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东南亚珠芽魔芋多苗接力生长特性及应用前景
《资源开发与市场 》 2009
摘要:以珠芽魔芋人工诱导开花进行规模化无性育种,可将魔芋繁殖系数从1位数提高约330倍;采用催苗技术让种子及叶面球茎提早出苗,可显著延长魔芋生长周期,使魔芋种植周期由3年缩短为1年;魔芋种子1年生长最高膨大率超过5000倍,当年即形成1180g球茎;魔芋叶面球茎最大膨大率超过100倍,两者种植一季魔芋即可用于加工。突破了魔芋繁殖系数低、膨大率低导致种植周期长的双重困局,显著降低了病害风险,大幅度缩短了魔芋种植周期,从而突破魔芋传统种植区域的地理限制,使魔芋总产量超常规增长。
关键词: 珠芽魔芋 叶面球茎 诱导开花 育种 种子 多苗接力


氮肥和栽插密度对功能型水稻不同基因型的产量及抗性淀粉(RS)含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抗性淀粉(RS)含量不同的4个水稻品系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水平和栽插密度对水稻不同品系的产量及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N肥用量和栽插密度对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大,在高氮水平下,提高栽插密度反而显著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导致减产和抗性淀粉累积下降。②在中等肥力土壤上,RS21和浙辐优1号对氮素的反应较敏感,施纯N337.5 kg/hm2,每穴栽插2株,高峰苗控制在500.00万/hm2左右;而功米1号和功米3号施纯N 300.0 kg/hm2,每穴栽插4株,高峰苗控制在450.0万/hm2,有利于4个品系抗性淀粉的累积,能较好地协调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关系而获得高产。


不同时期养分管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培育高γ-氨基丁酸(GABA)和抗性淀粉(RS)的水稻品种,并配之相应的栽培措施是功能稻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以云南和浙江近期育成的4个水稻新品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时期养分管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基肥和分蘖肥对水稻的产量、每穗有效穗、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总粒数的提高作用最为显著。穗肥能增加水稻成穗率、穗长、结实率、千粒重和剑叶、倒二叶长宽。②不同时期养分管理对杂交稻的影响比常规稻更显著。加强水稻生长发育后期的养分管理能显著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


超高产水稻适宜单株成穗数的定量计算
《中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水稻单株成穗数通式和有效分蘖叶位理论分蘖数函数,并确定超高产水稻的秧苗分蘖成活率(s)、本田期分蘖发生率(r)、分蘖缺位数(bn)、适宜等穗期及校正系数(a)等相关参数。【方法】选择云南水稻特殊高产生态区,2005年进行杂交籼稻Ⅱ优107密度试验,2005~2006年进行杂交籼稻Ⅱ优107、Ⅱ优318、Ⅱ优7954、Ⅱ优084、Ⅱ优航1号和协优107大区超高产试验。对试验的水稻分蘖消长进行调查分析,并最终测产。【结果】所有参试品种都遵循n-3的叶蘖同伸规律,有效分蘖叶位理论分蘖数(A)可以表示为有效分蘖叶位数(E)的函数,有效分蘖叶位数(E)与主茎总叶龄(N)、伸长节间数(n)、移栽叶龄(SN)、分蘖缺位数(bn)和校正系数(a)有关,E=(N-n-SN-bn-a);超高产群体的矫正系数(a)宜取1.5;常规湿润秧移栽大田后有1.5叶的分蘖缺位(bn),带2叶分蘖成活率(s2)和带1叶分蘖成活率(s1)分别为0.8和0.3;穴盘带土移栽,bn=0.5,s2=1.0,s1=0.5;本田期秧苗活棵至等穗期,分蘖发生率(r)80%左右。【结论】超高产水稻常规湿润秧本田期有效分蘖叶位E=(N-n-SN-3),单株分蘖成穗数ES=(1+t3+0.8t2)(1+0.8A)+0.3t1,其中t1、t2、t3分别代表秧苗带1叶、2叶和3叶分蘖数;穴盘小苗移栽本田期有效分蘖叶位E=(N-n-SN-2),单株分蘖成穗数ES=(1+t3)(1+0.8A3)+t2(1+0.8A2)+0.5t1,其中A2、A3分别代表2叶分蘖、3叶分蘖及主茎本田期理论分蘖数。通过两年与实际茎蘖动态的比较,公式描述较好。


水稻新品系(组合)生态适应性筛选及其高产栽培条件初探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 2005 CSCD
摘要:在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进行水稻新品系生态适应性筛选和两种栽培条件下的比较筛选试验,筛选出了在新栽培条件下的高产组合红莲优6号,并进一步探讨了红莲优6号在该地区的高产栽培条件;密度试验显示,红莲优6号在该地的适宜移栽密度为20 cm×30~40 cm。


利用叶绿素仪SPAD值筛选耐低氮水稻种质
《分子植物育种 》 2005 CSCD
摘要:在低氮限制条件下,对低氮的反应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这种差异可以通过SPAD值来很好地反映。本文以农业部948项目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采用的151余份国内外代表性种质为供体亲本、云南省育成的优质品种滇粳优1号为轮回亲本、通过连续回交形成的5500个株行为材料,在田间自然缺氮条件下,以水稻植株叶绿素计SPAD值作为耐低氮能力评价指标,以不同试验地点SPAD值的相对值为参考评价指标。最终筛选出Madhukar、UPR191-66为耐低氮基因型种质。


15%克多福悬浮种衣剂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04
摘要:检测了15%克.多.福悬浮种衣剂在云南不同生态气候的7个试验点的田间应用效果。结果表明: 15%克.多.福悬浮种衣剂具有防治水稻种传、土传和苗期病虫害鼠害及促进生长发育的综合功效,能显著提高水稻的出苗率、成秧率、百株鲜重、茎蘖数、叶龄、产量等生物学指标。综合分析认为该种衣剂适合在云南省推广应用,就整体而言其最佳药种比为1:40,但不同生态气候条件对种衣剂药种比的要求不尽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