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240条记录
蒜芥茄SsVe1和SsVe2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萎病是危害茄子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对黄萎病抗性基因研究是解决该病危害严重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黄萎病抗性材料野生蒜芥茄(Solanum sisymbriifolium)为研究对象,在前期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通过RT-qPCR技术克隆得到2个Ve同源基因的c DNA全长,分别命名为SsVe1和SsVe2。其中,SsVe1 cDNA序列有3 615 bp,含3 168 bp开放阅读框,编码1 061个氨基酸;SsVe2 cDNA序列有3 756 bp,含3 456 bp开放阅读框,编码1 157个氨基酸。2个Ve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具有极高的相似性,均富含抗病基因共有的结构域—亮氨酸重复序列(LRR),可编码R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基因产物均在细胞壁上;此外,2个基因编码蛋白的二级、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也高度相似,以上结果预示着SsVe1和SsVe2功能的相似性。与已报道的其它植物Ve基因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sVe1和SsVe2基因与野生茄S. torvum中Ve基因的关系较近。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蒜芥茄接种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后,SsVe1和SsVe2均表现出先下调(0~12 h)后上调(12~48 h)的趋势;同时,Ve基因在蒜芥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有一定的差异,SsVe2基因的表达量高于SsVe1,且两者在根、茎部的表达量高于叶片。本研究结果为探究Ve基因在茄子黄萎病抗性分子机制中的作用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蒜芥茄 Ve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TR-FTIR和UV-Vis结合数据融合策略鉴别滇黄精产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精药材品质优劣与基原植物产地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建立简单、快速且能够准确鉴别药材产地的方法对保证其质量可控及用药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研究中以云南、四川和广西9个产地的133份滇黄精Polygonatum20kingianumcoll.et20Hemsl根茎为试验材料,采集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和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数据预处理后分别建立单一光谱随机森林(Random20forest,RF)模型;将ATR-FTIR与UV-Vis数据直接串联完成低级融合,提取两种光谱的主成分数(PCs)和潜在变量(LVs)以实现中级(中级融合PCs和中级融合LVs)和高级数据融合(高级融合PCs和高级融合LVs),基于不同数据融合策略分别建立RF模型;比较不同模型的正确率(ACC)、灵敏度(SEN)和特异性(SPE),筛选产地鉴别最佳模型。结果显示,不同产地滇黄精ATR-FTIR和UV-Vis峰型相似,吸光度略有差异,ATRFTIR显示14个共有峰,与糖类、甾体皂苷、黄酮类和生物碱类物质有关,其UV-Vis共有峰主要位于272及327nm处,与黄酮类物质有关;ATR-FTIR、UV-Vis和低级融合的RF模型,训练集和预测集ACC分别为(76.34%,95.00%),(80.65%,95.00%)和(83.87%,100.00%),但SEN和SPE值较低,故不宜采用;中级融合PCs和中级融合LVs的RF模型的SEN和SPE分别为大于0.91和0.98,训练集ACC分别为91.40%和97.85%,预测集ACC均为97.50%;高级融合PCs和高级融合LVs的RF训练集ACC分别为77.42%和97.85%,预测集ACC均为95.00%,高级融合PCs的RF模型鉴别效果较差,高级融合LVs的RF模型存在过拟合现象;模型鉴别能力为中级融合LVs>中级融合PCs>低级融合>20UV-Vis>ATR-FTIR>高级融合PCs;提取LVs对产地鉴别的方法优于PCs;中级融合LVs建立的RF模型鉴别ACC最高,SEN和SPE大于0.98,模型性能最佳。该方法可为黄精药用资源的科学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滇黄精 产地鉴别 数据融合 数据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对甘蔗褐条病防控效果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为了筛选防控甘蔗褐条病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及精准施药技术,选用多菌灵、苯菌灵、百菌清、嘧菌脂、吡唑醚菌脂、苯甲嘧菌酯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 g+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00 g+磷酸二氢钾2400 g+农用增效助剂300 mL)/hm2、(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 g+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00 g+磷酸二氢钾2400 g+农用增效助剂300 mL)/hm2和(25%吡唑醚菌脂悬浮剂600 mL+磷酸二氢钾2400 g+农用增效助剂300 mL)/hm2等3个配方药剂对甘蔗褐条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病指均在14.02以下,防效均达84.41%以上。本研究显示3个配方药剂是防控甘蔗褐条病理想的复合高效配方药剂,可在7—8月人工和无人机飞防叶面喷施,7~10天喷1次,连喷2次。

