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种茧育上蔟方法的改进
《广西蚕业 》 2011
摘要:目前蚕种场在种茧育生产过程中,上蔟用的蔟具多数为塑料折蔟,采用的上蔟方法为人工拾蚕上蔟,这种方法劳动强度大、所需劳动力较多;蚕体容易受伤、死笼率高、浮蚕多、不利于微粒子病的防治等缺点。为了克服以上缺点,笔者在原有蚕具基础上,对现行的上蔟方法进行了一些改进,采用硬塑料薄膜自动上蔟技术,有效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分子标记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农业科技通讯 》 2011
摘要:简要综述水稻育种概况和遗传标记的种类及特点,着重叙述分子标记在水稻遗传多样性、分子连锁图谱构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品种纯度鉴定、杂种优势预测及目标基因早期鉴定等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分子标记技术在水稻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两个蜜蜂品种在罗平县的适应性和生产性能试验
《蜜蜂杂志 》 2011
摘要:为了弄清不同蜜蜂品种在罗平县西方蜜蜂蜂场饲养后的适应性和生产性能。于2009年6月和2010年6月两次引进浙大蜂蜜蜂王浆双高产蜂种及2010年8月引进吉林省蜜蜂育种场蜜胶高产蜂种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浙大蜂蜜蜂王浆双高产蜂种繁殖力强,子圈面积大,幼虫孵化好,组织强群速度快,容易维持强群,适应性强,抗病力强(无病),产浆量高,但采集力不是那么强。蜜胶高产蜂种适应性强,抗病力强(无病),繁殖力不满意,采集力一般。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选育出适合该地饲养的优良品种。
关键词: 罗平县 适应性 生产性能 蜂蜜蜂王浆双高产蜂种 蜜胶高产蜂种


津巴布韦的园艺产业及其发展前景
《北方园艺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津巴布韦20年来的园艺产业统计数据以及实际调查,对津巴布韦园艺产业的优势及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中津园艺产业合作前景的建议。


分光光度法检测不同地区和类型稻种功能性成分的初步研究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地区和类型水稻品种糙米中γ-氨基丁酸和总黄酮等功能性成分,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准确测定了中国、日本、韩国、国际稻作所和云南品种及云南野生稻γ-氨基丁酸和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①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稻籽粒中γ-氨基丁酸和总黄酮含量的方法是可靠的;②不同地区和类型水稻品种功能成分含量存在差异;③相关分析表明,氨基丁酸与总黄酮的相关系数较高(r=0.575**),在育种上可以实现多个相关性状间的遗传改良;④鉴定出墨江黄皮饵块谷、明恢86、墨江饵块谷、疣粒野生稻等18份高GA-BA和高总黄酮的水稻品种,可作为选育高黄酮和γ-氨基丁酸品种的亲本或直接作为功能稻开发利用.首次报道疣粒野生稻总黄酮质量分数达0.751%,在所有水稻品种中黄酮含量最高.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总黄酮 分光光度法 水稻 功能性成分


云南家蚕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及创新利用
《四川蚕业 》 2011
摘要:家蚕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和研究利用是家蚕遗传育种学领域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资源收集得越多,研究得越深,对新品种选育越有利。作为育种工作者,在对资源进行保存的同时,尚需对野生资源和特殊资源进行搜集、挖掘,以及开展遗传学、生理学等方面的深入研究,采用分子标记、转基因等新型育种手段,创建新的特色种质资源,为家蚕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