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利用揉面特性鉴定小麦1BL/1RS易位系
《作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BL/1RS易位系曾广泛用于小麦农艺性状改良,但对加工品质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利用404份F5至F8高代品系(试验I)和175份山东省主栽品种及高代品系(试验II),研究1BL/1RS易位对小麦揉面参数的影响,分析不同高低分子量蛋白亚基(HWM/LWM-GS)背景下1BL/1RS的揉面特性,探讨利用揉面特性鉴定1BL/1RS易位系的方法。结果表明,1BL/1RS易位系的揉面时间、峰值带宽及峰后1 min带宽显著低于非1BL/1RS易位系,而衰落角和带宽比(峰值带宽/峰后1 min带宽)显著高于非1BL/1RS易位系,说明1BL/1RS易位导致小麦的揉面特性显著变劣。易位系的揉面谱带的主要特征为峰后1 min谱带急剧衰落并变窄,带宽比显著增大,而非1BL/1RS易位系的峰后谱带衰落、变窄平缓或者稳定时间较长,带宽比较小。带宽比1.6可作为判断易位系的有效指标,即大于或等于1.6为1BL/1RS易位系,小于1.6为非1BL/1RS易位系,准确率达85.2%(试验I)和96.8%(试验II)。尽管优质HWM-GS背景对Glu-B3j(1BL/1RS易位系)的揉面特性有一定正向补偿作用,但品质特性仍显著劣于其他Glu-B3位点,带宽比表现尤为突出。因此,揉面特性不仅能测定育种材料的面团流变学特性,而且还能有效鉴别1BL/1RS易位系。
云南大理茶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茶叶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AFLP标记对仅在云南南部及周边地区狭域分布的茶树近缘植物大理茶11个居群204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大理茶遗传多样性水平低。在物种水平上,He=0.099,Ho=0.178;在居群水平上,He=0.083,Ho=0.137;(2)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较低。基于Nei’s遗传多样性分析得出的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0.1606;Shannon’s居群分化系数为16.04%。AMOVA分析显示:大理茶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占总变异的80.97%,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19.03%;(3)两两居群间的Nei’s遗传一致度(I)的范围为0.971~0.997。经Mantel检测,居群间的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1127,P<0.001)。推测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生境的片断化是导致大理茶濒危现状的主要因素。基于观察到的居群遗传信息,建议采取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的保护策略。


桑树袋接弱小苗再培技术成活率研究
《云南农业科技 》 2009
摘要:桑树嫁接育苗是发展栽桑业的首要工作,是优良桑树品种应用的技术关键,嫁接育苗法由于苗体健壮、栽植后易形成包合型树干,是应用最普遍的方法。袋嫁育苗每公顷苗床育苗37.5~45万株,总会或


滇龙胆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 2009
摘要:从滇龙胆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经IR、MS、NMR等波谱数据鉴定为肥皂草素(1),异肥皂草素(2),异荭草素(3),龙胆苦苷(4),马钱酸(5),熊果酸(6),α-香树脂醇(7),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8),β-香树脂醇(9),齐墩果酸(10),β-香树脂醇棕榈酸酯(11),β-谷甾醇(12),胡萝卜苷(13),棕榈酸(14),硬脂酸(15),三十烷醇(16)。以上化合物在滇龙胆地上部分均为首次分离得到,除化合物4、5外,其余化合物也是首次从滇龙胆植物中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