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Paddy field(模糊匹配)
83条记录
不同时期养分管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培育高γ-氨基丁酸(GABA)和抗性淀粉(RS)的水稻品种,并配之相应的栽培措施是功能稻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以云南和浙江近期育成的4个水稻新品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时期养分管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基肥和分蘖肥对水稻的产量、每穗有效穗、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总粒数的提高作用最为显著。穗肥能增加水稻成穗率、穗长、结实率、千粒重和剑叶、倒二叶长宽。②不同时期养分管理对杂交稻的影响比常规稻更显著。加强水稻生长发育后期的养分管理能显著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

关键词: 水稻 养分管理 施肥时期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产水稻适宜单株成穗数的定量计算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水稻单株成穗数通式和有效分蘖叶位理论分蘖数函数,并确定超高产水稻的秧苗分蘖成活率(s)、本田期分蘖发生率(r)、分蘖缺位数(bn)、适宜等穗期及校正系数(a)等相关参数。【方法】选择云南水稻特殊高产生态区,2005年进行杂交籼稻Ⅱ优107密度试验,2005~2006年进行杂交籼稻Ⅱ优107、Ⅱ优318、Ⅱ优7954、Ⅱ优084、Ⅱ优航1号和协优107大区超高产试验。对试验的水稻分蘖消长进行调查分析,并最终测产。【结果】所有参试品种都遵循n-3的叶蘖同伸规律,有效分蘖叶位理论分蘖数(A)可以表示为有效分蘖叶位数(E)的函数,有效分蘖叶位数(E)与主茎总叶龄(N)、伸长节间数(n)、移栽叶龄(SN)、分蘖缺位数(bn)和校正系数(a)有关,E=(N-n-SN-bn-a);超高产群体的矫正系数(a)宜取1.5;常规湿润秧移栽大田后有1.5叶的分蘖缺位(bn),带2叶分蘖成活率(s2)和带1叶分蘖成活率(s1)分别为0.8和0.3;穴盘带土移栽,bn=0.5,s2=1.0,s1=0.5;本田期秧苗活棵至等穗期,分蘖发生率(r)80%左右。【结论】超高产水稻常规湿润秧本田期有效分蘖叶位E=(N-n-SN-3),单株分蘖成穗数ES=(1+t3+0.8t2)(1+0.8A)+0.3t1,其中t1、t2、t3分别代表秧苗带1叶、2叶和3叶分蘖数;穴盘小苗移栽本田期有效分蘖叶位E=(N-n-SN-2),单株分蘖成穗数ES=(1+t3)(1+0.8A3)+t2(1+0.8A2)+0.5t1,其中A2、A3分别代表2叶分蘖、3叶分蘖及主茎本田期理论分蘖数。通过两年与实际茎蘖动态的比较,公式描述较好。

关键词: 超高产 水稻 分蘖 单株成穗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基因Xa22~([t])在滇粳优1号中的运用及其MAS体系的建立

西南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回交方法将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22[t]导入云南高原区主栽品种滇粳优1号,在BC3F1群体中利用PCR分子标记对目标性状和背景进行辅助选择,结合田间接种鉴定,选出了5株抗病性和农艺性状均符合要求的植株,改良了滇粳优1号的抗病性,并为今后的抗病分子育种工作提供相应的信息。

关键词: 水稻 MAS 白叶枯病 Xa22[t]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秋大豆稻田兔耕直播技术

农村实用技术 2007

摘要:云南南部地区分布着较多的低热河谷区,晚秋的雨热资源较为丰富.可以在水稻收后,可直播一季鲜食秋大豆,供应冬春市的不足,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以往的种植中,水稻收后,晚秋的雨水太多,给翻耕,整地播种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经过近几年的研究总结,应用化学除草后,实行免耕直播种大豆,能达到操作简便省工省力,适用性强易推广,播种面积也逐年扩大.

