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茶科所"八百双倍增工程"助推云南茶叶生产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 2010
摘要:整合科技优势,加速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有利于云南茶产业的升级,对于服务茶农、茶区(企),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对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开展的"八百双倍增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总结,旨在为云南茶区茶叶生产提供参考.


云南粳稻品质性状稳定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AMMI模型对种植在4个试点的11个粳稻品种的稻米品质进行稳定性分析,以品质性状的表型值及其相应的稳定性参数(Di)为指标,对供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品质性状在不同品种和环境间的差异以及品种×环境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品质性状的稳定性随品种和环境不同而变化较大,品质性状的稳定性顺序为粒宽>粒长>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其稳定性参数分别为0.13,0.14,0.31,0.37,0.43,0.48,0.79,0.84和2.33。综合考虑稻米的品质性状及其稳定性,云粳4号、云粳优10号、云粳12号和云粳15号稻米品质好且稳定性较高,可作育种亲本,以改良稻米品质及其稳定性。


稀土元素镧对黄花篙光合作用及青篙素积累的影响
《中草药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探讨叶面喷施稀土元素镧对黄花蒿植株光合作用及青蒿素积累的影响.方法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测量黄花蒿Artemisia annua叶片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采用脉冲调制叶绿素荧光仪测定Fv /Fm、Fv/F.等荧光参数,采用UPLC法测定青篙素量,使用SPSS 13.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结果 不同浓度LaCl3处理22 d,黄花篙地上部分生长速率无显著性变化;20~80 μmol/1.LaCl3处理促进青蒿素积累,而160μmol/L处理抑制其积累;20~80 μmol/L LaCl3处理表现出促进Pn的优势,而160μmol/L处理Pn低于对照;20~80μmol/L处理2d后,Fv/Fm,Fv/F.显著提高,160 μmol/L处理2 d,Fv/Fm显著提高,Fv /F.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适宜浓度(20~80 μmol/L) LaCl3可促进黄花篙体内青篙素积累及提高Pn,P.提高可能与PS II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及PS II潜在活性的提高有关.


百合系列间杂种多倍体诱导实验初探
《西部林业科学 》 2010
摘要:用百合的O/A系列间杂种为实验材料,通过组织培养,比较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及不同处理时间长度的诱导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用浓度为0.05%的秋水仙素处理24 h的效果最佳,突变率高达38.5%。与正常植株相比,变异植株的叶片肥厚,叶面变宽,叶色深绿,气孔显著增大。通过显微镜观察根尖细胞,发现其染色体数目为2n=4x=48。


关于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 2010
摘要:边境民族地区县域经济是云南省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边境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难以实现。本文对边境民族地区发展县域经济的要素及其存在问题作了分析,认为理清边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思路、加快振兴县域经济,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侵染云南烟草的粉虱传双生病毒卫星分子基因组结构特征
《西南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侵染云南烟草的粉虱传双生病毒致病性相关分子DNAβ进行PCR扩增和克隆。对9份采自不同时间和地区的样品中的DNAβ分子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9个DNAβ都具有典型双生病毒DNAβ卫星分子的基因组结构特征:在互补链上编码1个大小约为118个氨基酸的βC1蛋白,含有1个卫星分子保守区(Satellite conserved region,SCR)和1个A富含区。核苷酸同源性分析显示,9个分离物的DNAβ分子中,7个分离物的DNAβ属于TYLCCNV伴随的DNAβ分子,1个属于MYVYNV伴随的DNAβ分子,2个属于TYLCTHV伴随的DNAβ分子,1个属于TbCSV伴随的DNAβ分子。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这些DNAβ卫星分子具有明显的种类和地理分布差异,但没有因寄主和采集时间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不同土壤改良措施对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设计了不同土壤改良措施处理,研究土壤改良措施对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塘施河沙处理对烤烟生长的农艺性状影响较小;塘施沸石处理有利于烟株的生长和叶片的发育,但影响烟叶叶绿素的含量分布;不同作物秸秆还田,对烟株生长发育的影响有显著差别,水稻秸秆在移栽时还田效果较好;玉米秸秆在揭膜培土后还田效果较好。


桑树红蜘蛛2种不同田间调查方法的对比试验
《云南农业科技 》 2010
摘要:桑树红蜘蛛是危害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在云南的危害时间较长,危害程度重,可以说只要有桑叶的地方,都可以见到桑红蜘蛛的危害。为了调查桑红蜘蛛对云南省蒙自县草坝镇桑树的危害,我们对该地区桑树上桑红蜘蛛的虫口数进行了调查。但由于调查期间存在桑园生产用叶的情况,所以本试验采用了虫口数调查法和分级调查法2种不同的田间调查方法,以期从比较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调查方法的可行性来确定哪一种方法适用于田间调查。现将2种不同调查方法的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