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洱海北部地区不同氮、磷处理对稻田田面水氮磷动态变化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种植期的田面水氮、磷浓度是稻田N、P径流流失、N素的氨挥发等各种损失途径的关键控制因子。通过田间定点实验监测与分析研究了洱海北部地区水稻土田面水氮磷浓度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总氮(TN)以及可溶性总氮(DTN)在施基肥后是先升后降的趋势,1~3d内达到峰值,然后迅速下降,9d后含量差异趋同;在施入孕穗肥后,TN及DTN浓度立即到达峰值后迅速下降,在9d后含量很少,并趋于稳定;DTN浓度变化趋势可用二次曲线模型Y=AX2+BX+C来描述;铵态氮(NH+4-N)浓度变化在不同施肥时期有明显区别,施基肥后田面水NH+4-N浓度在3~5d内到顶点,而在追肥期1~2d内就到顶峰;田面水总磷(TP)和可溶性总磷(DTP)浓度施入基肥后呈指数型下降,在施肥12d后差异趋同,其变化都可用指数模型(Y=C0×ekt,k<0)来描述。因此,施肥后9d内是控制N损失的关键时期,控制P损失的关键时期则是在施肥后的两周内;水稻施肥应避开降雨时期,以减少施肥后的径流流失。
云南德宏柠檬花期蓟马种类调查及药剂防治
《植物保护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蓟马在柠檬开花初期、盛花期和末花期均可对柠檬花造成严重危害。本研究进行了德宏柠檬花期蓟马为害观察、标本采集、种类鉴定,以及大田防治药剂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为害柠檬花的蓟马有9种,分别为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杜鹃蓟马(T.andrewsi)、色蓟马(T.coloratus)、棕榈蓟马(T.palmi)、黄蓟马(T.flavus)、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花蓟马(F.intonsa)、端大蓟马(Megalurothrips distalis)和蓟马属一种(Thrips sp.),其中以黄胸蓟马为柠檬花期蓟马的优势种。供试的7种药剂中,以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 500倍液、24%灭多威水剂2 000倍液和20%丁硫克百威乳油1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较好,其施药后3d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3.07%、90.90%和81.57%,校正防效分别为95.36%、93.91%和87.64%;施药后5d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7.90%、95.32%和92.75%,校正防效分别为98.75%、97.21%和95.68%。药剂筛选试验为柠檬花期蓟马的大田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大粒裸燕麦(AvenanudaL.)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3 CSCD
摘要:以元莜麦和555杂交得到的281个F2单株为作图群体,利用20对AFLP引物、3对SSR引物和1个穗型性状构建了一张大粒裸燕麦遗传连锁图。该图谱全长1544.8cM,包含19个连锁群,其上分布有92个AFLP标记、3个SSR标记和1个穗型形态标记,不同连锁群标记数为2~14个,长度在23.7~276.3cM之间,平均长度为81.3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20.1cM。穗型标记分离比符合3∶1,11个AFLP标记表现为偏分离,偏分离比为11.5%。该图谱符合遗传连锁框架图的要求,为今后大粒裸燕麦的QTL定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比较基因组学等研究奠定基础。
天然黄茧品种彩茧1号在云南省实验室的鉴定试验
《中国蚕业 》 2013
摘要:为了解天然黄茧品种彩茧1号的性状及对云南地区的适应性,于2010年春蚕期和2011年春、秋蚕期以云南省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菁松×皓月为对照品种,进行了实验室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彩茧1号与对照品种相比,幼虫期发育快而整齐,其5龄经过与全龄经过均缩短了9~24 h;体质强健,秋季更好,虫蛹率提高2.44%;万头收茧量提高6.64%~19.67%;春季的万头茧层量低8.83%~11.75%,而秋季提高4.03%;反映茧丝质的茧丝长、出丝率分别比对照品种少118 m、3.14%;解舒率高,达到了78.3%以上,3期平均比对照品种提高0.8%;清洁与对照品种相当,而洁净比对照品种提高0.9分。试验结果为新品种彩茧1号的推广提供了依据。


高黎贡山绿色生态优质烟叶开发探索与实践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烟草专卖局"卷烟上水平"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认真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绿色健康新烟草"发展新理念新要求,进一步加快烟叶生产发展方式的转变,切实加强烟区生态环境建设,推动绿色生态优质烟叶开发,提升优质原料保障水平,在全省积极探索烟叶生产绿色生态发展之路,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在生态环境优越、生产基础好的腾冲开展高黎贡山绿色生态优质烟叶生产示范区建设。示范区建设依托高黎贡山大生态,建设生态烟叶种植大庄园,集成绿色生产大科技,树立绿色生态烟叶发展新理念,构建绿色生产、清洁生产、标准生产新方式,探索绿色生态安全优质烟叶发展新路子,对绿色生态优质烟叶创新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农家肥施用水平对烤烟产量及氮、钾吸收利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了克服烟农对农家肥的施用过于随意的习惯,了解烤烟施用农家肥最适宜的水平范围,进而为曲靖市植烟土壤农家肥的施用提供理论依据和生产指导。[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农家肥施用水平对烟叶产量、产值及氮、钾含量、累积吸收量的影响。[结果]农家肥施用水平对烟叶产量、产值及氮钾的累积吸收影响很大。一方面,表现为当农家肥施用水平低于15 000 kg/hm2时并不能促进烟叶产量、产值及氮钾累积吸收量的增加;另一方面,当农家肥施用水平达到60 000 kg/hm2时烟叶产量、产值及氮钾的累积吸收量反而降低。[结论]曲靖市烤烟农家肥施用水平最适宜范围在30 000~450 000 kg/hm2。


不同截杆高度对麻疯树生长的影响
《热带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把1年生的麻疯树截杆成6种不同的高度,研究其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截杆高度对株高、地径、冠幅和枝长增长量以及萌芽数、成枝率、枝粗、枝下高和不同长度的萌发枝数量都有显著的影响。综合这些指标来看,在实际生产中,把麻疯树幼树截成60或80cm高更为适宜,能使植株生长更快、更健壮,促进更多的侧芽萌发和成枝,并形成更合理的树冠结构。


水热环境对不同紫色母岩崩解特性的影响
《土壤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马头山组(K2m)、禄丰组(J1l)和妥甸组(J3t)紫色母岩在不同水热环境下的崩解特性,综合考虑了水作用(饱和泡水和表面浸水)、热作用(自然昼夜温差和极端温差)和水热相互作用,设计了紫色母岩崩解的5种试验处理:浸水极端温差、饱和极端温差、饱和自然温差、浸水自然温差和极端温差。结果表明母岩崩解速率的大小顺序为:浸水极端温差>饱和极端温差>饱和自然温差>浸水自然温差>极端温差,说明在温差较大时,干湿交替处理比饱和泡水处理更利用崩解,在温差不大时,饱和泡水处理比干湿交替处理更利于母岩崩解,纯粹的温度变化对母岩崩解的影响很小。三种紫色母岩的平均崩解速率大小依次为:妥甸组>禄丰组>马头山组,这与母岩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微结构特征密切相关。不同试验处理下的崩解速率与干湿变化、冷热变化和循环次数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妥甸组崩解速率与循环次数呈负相关,其他两种母岩的崩解速率与循环次数、冷热变化和干湿变化均呈正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