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修枝对辣木株高-地径异速生长关系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株高-地径异速生长关系反映了不同环境压力下树木在垂直和水平生长之间的权衡,了解修枝对株高-地径异速生长关系的影响,有利于探索环境压力对树木资源分配的作用机制。本文以辣木(Moringa oleifera)为对象,研究了修枝对辣木生长以及株高-地径异速生长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修枝50%、修枝100%以及修枝100%+去顶对辣木株高和地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但测定后期(12和16周)修枝50%和对照处理的株高差异不显著(P>0.05),修枝50%和修枝100%的地径生长速率高于对照处理,表明辣木在修枝后可能存在生长补偿机制。一般线性模型(GLMs)和标准化主轴法模型(SMA)对株高-地径拟合的决定系数相同,但是前者计算出的异速生长系数低于后者(前者为后者的84.9%~91.9%)。辣木异速生长系数随着修枝程度加大而升高,去顶处理降低了系数,表明修枝会促进辣木将更多的资源分配到株高生长,而地径增粗受到限制,去顶则相反。生产中,推荐采用修枝50%的方式对辣木进行田间管理。
高效氟吡甲禾灵在马铃薯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残留量
《农药科学与管理 》 2018
摘要:为评价高效氟吡甲禾灵在马铃薯中使用的安全性,开展高效氟吡甲禾灵在马铃薯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及残留消解研究。进行2年2地田间试验。消解动态试验按高效氟吡甲禾灵337. 5 g/hm2(94. 5 g a. i/hm2,推荐最高剂量的1. 5倍)施药;最终残留试验按高效氟吡甲禾灵337. 5 g/hm2(94. 5 g a. i/hm2,推荐最高剂量的1. 5倍)和225 g/hm2(63 g a. i/hm2,推荐最高剂量)施药,收获期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高效氟吡甲禾灵进行定量分析。田间消解动态试验表明:高效氟吡甲禾灵在马铃薯植株和土壤中消解较快,半衰期分别为4. 8~8. 9 d、8. 3~14. 2 d。最终马铃薯中高效氟吡甲禾灵的残留量均低于最低检测浓度(<0. 01 mg/kg)。该方法,准确可靠。收获期马铃薯中高效氟吡甲禾灵残留低于我国规定的农药最高残留限量值(0. 1mg/kg)。
不同颜色余甘子果实发育过程中5种生理指标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热带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以颜色差异明显的4份余甘子果实为材料,研究果实生长期和成熟期的叶绿素、花色苷、p H值、总糖、总酸的变化规律,探讨这些指标与果实着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绿素和花色苷呈显著负相关,果实中期,4份种质外果皮颜色从粉红到翠绿,叶绿素含量从低到高,花色苷含量从高到低;总糖与总酸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余甘子185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总糖含量增加,总酸降低,但余甘子28、37、167表现为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总糖、总酸呈下降趋势。因此生产上可以通过铺反光膜、摘除遮荫叶片等方法促使花色苷合成,使叶绿素提前降解,达到改良果皮颜色的目的。
水分胁迫对辣木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云南干热河谷辣木(Moringa olerfera)为对象,采用盆栽人工控制土壤含水量的方法,研究了水分胁迫对辣木生长、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90%和75%田间持水量控制下,辣木株高和地径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长,但70%田间持水量明显受到抑制;60%、45%和30%田间持水量处理下的株高和地径生长处于停滞状态;辣木复叶数、主根长和主根粗随水分胁迫加剧而降低,而根数无显著差异。利用标准化主轴法对株高-地径异速生长关系进行模拟,结果显示,随着干旱胁迫加剧,异速生长指数从1.273持续下降至0.947,即辣木将更多的同化物从株高生长转移到其他器官;不同土壤水分的生物量整体表现为根>茎>叶,且随着田间持水量的降低,辣木将更多的生物量由地上转移至地下,而水分利用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
余甘子转录组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8
摘要:为明确余甘子果实形成过程中基因表达变化及药用性状形成的可能机制,本研究采用Hiseq2500PE125测序技术对4份余甘子种质进行转录组测序,在基本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谱基因注解的基础上,对余甘子果实形成过程中药用性状相关功能基因进行预测。结果显示:余甘子果实包含192375个Transcript,47573个unigene,平均长度1140 bp;功能基因预测比对结果显示果实中碳代谢相关的通路所占比例最多,达44.2%;氨基酸代谢(amino acid metabolism)通路441条,表明余甘子果实药用性状形成过程中碳代谢及氨基酸代谢活动较为强烈。基于余甘子药用成分为酚酸类化合物的共识,该结论为深入开展余甘子次生代谢物相关基因功能挖掘及调控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余甘子果实 转录组分析 药用活性成分 次生代谢物 基因注释
不同来源地的余甘子果实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7
摘要:为准确评价余甘子野生种质资源,指导云南余甘子种质创新及产业化发展,采集云南和广西来源的11份余甘子种质,同质园条件下对其果实总糖含量和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等组分进行测定,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及聚类分析法比较了11份种质的果实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种质余甘子果实中的总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人体必须氨基酸含量为64.5~227.08 mg/100 g,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1.83%~41.35%;味觉氨基酸评价结果表明余甘子果实总糖含量与氨基酸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鲜味类氨基酸与苦味类氨基酸、药用氨基酸含量间相关极显著(P<0.01),甜味类氨基酸与苦味类氨基酸、药用氨基酸含量间相关显著(P<0.05),苦味类氨基酸与药用氨基酸含量间相关极显著(P<0.01);从氨基酸含量差异的角度可将11份余甘子材料分为3大类。余甘子氨基酸组成多样性丰富,氨基酸组成与风味关系密切,提示余甘子种质创新应在系统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定向诱导或选育。
土壤质地对柱花草生长发育、生物量及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
《土壤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在云南省元谋县小雷宰流域内壤土、砂壤土和重壤土3种质地土壤上,以热研5号柱花草为材料,研究土壤质地对柱花草生长发育、生物量及土壤有机质、有机碳、全氮和全磷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土壤质地上种植柱花草,柱花草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量和生物量表现幼苗期增加缓慢,而分枝期后增加快的趋势。壤土耕性好,兼有砂土和重壤土的优点,有利柱花草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柱花草地上部生长量、生物量及改善土壤肥力方面显著高于重壤土。砂壤土有利于柱花草根系向深层土壤生长,柱花草地下部生长量、生物量及根瘤显著高于种植在重壤土。在3种土壤质地种植柱花草后,土壤有机质、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均有上升趋势。综合而言,通气性和保肥保水能力居中的壤土更适合柱花草的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的积累。
云南干热区绿色食品红枣栽培技术规程
《中国热带农业 》 2017
摘要:红枣包括大枣和小枣,在云南,其主要分布在年平均气温≥17℃地区,栽培总面积接近10万亩。其中年平均气温≥17℃地区的元谋、绿汁江流域等地是全国红枣最早熟的栽培区域之一,早熟品种6月初开始上市,价格高,栽培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结合鲜枣产业发展需要,我们在调查总结多年生产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栽培技术规程,以供云南的种植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