关键词: 甘蔗 复合高效配方药剂 精准施药 褐条病 防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睡莲叶片胎生发育转录组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睡莲叶片胎生现象是繁育途径的重要补充,对种群的传播、扩散和生态环境的适应性有重要作用。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和分析睡莲叶片胎生现象相关的代谢路径和调控基因,为深入认识睡莲叶片胎生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以叶片具有胎生现象的‘小花睡莲’(X)和叶片无胎生现象的‘蓝星睡莲’(L)为材料,利用RNA-Seq技术对叶片4个发育阶段的叶脐部分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对照(L)和样品(X)叶片不同发育阶段测序结果: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中,34 909个基因(48.65%)表达上调,36 850个基因(51.35%)表达下调。DEGs分析显示,随着叶片的发育,X和L上调基因和下调基因数均呈增加趋势。对L1-vs-X1、L4-vs-X4阶段的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表明,DEGs主要富集在质膜和膜相关成分、胞外区域、细胞壁等相关的细胞组分中,涉及到代谢过程、生物合成和应急响应等;Pathway代谢通路表明,DEGs主要参与到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苯丙烷类生物合成、氨基酸类代谢、类黄酮生物合成、甘油磷脂类代谢以及细胞周期相关等过程。对DEGs进一步分析,克隆出了4个可能参与睡莲叶片胎生发育的转录因子。

关键词: 睡莲 叶片胎生 转录组分析 差异表达基因 代谢通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为建立苹果属植物SSR-PCR反应优化体系,采用L16(45)正交实验和退火温度梯度实验,分析反应体系中使用的模板、引物、Mg2+、dNTPs以及Top Taq酶浓度对扩增产物的影响,并对这5个因素进行4个水平不同浓度梯度的筛选和优化.结果表明,引物浓度对SSR-PCR反应体系的影响最大,通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SSR-PCR的25μL最佳反应体系为:30~60 ng DNA模板,1.2μL正反向引物(5μmol/L),0.5μL dNTPs(2.5 mmol/L),0.5μL Top Taq酶(2.5 U/μL)以及2.5μL 10*Top Taq buffer(含Mg2+).利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对蔷薇科苹果属的21种植物材料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扩增产物均在100~200 bp左右,可扩增出2~3个有效等位基因.通过优化反应体系中的各影响因素,建立了最佳的SSR-PCR反应体系,可为苹果属植物不同种群的遗传变异研究及亲缘关系的分子鉴定提供前期研究基础.

关键词: 苹果 SSR-PCR最佳反应体系 正交设计试验 种质资源 单因素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园生草复合种养循环模式效应分析-基于云南泸西县果园比较研究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1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目的]探讨果园生草复合种养循环模式的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效应,促进果园生草模式的多元应用。[方法]文章通过实地调研获取2019年云南省泸西县果园生产数据,运用生态循环理论,系统分析果—草—畜(羊)复合种养循环模式,并利用生态系统价值评估模型测算复合种养和清耕种植两种模式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比两种模式的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综合效应。[结果]在经济效益上,复合种养模式比清耕种植模式节约化肥6 496元/hm2、农药426元/hm2,分别降低肥料成本18%,农药成本19%;同时,果园生草替代外购饲料减少饲料成本1.956 0万元/hm2,提高经济效益4.439 9万元/hm2。生态效应上,复合种养模式增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32%,通过减少化肥及农药投入降低环境成本33%,由此果园综合效应提高4.998 2万元/hm2。[结论]果园生草复合种养循环模式将果业、草业、畜牧业有机融合,实现了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同时节肥、节药、节饲效果显著,是一种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果园生态循环模式。

关键词: 果园生草 复合种养 循环模式 效应分析 比较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迪庆高寒地区青贮玉米引种评价

种子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适宜云南迪庆高寒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在香格里拉小中甸镇引入曲晨9号、红单10号、京科青贮932、迪卡625等16个青贮玉米品种,通过田间农艺性状比较和青贮品质分析,应用灰色关联度法综合评价各品种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迪卡625、振兴508、红单10号的株高较高,平均株高达2 m;鲜草产量较高的是红单10号、曲辰9号、迪卡159、青贮玉米5102,产量分别为68.6、60.5、61.7、63.0 t·hm-2;粗蛋白含量较高的是京科青贮932,其次是胜玉2号、迪卡667、禾玉36、青贮玉米5102、迪卡625和禾玉9566.综合各项指标得出,在迪庆香格里拉地区综合表现较好的青贮玉米有京科青贮932、青贮玉米5102、迪卡625、迪卡667,这4个玉米品种穗位高为68.4~85.7 cm,粗蛋白含量为6.62%~8.83%,鲜重为50.1~63 t·hm-2,且具有很强的抗病虫能力.

