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金杰(精确检索)
116条记录
不同颜色余甘子果实发育过程中5种生理指标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热带农业科学 2018

摘要:以颜色差异明显的4份余甘子果实为材料,研究果实生长期和成熟期的叶绿素、花色苷、p H值、总糖、总酸的变化规律,探讨这些指标与果实着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绿素和花色苷呈显著负相关,果实中期,4份种质外果皮颜色从粉红到翠绿,叶绿素含量从低到高,花色苷含量从高到低;总糖与总酸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余甘子185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总糖含量增加,总酸降低,但余甘子28、37、167表现为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总糖、总酸呈下降趋势。因此生产上可以通过铺反光膜、摘除遮荫叶片等方法促使花色苷合成,使叶绿素提前降解,达到改良果皮颜色的目的。

关键词: 余甘子 果肉颜色 总糖 总酸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内余甘子种质资源研究现状

热带农业科学 2018

摘要:余甘子作为药食同源和有着优良加工性能的野果,目前越来越受民众和研究人员的重视。相关学者已对余甘子营养药理成份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本文综述针对目前余甘子种质资源方面的研究情况和种质资源的创新改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今后余甘子应加强新品种的开发利用,深入挖掘野生资源,并加强优质资源保存研究,充分利用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手段开展余甘子优质品种的选育。

关键词: 余甘子 种质资源 特异种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余甘子转录组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摘要:为明确余甘子果实形成过程中基因表达变化及药用性状形成的可能机制,本研究采用Hiseq2500PE125测序技术对4份余甘子种质进行转录组测序,在基本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谱基因注解的基础上,对余甘子果实形成过程中药用性状相关功能基因进行预测。结果显示:余甘子果实包含192375个Transcript,47573个unigene,平均长度1140 bp;功能基因预测比对结果显示果实中碳代谢相关的通路所占比例最多,达44.2%;氨基酸代谢(amino acid metabolism)通路441条,表明余甘子果实药用性状形成过程中碳代谢及氨基酸代谢活动较为强烈。基于余甘子药用成分为酚酸类化合物的共识,该结论为深入开展余甘子次生代谢物相关基因功能挖掘及调控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余甘子果实 转录组分析 药用活性成分 次生代谢物 基因注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豆科与禾本科牧草间作的生长互作效应及对氮、磷养分吸收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牧草间作对作物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以及为不同牧草优化配置、豆科和禾本科牧草间作提高结氮量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间作对柱花草、扭黄茅和孔颖草的生物量和氮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柱花草生物固氮,对扭黄茅和孔颖草养分吸收和生长有促进作用,与柱花草间作后的扭黄茅和孔颖草与禾本科牧草单作模式相比,能获得高的养分吸收量和产量。与各自单作对比,间作体系中的禾本科牧草生物量高于单作0.06%和26.78%;与柱花草单作对比,两个间作体系中的柱花草生物量低于单作9.70%和12.83%。扭黄茅与柱花草间作后,对氮磷的吸收量高于单作扭黄茅24.26%和35.18%,对氮磷的吸收量高于单作孔颖草40.64%和47.50%。相对于单作而言,柱花草分别与扭黄茅和孔颖草间作,对氮吸收量分别降低8.31%和28.94%,磷吸收量分别降低3.56%和20.58%。而且两种间作模式当量比均大于1,具有间作优势;柱花草/扭黄茅间作系统生产力、种间竞争能力高于柱花草/孔颖草,具有产量优势。在株行距为50cm种植密度下,间作体系中禾本科牧草生长旺盛,柱花草的生长受到抑制,在与两个禾本科牧草间作中为弱竞争作物。结果表明,在合理的种植密度下,适合的牧草配置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种间有益作用,提高单位面积牧草产量和禾本科牧草氮磷的吸收,有利于改善牧草品质。

