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335条记录
白叶枯病菌胁迫下云南普通野生稻SSH文库的构建及抗病相关基因分析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云南普通野生稻为材料,利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SSH),构建了白叶枯病菌胁迫的云南普通野生稻特异表达基因的差减文库.通过对文库所有阳性单克隆进行测序,聚类分析后共获得494条高质量的表达序列标签(EST).经过BlastN分析,有417条与已知功能的序列有较高同源性;经BlastX分析,有104条EST与未知功能蛋白或假定蛋白有较高相似性,49条EST未能找到同源匹配,341条EST与已知功能蛋白有较高同源性.初步分析发现,这些基因主要涉及能量代谢、蛋白质代谢、核酸代谢、防御与抗逆应答反应、信号转导、光合作用及膜运输等代谢过程.使用半定量RT-PCR研究了7个可能与白叶枯病抗性相关的EST序列在云南普通野生稻对照和白叶枯病菌处理的叶片中的表达情况,并获得这些基因的表达谱.结果发现,克隆编号为OR7,OR68和OR826的EST受白叶枯病菌胁迫诱导上调表达,其中OR826 EST在蛋白数据库中无同源序列,可能是一类新的白叶枯病抗性基因,而组成型表达的OR143 EST在对照和接菌处理的叶片中均能检测到其mRNA的表达,但其表达量在白叶枯病菌胁迫48 h后逐渐增强,推测这些基因直接参与了云南普通野生稻抗病防御反应.本研究为从云南普通野生稻中发掘和克隆新的白叶枯病抗性基因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进一步研究云南普通野生稻抗白叶枯病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云南普通野生稻 白叶枯病菌 抑制差减杂交 生物信息学分析 半定量RT-PCR 白叶枯病抗性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对多花黑麦草叶片叶绿素和鲜草产量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特高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cv.Tetragold)叶片SPAD值、叶绿素含量和鲜草产量的影响,并探讨了叶绿素含量与SPAD值之间,叶绿素含量、SPAD值与鲜草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特高多花黑麦草叶片的SPAD值、叶绿素含量和鲜草产量。相关分析表明,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之间、叶绿素含量与鲜草产量之间以及SPAD值与鲜草产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954 9、0.911 4和0.923 8。

关键词: 特高多花黑麦草 叶绿素 SPAD值 鲜草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淡小蚕共育技术在原蚕区的推广与应用

中国农业信息 2013

摘要:二十世纪八十代兴起的小蚕共育技术,给蚕桑业带来了新的飞越,这种将一定数量的小蚕集中到一起饲养的方式,不论是丝茧育还是种茧育,品质的稳定和数量的上升充分表现出该技术的成熟和具有的推广价值,其明显的省工省时,便利的消毒防病,充分围绕养好"小蚕七分收"为重点,能有效的增加蚕农的收入,提高种场的经济效益,因而,联系我场原蚕区的实际情况,蚕室条件、养蚕水平、周围环境以及人力资源不一,试行了小蚕共育的技术在原蚕区的推广与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小蚕 共育技术 原蚕区 推广与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缓释肥及平衡施肥对干制辣椒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2种缓释肥及平衡推荐施肥对干制辣椒干物质累积、经济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较不施肥干制辣椒植株干物质累积量、经济产量及果实对氮磷钾的累积吸收量显著增加。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较,平衡推荐施肥、缓释复合肥及脲精施用果实干质量(或经济产量)及对氮磷钾的累积吸收量也均显著增加,其中,经济产量分别增加20.94%、17.5%和14.54%,果实氮的累积吸收量分别增加21.53%、18.46%和13.19%,果实磷的吸收量分别增加14.08%、15.76%和10.44%,果实钾的吸收量分别增加22.66%、15.73%和16.28%,氮肥的利用率分别提高5.84、7.14、8.33个百分点,磷肥的利用率分别提高3.32、3.27、2.47个百分点,但是由于钾的投入量增大,而导致钾肥的利用效率降低,而且氮肥、磷肥总体利用率偏低。同时,平衡推荐施肥及2种缓释肥能减少氮的施用量20%~50%,从而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缓释肥还可以减少施肥次数而显著降低劳动力成本,符合社会节能减排、节本增效和环境保护的多重目的。

关键词: 缓释肥 平衡施肥 干制辣椒 氮磷钾吸收 肥料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新品种‘云茶春韵’选育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人工杂交育种方法,1978年以国家级良种云抗14号和福鼎大白茶为亲本,通过人工授粉,从杂交F1材料中单株选育。1997-2009年在保山和澜沧区试点完成区域适应性试验。结果显示云茶春韵高香、优质、丰产、抗逆性强。栽培资料表明,该品种具有高氨基酸、低茶多酚,发芽早,优质等优良特性。云茶春韵是适制名优绿茶的新品种,可在云南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云茶春韵 茶树 品种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大麻种质资源表型及其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