关键词: 青贮玉米;高寒地区;青贮品质;产量;灰色关联度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侵染青蒿的烟草曲茎病毒的分子鉴定及基因组结构特征分析

植物保护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是一类在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植物病毒,田间杂草是这类病毒重要的中间寄主。本研究从云南省玉溪市采集了表现黄脉的青蒿植株,通过PCR扩增、克隆及测序从样品中获得两条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DNA-A全基因组序列,分别为YN6393-23和YN6393-27,其全长均为2 739 bp,相似性为100%。序列分析发现,YN6393-23和YN6393-27的核苷酸序列与烟草曲茎病毒Tobacco curly shoot virus(TbCSV)的分离物YN4584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9.45%。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对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种的分类标准,全基因组序列相似性大于91%则为同种病毒,表明此病毒分离物为烟草曲茎病毒的一个分离物。这是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侵染青蒿植株的首次报道。

关键词: 青蒿 烟草曲茎病毒 杂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株距与灌水量对甜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2021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株距与灌水量对甜玉米生物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探究甜玉米获得高产高效的最佳种植株距与灌水量.[方法]试验设置3个种植株距(20、30、40 cm)和3个灌水量(215、265、365 m3·hm?2)处理,对不同株距和灌水量处理的甜玉米个体生物量及其分配、群体经济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株距对甜玉米个体生物量有显著影响,灌水量对甜玉米个体生物量分配比例有显著影响,株距与灌水量对甜玉米生物量分配比例有显著交互作用.(1)随着株距增大,甜玉米个体生物量明显增加,株距为40 cm时个体生物量最大;随着灌水量的增加,个体茎生物量和茎比例显著增加;365 m3·hm?2+40 cm组合处理的个体生物量最高,且主成分综合得分最高.(2)随着株距、灌水量增加,叶、茎与地上生物量的异速生长指数先减小后增大,果穗与地上生物量的异速生长指数先增大后减小,果穗–地上生物量的异速生长指数最大的株距为30 cm、灌水量为265 m3·hm?2、组合为265 m3·hm?2+30 cm.(3)甜玉米群体经济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随着株距增大呈现降低趋势,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变化均不显著,以265 m3·hm?2+20 cm组合处理的群体经济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结论]365 m3·hm?2+40 cm组合处理的甜玉米个体生物量最大,265 m3·hm?2+30 cm组合处理的甜玉米果穗的生物量分配比例最大,265 m3·hm?2+20 cm组合处理的甜玉米群体经济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

关键词: 株距;灌水量;个体生物量;异速生长;群体经济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新品种及主栽品种对甘蔗梢腐病的自然抗性

植物保护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抗梢腐病的甘蔗品种,于2016—2019年采用田间自然发病率调查方法对我国近年选育的60个新品种及云南省临沧市、普洱市、玉溪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区甘蔗梢腐病高发蔗区的31个主栽品种进行自然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在60个甘蔗新品种中,35个表现为高抗、抗病和中抗,所占比例为58.3%,其中高抗品种5个、抗病品种15个、中抗品种15个,所占比例分别为8.3%、25.0%、25.0%;在31个甘蔗主栽品种中,15个表现为高抗、抗病、中抗,所占比例为48.4%。目前大面积种植的新台糖25号、粤糖93-159、盈育91-59、柳城03-1137、云蔗03-258、川糖79-15、新台糖1号、桂糖11号、桂糖42号9个主栽品种对甘蔗梢腐病高度感病,而近年选育的粤甘49号、福农11-2907、闽糖11-610、闽糖12-1404、桂糖11-1076五个新品种对甘蔗梢腐病高抗,粤甘46号、粤甘47号、福农09-2201、福农09-6201、福农09-7111、福农10-14405、闽糖06-1405、桂糖40号、桂糖44号、桂糖06-1492、桂糖06-2081、桂糖08-1180、桂糖08-1589、云蔗11-1074和德蔗07-36共15个新品种对甘蔗梢腐病表现抗病。

关键词: 甘蔗 新品种 主栽品种 梢腐病 自然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