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240条记录
水稻条纹花叶病毒对介体电光叶蝉生长繁殖及取食行为的影响

昆虫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由电光叶蝉Recilia dorsalis传播的水稻条纹花叶病毒(rice stripe mosaic virus, RSMV)目前在我国华南稻区大面积发生并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危害。本研究旨在明确RSMV对介体电光叶蝉生长繁殖及取食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生物学实验测定RSMV侵染后电光叶蝉的生长和生命表参数;利用刺吸电位(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EPG)技术比较携带和未携带RSMV的电光叶蝉成虫在健康水稻上的取食行为差异;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电光叶蝉成虫对感染和未感染RSMV水稻的寄主选择倾向性。【结果】与无毒电光叶蝉相比,携带RSMV的电光叶蝉若虫发育历期延长,而若虫存活率、成虫羽化率、雌虫繁殖力和卵孵化率下降。无毒电光叶蝉成虫倾向于选择取食RSMV侵染的水稻,而带毒电光叶蝉成虫倾向于选择取食健康水稻。与无毒电光叶蝉相比,带毒电光叶蝉成虫取食健康水稻所产生的刺探波、障碍波和唾液分泌波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显著增加,被动取食波和休息波次数减少但时间均延长。【结论】与无毒电光叶蝉相比,感染RSMV使带毒电光叶蝉若虫发育历期延长且不利于其种群的繁殖。RSMV通过调控介体电光叶蝉成虫的取食和寄主选择行为而有利于自身在寄主水稻间的传播。

关键词: 电光叶蝉 水稻条纹花叶病毒 刺吸电位 繁殖 取食行为 寄主选择行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双腋芽突变体表型鉴定及应用潜力评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蔗茎腋芽是甘蔗无性繁殖的主要器官,充足的下芽量保证了甘蔗的高产稳产,但同时也造成用种量大、种植成本高,是生产上一直难以平衡的问题。本研究以大茎野生种创新利用过程中获得的1份蔗茎孪生双腋芽的突变体种质云蔗07-86为材料,对其双腋芽表型、稳定性、可遗传性及对产量的影响进行鉴定和测试。研究发现该突变体的双腋芽以孪生、邻接和分离3种方式随机着生于蔗茎中上部,通常从地上第6茎节开始发生双腋芽,发生频率自下而上呈现从无到有、先增后减的总体趋势,且播种后2个腋芽均能正常萌发;通过连续多年的无性繁殖大田试验观察发现,双腋芽性状能够在繁殖群体中稳定保持;利用该突变体与32份不同的甘蔗种质进行杂交,仅在11个组合中的极少数杂交后代无性系上观察到双腋芽现象,表明双腋芽性状可以通过杂交传递给后代,但双腋芽在后代群体中出现的概率极低;以相同下芽量分别将突变体单、双腋芽种茎进行种植,发现不同腋芽表型类型的有效茎数、蔗茎产量差异不显著,表明双腋芽突变体具备保证下芽量而降低用种量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为后期开展双腋芽形成候选基因挖掘及双腋芽突变育种利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甘蔗 双腋芽突变体 表型鉴定 应用潜力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药用野生稻高质量染色体DNA的制备

作物杂志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药用野生稻是我国3种野生稻之一,蕴含丰富的优异基因资源,但由于其CC基因组与栽培稻的AA基因组差异大,远缘杂交不亲合,不易获得后代材料,导致育种中优异基因无法利用.构建大片段基因组文库是研究及利用基因的重要方法,而提取高质量的染色体DNA是建立BIBAC等大片段基因组文库的前提,但按常规方法很难从药用野生稻中提取到Mb级的染色体DNA,需要对提取体系进行优化.本研究对取材与研磨、细胞核的分离与包埋、组蛋白的去除与DNA释放、DNA的酶解与回收等实验步骤进行优化,从药用野生稻中成功提取出1.9Mb的高质量染色体DNA,并对酶解消化体系进行了摸索,制备的染色体DNA可用于构建大片段基因组文库.

关键词: 药用野生稻 染色体DNA DNA制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国薯条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原原种繁育研究

种子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对23个引自美国的薯条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的原原种繁育方面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云薯401相比,适应性方面, M 1、M 12、M 14、M 15、M 16、M 17、M 22、M 25、M 34和M 4等10个材料与云薯401表现相当甚至更好;结薯性方面,超过半数材料的单株结薯个数及单株合格薯数超过云薯401,以M 21表现最优.综上所述, M 21、M 8和M 1等表现好的品种或品系可作为候选薯条加工型品种或优良亲本,下一步将关注引进材料的田间种植表现,选择合适的品种加以推广.

关键词: 马铃薯 美国薯条加工型品种 原原种繁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林害虫诱捕器应用技术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我国农作物绿色防控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升级,害虫治理由化学防治到综合治理再到生态防控进行转移,诱杀技术已成为害虫生态防控的核心技术之一.昆虫诱捕器的研制已发展成由简单到复杂,功能更加多样和实用,现广泛应用在蔬菜、果树、花卉、茶叶、森林等农作物和林业植被的害虫诱杀方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期望未来在绿色植保中发挥更大作用.本文从农林作物害虫的监测和诱杀防治的角度考虑,对不同构造以及诱集昆虫种类的诱捕器进行了分类,阐述了诱捕器的悬挂高度、布设密度、形状、大小和颜色以及诱芯载体颜色、光源波长等因素对害虫诱捕效率的影响,旨在为农林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

