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Paddy field(模糊匹配)
85条记录
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力度促进种子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农业科技通讯 2012

摘要:建立健全的种子管理体系,加强种子市场监管,以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文章对蒙自市种子市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出现的问题,并列举了种子管理和执法工作的开展情况,最后提出了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力度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种子 市场 监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布朗族当前种植稻作地方品种的SSR位点多样性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调查收集了80份布朗族当前仍在种植的稻作地方品种,利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72对SSR引物,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271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3.764个;197个有效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2.739个;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幅为0.163~0.827,平均为0.582;稀有等位基因数20个。云南省内3个不同地区布朗族种植的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有差异,表现为勐海县>双江县>墨江县。地方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111~0.875,平均为0.411;在相似系数0.266处可以将供试品种分为籼粳两大类,但不能再将布朗族同一集居区的地方品种完全聚成同一亚类,暗示着布朗族不同集居区的条件对地方品种进化的影响还比较有限。最后还就布朗族对地方品种多样性的贡献及可能的原因等进行了讨论分析,对如何防止地方品种收集中同名异种和同种异名问题发生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水稻 地方品种 微卫星标记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水稻基因定位上的应用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子标记作为一种新兴的遗传标记手段,因其特有的优势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带动了许多领域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对分子标记的一般特点,基于全基因序列、简单重复序列、已知的特定序列、反转录转座子、单核苷酸的分子标记的类型及各类型代表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各自的优缺点进行详尽的综述,并进一步介绍了近年来分子标记在水稻基因定位上的相关应用,如水稻高产、优质、抗逆和抗病等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分离克隆。最后还对分子标记技术在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予以展望,以期该技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水稻 分子标记 类型 基因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氮肥利用率关系着农业生产的成本和环境问题,为了解洱海上游地区不同量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的氮素吸收利用情况,并为以后的施肥提供依据,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90,72,54,36 t/hm2有机肥(牛粪)分别与化肥配施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率(NRE)、氮素农学效率(NAE)、氮肥偏生产率(PFP)和氮素收获指数(NHI)的影响。结果表明:NRE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分别为4.8%,16.0%,25.4%,34.7%,与施氮量呈极显著(r=0.999,P=0.001)正相关;PFP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分别为50.9,42.1,35.7,32.4 kg/kg,二者间呈显著负相关(r=-0.981,P=0.019);NAE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分别为4.3,7.9,8.7,10.1 kg/kg N,但超过165 kg/hm2后处理间差异不显著;NHI以施氮量为225 kg/hm2和285 kg/hm2最高,均为42。为提高氮肥利用率,应该在降低土壤背景氮的基础上,增加穗粒肥比例,具体以23 t/hm2牛粪作为基肥,8 t/hm2牛粪作为蘖肥,辅以20 kg/hm2化肥氮,穗肥氮112 kg/hm2于孕穗期和灌浆期以2∶3的比例分两次施用。

关键词: 有机肥 水稻 氮素 吸收 利用

利用微卫星标记比较云南元阳哈尼梯田两个不同时期种植的水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中国水稻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云南元阳哈尼梯田两个不同时期种植的水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以元阳哈尼梯田过去种植(20世纪70年代收集于元阳县,现保存于种质库)的72个和当前种植的76个品种为材料,采用48个SSR分子标记进行多态性、遗传相似性和聚类分析。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位点多态信息含量和基因型多样性指标在过去与当前的品种间,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共有24个SSR标记的52个等位基因位点在过去与当前种植的品种中存在差异,其中,有18个SSR标记的32个等位基因位点在当前的品种中未检测到,同样,有16个SSR标记的20个等位基因位点在过去的品种中未检测到。基于48个SSR分子标记的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当前种植的品种为0.3340,过去为0.3313,过去与当前的品种分别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203和0.174处分为籼、粳两个亚种群。表明元阳哈尼梯田水稻地方品种经过30多年的自然与人工选择,虽有部分等位基因位点发生了变异,但仍保留了原有的遗传多样性;元阳哈尼梯田水稻地方品种存在明显的籼、粳分化。元阳哈尼梯田及其水稻地方品种是研究稻作籼粳演化的理想基地和材料。

关键词: 梯田 SSR标记 遗传相似性 等位基因位点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芽魔芋种子5苗接力生长当年形成商品芋技术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0

摘要:首次提出珠芽魔芋种子具有5苗接力生长的生物学特性。种子能在一个不间断的生长周期中积累最大生物产量,避免魔芋需反复"换头"种植3—4年才能收获商品芋的低产生长模式,使魔芋的膨大系数由块茎的低于10倍提高到种子最高约7000倍,所获地下球茎重量平均达1560g。采用种子种植当年即可获用于加工的商品芋,消除了魔芋种植过程中固有的风险,使魔芋由低产作物变成高产作物,魔芋多糖总量将实现跨越式增长。

关键词: 珠芽魔芋弥勒种 种子 5苗接力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增加土壤温度对高海拔生态区水稻分蘖成穗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高海拔寒冷稻作区,通过晒水池增温进行温水灌溉和垄作栽培提高土壤温度。垄作栽培、温水灌溉在移栽后到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的土壤日平均温差分别比常规栽培(对照)高2.94℃和0.57℃。通过调查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水稻的分蘖发生数量和质量,探讨增加土壤温度对水稻分蘖发生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丽粳10号垄作栽培、温水灌溉成穗率比对照分别高14.59和0.14个百分点,大白谷分别高12.08和2.09个百分点。丽粳10号垄作栽培、温水灌溉的产量分别比对照高13.79%和10.82%,大白谷分别高13.35%和11.54%。土壤增温可促进高寒生态区水稻早发和干物质积累,增加有效分蘖,优化群体质量,提高成穗率和产量。

关键词: 水稻 成穗率 高海拔 土壤温度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紫色性状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西南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综述了水稻紫色性状的遗传分析、紫色基因定位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对此类相关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紫色性状 水稻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空间搭载对云南两个粳稻软米品系千粒重和粒形产生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选育软米高千粒重的新种质材料,利用"实践八号"航天育种卫星搭载2个云南粳稻软米品系云粳20号和H559种子,进行15d诱变处理,对SP3种子千粒重及其粒型诱变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供试品系空间诱变后的千粒重和粒形发生了有益变异,云粳20号千粒重突变频率为11.7%,H559千粒重突变频率为10%,变异幅度分别为20.66~28.28g和20.78~28.34g,与对照相差最大为6g以上;云粳20号粒长突变频率为15%,H559突变频率为12%,变异幅度分别为5.1~7.6 mm和5.0~7.5 mm,与对照相差最大为2.4mm;云粳20号粒宽突变频率为13.5%,H559突变频率为10%,变异幅度分别为2.9~3.9 mm和2.9~3.7 mm,与对照相差最大为0.4mm;进一步分析表明,千粒重与粒长和粒宽成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4和0.49。航天诱变导致了千粒重和粒形性状变异,出现了高千粒重软米新材料。

关键词: 水稻 软米 航天诱变 突变频率 千粒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种子产业化发展探微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9

摘要:发展种子产业化是市经济发展的必然,是实现农作物优质高产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促进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主要桥梁。本文阐述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走种子产业化发展道路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实现种子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云南省农科院 种子 产业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