西部林业科学 2013

摘要:以中国12份野生大麻种质及4个对照栽培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栽培试验,调查叶长、叶宽和叶柄等11个表型性状,并采用CTAB法提取大麻基因组DNA,分析了其表型性状及RAPD标记位点的多态性,应用Farthest neighbor和UPGMA方法分别构建了表型及RAPD聚类图。结果表明,野生大麻表型变异非常丰富,11个表型在不同种质资源间的差异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01),其中变异最大的为千粒重,变异最小的为有效分枝数;14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06条带,其中79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74.52%。基于表型聚类分析,16份大麻种质资源分为3个类群,第1类群包括全部12份野生大麻种质资源,且根据高纬和中低纬分为2个明显的分支,另外2个类群仅包括3份栽培大麻;基于RAPD聚类分析,16份大麻种质资源同样分为3个类群,总体上呈现地域性分布,但野生大麻和栽培大麻并未区分开,云南、新疆的种质资源聚为一类,东北、华北的种质资源聚为一类,西藏种质资源单独聚为一类。研究表明,我国野生大麻种质资源具有复杂的遗传多样性,应该结合表型和遗传位点综合分析。研究结果为野生大麻的利用和工业大麻品种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野生大麻 种质资源 类群 表型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组成型表达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提高转基因马铃薯抗旱耐盐碱性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无菌苗茎段为外植体,应用农杆菌介导法,组成型表达来源于野生大豆的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S-Adenosyl-L-Methionine Synthetase,GsSAMS)基因,获得PCR及RT-PCR阳性的转基因马铃薯。应用SAS和DPS数据处理软件对7个转基因株系与未转化株系分别经干旱、盐、碱胁迫及无胁迫后的株高、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保水率、相对电导率等形态及生理指标与产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SM22、SM4、SM33、SM13等4个马铃薯转基因株系具有较高的抗逆性,无论是逆境还是正常条件下栽培,产量均比未转基因植株有所增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四种处理后马铃薯叶绿素含量、株高、相对电导率、相对保水率与产量具有线性相关性。

关键词: 马铃薯 茎段 遗传转化 胁迫 生理指标 产量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近缘野生种云滇95-20的染色体及核型分析

中国糖料 2013

摘要:为了加强甘蔗及其近缘野生种细胞学研究,对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保存的甘蔗近缘野生种云滇95-20的体细胞染色体进行计数和初步的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该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为2n=30。染色体较小,染色体长度分布在1.35~3.75μm,染色体长度比为2.78,核型公式为:2n=30=14m+16sm。染色体臂比介于1.36~2.26之间,平均臂比1.73,核型属2B类型。

关键词: 滇蔗茅 染色体 核型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皮小粒油食兼用花生新品种云花生3号的选育与应用(英文)

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2013

摘要:[目的]探讨云花生3号(Arachis hypogaeaL.)的生产潜力和推广价值,为其进一步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方法]介绍云花生3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并分析其产量表现及其稳定性.[结果]云花生3号是利用外国资源与云南地方品种、通过人工有性杂交和改良系谱法育成的早熟优质花生新品种.其粗脂肪含量50.32%,蛋白质含量26.5%,油酸含量38.93%,亚油酸含量38.88%,油亚比1.00,属典型的红皮小粒高含油量高蛋白质花生品种,也是我国至今唯一通过品种审定(登记)的红皮小粒花生品种.多点试验中,荚果产量3615.9kg/hm2,仁产量2570.1kg/hm2,产油量1293.3kg/hm2,大面积生产一般荚果产量3000kg/hm2左右,鲜食产值达2.5万元/hm2左右,最高鲜花生单产1.6万余kg/hm2,产值6.4万元/hm2.并表现抗旱、耐瘠、适宜套作等优良特性,于2012年通过云南省品种认定.已在云南各主要花生产区推广应用2万hm2以上,并引进贵州、海南等省种植,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结论]云花生3号中早熟、高产、品质优,适宜云南全省种植,也可在我国南方条件类似花生产区种植.

关键词: 花生 红皮 油食兼用型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葡萄中氯吡脲的残留

食品与机械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葡萄样品中氯吡脲残留的定性和定量方法。样品经溶剂提取后,分别比较3种固相萃取柱的净化富集效果,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串联质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乙腈用于氯吡脲的提取效果较好,氨基固相萃取柱具有较好的净化富集效果,回收率为81.2%~96.4%,变异系数为3.7%~4.5%,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1μg/kg、定量限为0.3μg/kg。该方法灵敏度高、快捷简便,能够满足国家标准对葡萄中氯吡脲残留的测定要求。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固相萃取 氯吡脲 葡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