关键词: 昆虫诱捕器 悬挂高度和密度 颜色 形状 引诱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酸度介导连作基质下马铃薯原原种产量及疮痂病防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马铃薯原原种连作繁育模式中,为使薯块获得稳定产量同时降低疮痂病发生,【方法】采用4个酸度介导处理,研究其对2个马铃薯品种的单株结薯数、单株有效结薯数(薯块重量≥2 g)、薯块疮痂病感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以及薯块产量和疮痂病对酸度介导处理的敏感时期。【结果】结果表明,连作基质繁育马铃薯原原种时,酸度介导处理对原原种疮痂病感病率和病情指数影响极显著,但对单株结薯数和单株有效结薯数影响不显著。灰色关联分析显示,11月2日(生育期78 d)时酸度介导处理与马铃薯原原种单株结薯数、单株有效结薯数的关联系数分别为0.4020、0.3549;11月25日(生育期101 d)时酸度介导处理与马铃薯疮痂病感病率、病情指数的关联系数分别是0.1551、0.1513。【结论】pH值6.0处理的单株有效结薯数平均达到3.32粒,疮痂病感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48.41%和3.41,是酸度介导试验中的最优处理,生育期78和101 d左右则是本研究中酸度介导处理对原原种产量和疮痂病影响最大的关键时期。

关键词: 酸度介导处理 马铃薯原原种 结薯数 疮痂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多雨烟区增密减氮对烤烟产质量及养分利用率的调控效应

水土保持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增密减氮对烤烟产质量及肥料利用率的调控效应.以烤烟品种"云烟105"为材料,研究种植密度(13 890,15 150,16 665株/hm~2)和施氮水平(0,84,94.5,105 kg/hm~2)及其互作对烤烟产质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增密减氮能显著提高烤烟肥料利用率、产量和产值,使烟叶总糖、还原糖、钾含量显著升高,总氮、烟碱含量降低,对水溶性氯无显著影响,烟叶化学品质更加协调.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及烤烟氮磷钾利用率显著受年份、密度、施氮及年份*施氮、密度*施氮、年份*密度*施氮互作影响,其中施氮、密度及互作对烟叶化学成分含量效应分别为42.5%,27.3%,18.9%,而其对养分利用率的效应分别为38.2%,25.4%,23.8%.与当前烤烟种植模式相比,增密和减氮10%~20%组合对烤烟增产、提质和增效作用显著,最佳密度和施氮量分别为15 150株/hm~2和84.0~94.5 kg/hm~2.

关键词: 增密减氮 品质 烤烟 互作效应 肥料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山市植烟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特征及土壤肥力适宜性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保山市植烟区土壤肥力水平,以提高施肥针对性,为保山市植烟区土壤培肥和烟草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模糊数学模型隶属函数法对1465份植烟区土壤样本进行研究,探索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异特征,并应用肥力适宜性指数对土壤肥力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015-2019年,保山市5县(市、区)植烟区土壤pH降低,有效硼含量无明显变化,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镁、有效锌、水解性氯含量增加;土壤pH、有效硼含量和水溶性氯含量较适宜,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丰富,有效磷、有效镁和有效锌含量较高;植烟区土壤肥力适宜性指数平均值为0.589,土壤肥力状况良好,各县(市、区)土壤肥力适宜性指数表现为昌宁县>施甸县>龙陵县>隆阳区>腾冲市.[结论]保山市烟区土壤较适宜烟草生长.针对5县(市、区)植烟土壤养分状况与土壤肥力特征,建议合理控制磷肥、镁肥和锌肥的施用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关键词: 植烟土壤 养分含量 时间变异 适宜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风回风口调控对密集烤房排湿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热风回风口调控对密集烤房排湿效果的具体影响,为提高密集烤房排湿能力、保证烟叶烘烤整体质量提供解决途径.[方法]以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密集烤房物理模型和气体流动数学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对热风回风口不同开度下的烤房内气流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了热风回风口调控对烤房内风场的影响.[结果]热风回风口开度减小可以有效增大冷风进风量、增大排湿量,能够加快外部干冷空气与烤房内湿热空气的置换.[结论]通过对热风回风口的调控,可以实现密集烤房的强化排湿,相关数值模拟结果可以为强化排湿装置设计和调控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 热风回风口调控 排湿 气流分布 数值模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抚仙湖流域植烟土壤养分特征及烟叶综合质量对比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抚仙湖流域植烟土壤的烟叶综合质量,对流域内4种类型土壤(水稻土、沙壤土、红壤土、紫色土)及其烤后烟叶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和评价.土壤检测结果显示:4种植烟土壤pH值为6.16~6.73;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高,分别为19.03~64.48 mg/kg和111.09~397.89 mg/kg;水稻土的碱解氮含量118.02 mg/kg,较适宜,其他土壤的整体偏低,在51.68~59.66 mg/kg;沙壤土有机质含量仅4.14 g/kg,其他3种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适宜,为17.44~21.06g/kg.红壤土烟叶外观质量得分最高,上、中、下3部位烟叶得分分别为81.25、83.50和74.75.沙壤土得分最低;4种土壤烟叶化学成分均符合优质烟叶要求,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红壤土烟叶感官质量评吸结果得分最高,上、中、下部烟叶得分分别为83、84和81,沙壤土得分最低,上、中、下部烟叶得分分别为80.0、81.0和77.5.通过比较,红壤土烟叶初烤后综合质量最好,沙壤土的最差.

关键词: 植烟土壤 烤烟 外观质量 化学成分 感官评吸 抚仙湖流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