关键词: 直播技术 秋大豆 稻田 整地播种 南部地区 经济效益 化学除草 播种面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新品系(组合)生态适应性筛选及其高产栽培条件初探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5 CSCD

摘要:在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进行水稻新品系生态适应性筛选和两种栽培条件下的比较筛选试验,筛选出了在新栽培条件下的高产组合红莲优6号,并进一步探讨了红莲优6号在该地区的高产栽培条件;密度试验显示,红莲优6号在该地的适宜移栽密度为20 cm×30~40 cm。

关键词: 水稻 高产栽培 红莲优6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叶绿素仪SPAD值筛选耐低氮水稻种质

分子植物育种 2005 CSCD

摘要:在低氮限制条件下,对低氮的反应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这种差异可以通过SPAD值来很好地反映。本文以农业部948项目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采用的151余份国内外代表性种质为供体亲本、云南省育成的优质品种滇粳优1号为轮回亲本、通过连续回交形成的5500个株行为材料,在田间自然缺氮条件下,以水稻植株叶绿素计SPAD值作为耐低氮能力评价指标,以不同试验地点SPAD值的相对值为参考评价指标。最终筛选出Madhukar、UPR191-66为耐低氮基因型种质。

关键词: SPAD 耐低氮 种质筛选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耐低磷种质的初步筛选

分子植物育种 2005 CSCD

摘要:本文以农业部948项目“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采用的151份国内外代表性种质为供体亲本、云南育成的优质高原粳稻品种滇粳优1号为轮回亲本、通过连续回交形成的5500个株行为材料,在田间自然缺磷条件下,以水稻植株分蘖数作为耐低磷评价指标,初步筛选出20个耐低磷基因型种质。

关键词: 水稻 耐低磷 种质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5%克多福悬浮种衣剂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摘要:检测了15%克.多.福悬浮种衣剂在云南不同生态气候的7个试验点的田间应用效果。结果表明: 15%克.多.福悬浮种衣剂具有防治水稻种传、土传和苗期病虫害鼠害及促进生长发育的综合功效,能显著提高水稻的出苗率、成秧率、百株鲜重、茎蘖数、叶龄、产量等生物学指标。综合分析认为该种衣剂适合在云南省推广应用,就整体而言其最佳药种比为1:40,但不同生态气候条件对种衣剂药种比的要求不尽相同。

关键词: 水稻 种衣剂 田间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态条件下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4 CSCD

摘要:通过不同稻作生态环境(热带、亚热带)条件下,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导致云南水稻高产的主要因子是单位面积上颖花量较多。无论与热带还是亚热带不同稻区相比,云南都具有较高的颖花量。与热带的IRRI相比,云南稻区能同时提高水稻的穗粒数和有效穗,达到提高颖花量;而与亚热带的杭州相比,云南主要通过增加有效穗,同时提高穗粒数来提高颖花量。不同生态条件下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变化较小。云南水稻增产的主要因子是穗粒数和有效穗,其次是结实率,单位面积的颖花量是导致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水稻 高产 产量构成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抗虫基因PinⅡ转化水稻的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3 CSCD

摘要: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对1个籼稻品种和3个粳稻品种进行了转化。所用质粒为pCAMBI1300,其上带有马铃薯蛋白酶抑制剂基因PinⅡ和高效启动子ACTⅠ以及调节子Intron。通过添加有利于转化的物质乙酰丁香酮及影响转化的各因素(农杆菌的培养方法、共培养天数、愈伤组织诱导方法及继代次数)进行综合优化后,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高效转化体系。将成熟胚用pCAMBI1300/LBA4404浸染后,筛选出抗性愈伤组织并获得转化植株。其中抗性愈伤组织产生率最高达51 8%(粳稻)和31 5%(籼稻),转化植株再生率最高达67 6%(粳稻)和47 5%(籼稻)。初筛苗中PCR阳性苗得率最高达33 3%(粳稻)和27 4%(籼稻)。PCR结果初步表明PinⅡ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田间抗虫试验初步表明,阳性苗虫害率低于其受体亲本虫害率。本研究还在转基因水稻中发现了性状明显变异的植株,是进行水稻遗传背景分析和优良性状利用的宝贵材料。

关键词: 水稻 根癌农杆菌 遗传转化 PinⅡ 转基因植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