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疏花留果方式对‘红梨32号’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主要研究‘红梨32号’果实生产过程中的最佳疏花留果的方法。以‘红梨32号’为试材,采用不同果实序位的留果方式以及不同疏花疏果的方法,在‘红梨32号’的开花期、结果期以及果实成熟期,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个结果枝上,1~6号果位上每个果位留果一个以及每个果位上不进行疏花蔬果,平均单果重、平均果实纵径以及果面果锈面积差异性显著,2、3、4号果位的果型端正,无生理落果现象;同时,一结果枝上同时保留2、3和4号果位的花朵,每朵花序留2个果,平均单果重最重,达284.45g,较其他留果方式差异性明显,果形指数为0.878,此处理方法有明显的果实增重作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梨树合理的果位留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云南古茶树树势恢复的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南省是中国古茶树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省份,但由于对古茶园栽培管理不当,造成很多古茶树衰退。本研究采用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对云南保塘古茶树的树冠、树幅、叶层厚度、新梢生长、鲜叶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作-施肥-合理留叶采摘春、秋茶-留养夏梢的措施能明显使茶树生长势增强,产量提高。这对加强古茶树的保护及茶叶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云南甘蔗品种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云南甘蔗品种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甘蔗遗传育种亲本的选择、杂交组合配制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从18个质量性状和5个数量性状对73份云南甘蔗品种和27份中国历年主栽甘蔗品种(不包括云南选育的主栽品种)的遗传变异、遗传多样性、聚类关系等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甘蔗品种芽形、曝光后节间颜色、曝光前节间颜色、芽沟和57号毛群的多样性十分丰富;而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叶片宽度和株高;相似性系数和聚类分析表明品种的相似性处于中等水平,可分成2个大类群4个亚类群及20个小类群,主成份分析表明云南甘蔗品种和中国历年主栽品种可划分为3个明显的基因库,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云南甘蔗品种布局及种植类型统计分析
《中国糖料 》 2010
摘要:以近期完成的云南省2008~2009年榨季甘蔗种植情况的统计结果,分析云南省2008~2009年榨季甘蔗品种、种植类型的布局以及现代甘蔗农艺技术的推广现状,揭示云南省甘蔗种植布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玫红百合高效离体繁殖和试管鳞茎诱导
《植物生理学通讯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植物名称玫红百合(Lilium amoenum Wilson ex Sealy)。2材料类别幼嫩子房、叶片和鳞片。3培养条件(1)子房和叶片诱导培养基:MS+6-BA1.0mg·L-1(单位下同)+KT1.0+NAA0.3+30g·L-1蔗糖;(2)鳞片诱导培养基:MS+6-BA0.5+NAA0.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