关键词: 豆科 禾本科 间作 生长效应 养分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分胁迫对辣木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云南干热河谷辣木(Moringa olerfera)为对象,采用盆栽人工控制土壤含水量的方法,研究了水分胁迫对辣木生长、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90%和75%田间持水量控制下,辣木株高和地径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长,但70%田间持水量明显受到抑制;60%、45%和30%田间持水量处理下的株高和地径生长处于停滞状态;辣木复叶数、主根长和主根粗随水分胁迫加剧而降低,而根数无显著差异。利用标准化主轴法对株高-地径异速生长关系进行模拟,结果显示,随着干旱胁迫加剧,异速生长指数从1.273持续下降至0.947,即辣木将更多的同化物从株高生长转移到其他器官;不同土壤水分的生物量整体表现为根>茎>叶,且随着田间持水量的降低,辣木将更多的生物量由地上转移至地下,而水分利用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

关键词: 辣木 异速生长 耗水量 水分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辣木生产机械化需求分析与展望

热带农业科学 2018

摘要:辣木是一种热带特色作物,叶片、枝条、果荚、种子均可利用,广泛应用于食品、油料、医药、饲料、日化品及净水等领域,开发潜力巨大。目前辣木已发展了茶栽式、蔬栽式、产籽式、饲用式等种植模式,但存在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产业发展迟滞等问题。本文从推进生产过程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辣木生产需农机农艺结合,分析了辣木树体管理、辣木园管理、辣木茎叶采收等不同环节机械化的技术思路,以期为业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辣木 生产 机械化 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修枝对辣木株高-地径异速生长关系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株高-地径异速生长关系反映了不同环境压力下树木在垂直和水平生长之间的权衡,了解修枝对株高-地径异速生长关系的影响,有利于探索环境压力对树木资源分配的作用机制。本文以辣木(Moringa oleifera)为对象,研究了修枝对辣木生长以及株高-地径异速生长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修枝50%、修枝100%以及修枝100%+去顶对辣木株高和地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但测定后期(12和16周)修枝50%和对照处理的株高差异不显著(P>0.05),修枝50%和修枝100%的地径生长速率高于对照处理,表明辣木在修枝后可能存在生长补偿机制。一般线性模型(GLMs)和标准化主轴法模型(SMA)对株高-地径拟合的决定系数相同,但是前者计算出的异速生长系数低于后者(前者为后者的84.9%~91.9%)。辣木异速生长系数随着修枝程度加大而升高,去顶处理降低了系数,表明修枝会促进辣木将更多的资源分配到株高生长,而地径增粗受到限制,去顶则相反。生产中,推荐采用修枝50%的方式对辣木进行田间管理。

关键词: 去枝 去顶 异速生长 一般线性模型 标准化主轴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阳光玫瑰”葡萄在云南干热河谷区引种表现及高效栽培技术

中国南方果树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阳光玫瑰"是极优的鲜食葡萄品种。在云南干热河谷区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阳光玫瑰"葡萄于1月上旬萌芽,2月中旬盛花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熟,栽植第二年产量为2 000kg/667m2。果穗美观,果肉甜脆、有玫瑰香味,抗病强,耐贮运,适合在云南干热河谷区推广。本文介绍了"阳光玫瑰"在云南干热河谷区的引种表现及其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建园、苗木定植、整形修剪、花果管理、水肥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

关键词: 阳光玫瑰葡萄 云南干热河谷区 引种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干热区绿色食品红枣栽培技术规程

中国热带农业 2017

摘要:红枣包括大枣和小枣,在云南,其主要分布在年平均气温≥17℃地区,栽培总面积接近10万亩。其中年平均气温≥17℃地区的元谋、绿汁江流域等地是全国红枣最早熟的栽培区域之一,早熟品种6月初开始上市,价格高,栽培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结合鲜枣产业发展需要,我们在调查总结多年生产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栽培技术规程,以供云南的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 绿色食品 红枣 栽培技术规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温度预处理下辣木种子吸水及萌发特性的研究

中国热带农业 2017

摘要:为探讨辣木种子最佳萌发条件,通过设置不同温度处理,对辣木种子的吸水及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浸种温度对种子吸水率起促进作用,且温度与吸水率之间呈正相关。持续超高温浸种会抑制辣木种子萌发和胚根的发育,辣木种子的最适浸种温度为40℃,其能促进种子快速吸水饱和,从而缩短种子萌发时间,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

关键词: 辣木种子 温度 吸水特性 萌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