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麻疯树根部内生真菌分离及鉴定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能源植物麻疯树的根部凸起部分韧皮部、木质部中分离到内生真菌42株,应用PCR技术对分离菌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区)基因克隆后测序,并将所测序列提交到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核酸数据库(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Laboratory Gen-bank),通过Blast程序将该序列与数据库已有的序列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42个菌株分别与Genbank中的拟盘多毛孢菌属Pestalotiopsis、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枝顶霉孢霉属Acremonium、镰孢霉菌Fusarium、木霉属Trichoderma、毛霉属Mucor、青霉属Penicillium、根霉属Rhizopus、曲霉菌属Aspergillus和茎点菌属Phoma具有高度同源性(达到99%以上),其中拟盘多毛孢为优势属,其次为青霉属和茎点菌属。表明麻疯树内生真菌有着丰富的多样性特点。


甘蔗割手密远缘杂交后代产量性状的遗传及分离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甘蔗品种Co419与野生种割手密云南75-1-2远缘杂交,ROC25与远缘杂交后代云野02-356进行回交,分别获得F1和BC1群体,利用R软件,分析了两个群体全部真实性后代产量性状的遗传和分离表现。结果表明,杂交后代产量性状的广义遗传力皆较高,BC1群体株高、有效茎和蔗茎产量等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F1群体有增大的趋势;主要性状均表现出明显的正态分布特性,产量因素与甘蔗产量、甘蔗有效茎数与株高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F1株高、有效茎、蔗茎产量和宿根性表现出明显的超亲优势。


野生稻颖果总RNA提取方法研究
《生物技术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以确定适用于野生稻总RNA提取的方法。方法:用改良的异硫氰酸胍法、TRIZOL法、SDS法和CTAB法分别提取云南3种野生稻和栽培稻滇超6号在灌浆期颖果的总RNA。结果:SDS法能够提取的普通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的总RNA的纯度高,其A260/A280介于1.9938~1.9267;而TRIZOL法只适用于栽培稻滇超6号,CTAB法对于疣粒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提取效果一般,电泳条带不很清晰,其A260/A280介于1.8243~1.6928;而新建立的改良的异硫氰酸胍法都能提取完整性好、高得率(浓度介于0.9358~1.2008μg/μl)和高纯度的RNA(A260/A280大于1.8),电泳28S rRNA和18S rRNA条带清晰,且该方法操作简单、耗时少、效率高。结论:改良的异硫氰酸胍法适合于野生稻颖果总RNA的提取,提取的总RNA完整性好、得率高。


差异表达研究方法及其在作物耐旱基因筛选中的应用
《西南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抑制性消减杂交(SSH)、cDNA微阵列技术,差异显示PCR(DD-PCR)、代表性差异分析(RDA)、表达序列标签(ESTs)、基因表达连续性分析(SAGE)、c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cDNA-AFLP)几种技术是目前基因差异表达的主要研究方法。本文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综述了干旱胁迫下玉米、水稻、小麦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进展后认为,对干旱胁迫与正常浇水对照的基因差异表达研究,进而分离抗旱基因,是进行作物抗耐旱转基因、创造抗耐旱种质资源,进而选育抗耐旱作物新品种的基础。在基因差异表达研究中,以采用cDNA-AFLP技术为宜。


番茄根结线虫分离和苗期接种方法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5年番茄栽培地的根结线虫发病状况调查,得出蔬菜栽培地的根结线虫发病率为90%~100%。采集发病株根系及其附着的根系土,利用蔗糖高渗溶液离心法与分离筛法分离,获得病原线虫3种虫态的虫体。接种不同虫态的分离物于培养的番茄幼苗,培养56 d后,调查结果显示:已分化并具有卵雏形的雌虫所产生根结和卵块团的数量极少,缺乏侵染性;接种虫卵和幼虫对苗期番茄根系具有侵染性,但形成根结时间不同,接种幼虫后10 d可见根结雏形,同时接种的虫卵,16 d可见根结雏形,病圃土则需17 d;接种J2幼虫后,苗期番茄单株平均形成卵块团数为48.1个,虫卵和病圃土则约有4.5个,表明接种幼虫是测试植物对根结线虫敏感性的有效虫态。


一种经济高效的用Silica提取纯化质粒DNA的方法
《生物技术通讯 》 2007
摘要:目的:为了达到批量提取质粒DNA的目的,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经济、高效的质粒提取方法。方法:以pUC18、pET28b、pCAMBIA1304等3种质粒为材料,分别采用silica法和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通过质粒DNA浓度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电泳分析和Hind Ⅲ酶切鉴定,对两种质粒提取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与评价;对silica法进行了改进和优化,进行大批量重组子的提取和验证。结果:silica法和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效果相当,都可进行后续实验,但silica法具有经济、高效、无毒的优势。结论:silica法是一种简单、经济、高效的质粒提取方法,可用于批量质粒DNA提取。


以水稻“云恢290”为背景的导入系的构建及筛选鉴定
《西南农业学报 》 2007 CSCD
摘要:对从国际网络征集的100份材料,进行了农艺性状的考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鉴定,筛选出了一批农艺性状优良,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和双抗性较好的资源,为分子育种亲本材料的有效利用和后代的筛选提供参考。同时对用籼型优质软米品种“云恢290”为受体材料,以从国际网络征集的100份材料为供体材料,进行了大规模的杂交,2~3次回交,2~3次自交,所构建的约2510份近等基因导入系,进行了抗稻瘟病、抗旱、耐寒和蒸煮食味品质方面的筛选鉴定,获得了一批有目标性状的近等基因导入系,为新基因的发掘、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材料。并选育了2个新品种,其中有1个已通过品种审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