‘云大麦12号’的最佳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本研究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探讨了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及互作对‘云大麦12号’的产量、农艺性状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密度对产量影响极显著,对农艺性状均没有显著影响;不同施氮量对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仅对单株分蘖有极显著影响;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4个光合参数及叶绿素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密氮互作对产量、农艺性状、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影响均不显著;仅对净光合速率有显著影响;种植密度在8.5×105/hm2、施氮量在112.5 kg/hm2时产量达到最大,这是‘云大麦12号’的高产最优密度和氮肥方案。

关键词: 青稞 密氮互作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边红李炭疽病病害调查及病原菌鉴定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探明绥江半边红李炭疽病为害程度及病原菌的种类,可为李树炭疽病的防控提供依据。以绥江县2个主要种植区会仪镇和新滩镇的6个半边红李果园为研究对象,对炭疽病为害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炭疽病原菌进行分离保存;利用病原菌分生孢子形态及核糖体ITS序列对绥江半边红李树炭疽病致病菌进行了种类鉴定和分析。病害调查表明,新滩镇比会仪镇的危害程度严重。单孢分离获得15株分离株,各分离株平板菌落形态略有差异,获得4类不同的分生孢子,经回接验证均致病。rDNA ITS序列系统进化分析初步推定半边红李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复合群(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species complex)和暹罗炭疽复合群C. siamense species complex。该研究探查了半边红李炭疽病的为害状况,获得了李炭疽菌的单胞分离菌株,初步鉴定了半边红李炭疽菌归属的复合群。

关键词: 半边红李 炭疽病 炭疽菌 形态鉴定 IT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用量对云南高原粳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粳稻产量、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云南高原粳稻氮肥减量施用提供依据。选用云南高原非糯粳稻‘楚粳28’和糯型粳稻‘云科粳1号’为试验材料,按照当地常规氮肥施用模式,设置施氮量为0、75、150、225、300 kg/hm2(N0、N1、N2、N3、N4)5个处理。结果显示,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2种类型粳稻品种产量呈增加趋势;在N1处理下‘云科粳1号’产量及增产幅度显著高于‘楚粳28’,其他处理下‘楚粳28’的产量大于‘云科粳1号’。氮肥处理使‘楚粳28’有较高的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平均比‘云科粳1号’高13.36%和6.24%。氮肥使‘楚粳28’生育期延长了1~8天,总叶片数增加0~1叶,使‘云科粳1号’生育期延长了2~9天,总叶片数增加0.3~1.1叶;氮肥处理下‘楚粳28’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总吸氮量平均比‘云科粳1号’分别高4.42%和18.43%,‘楚粳28’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比‘云科粳1号’高2.66%。综上,非糯型粳稻的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率高于糯型粳稻,非糯粳稻‘楚粳28’适合的氮肥用量为225 kg/hm2,糯型粳稻‘云科粳1号’适合的氮肥量为150 kg/hm2

关键词: 非糯型粳稻 糯型粳稻 氮肥用量 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