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特异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茶树资源的筛选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筛选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茶树种质资源。[方法]以国家种质勐海茶树资源圃中的96个资源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的EGCG含量,用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4个生化指标对高EGCG茶树品种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96个茶树资源EGCG含量变幅为1.39%~11.77%,平均含量6.18%,高EGCG含量(≥10.00%)的特异茶树资源有5份,即广西横县小叶种、格8号、水仙黄大叶茶、宝红茶和大坪大叶茶。[结论]通过品质分析初步筛选出广西横县小叶种、格8号、水仙黄大叶茶、宝红茶和大坪大叶茶5个高EGCG且品质优良的茶树资源。
关键词: 茶树 资源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筛选 生化指标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EGCG3″Me的研究
《分析测试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首次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对经自制聚酰胺初步分离的表没食子儿茶素-3-(3″-O-甲基)没食子酸酯(EGCG3″Me)样品中的EGCG3″Me单体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选择水-甲醇-乙酸乙酯-正己烷(体积比5∶2∶9∶1)为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的两相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在主机转速700 r/min、流速2.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的条件下,可对EGCG3″Me实现良好分离。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离纯化后的EGCG3″Me纯度可达90%以上,产物的收率为76.53%。
关键词: EGCG3″Me 高速逆流色谱 分离纯化 高效液相色谱


云南茶树优异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与筛选
《茶叶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农艺性状、加工品质、生化成分、抗性等方面,对云南500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鉴定和评价。采用近100项评定指标,筛选出52份优质资源,其中:四项常规成分含量均衡的32份;发芽特早生的2份;超常规水平的高多酚(>38%)含量5份、高咖啡碱(>5.2%)7份、低咖啡碱(<1%)的2份、高茶黄素(>1.6%)10份;水浸出物含量>48%的26份;抗根结线虫较强的2份;抗假眼小绿叶蝉较强的1份;抗咖啡小爪螨虫较强的2份;抗寒性较强的6份。


云南几种兰花菌根真菌的分离鉴定
《西南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采自云南昆明的墨兰,文山红竹兰、大雪素、小雪素、惠兰、春绿兰以及采自丽江、保山的小雪素根中分离到12株真菌。通过培养性状、ITS序列分析鉴定得出分离菌株分别属于镰刀菌属(Fusarium)、丝核菌属(Rhizoctonia)、格孢腔菌属(Pleospora)、毛壳菌属(Choetarnium)、柱孢属(Cylindrocarpon sp.)。本文首次从采自云南的大雪素和小雪素中分离兰花菌根真菌。从墨兰中分离到格孢腔菌属(Pleospora)真菌在国内未见报道。


甘蔗品种云引3号的引进及筛选
《中国糖料 》 2010
摘要:云引3号是云南甘蔗研究所(YSRI)1999年从法国国际农艺研究合作发展中心(CIRAD)引进,经8年的试验筛选、种性研究而育成的早熟高糖丰产品种。蔗茎产量100.6t/hm2,比对照新台糖10号(CK1)增产7.6%,比桂糖11号(CK2)增产3.7%;甘蔗糖分15.52%,分别比CK1和CK2高1.24和1.50个百分点,含糖量为15.58t/hm2,分别比CK1和CK2增糖14.5%和12.4%。该品种适宜在云南及与云南自然气候条件相似的西南蔗区海拨1300m以下的水田及水浇地种植。


甘蔗黑穗病菌的快速检测
《西南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甘蔗黑穗病菌进行了检测,建立了该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方法。从田间采集样本,在马丁氏培养基上分离获得甘蔗黑穗病菌的单菌落,经培养获得大量菌体,提取菌体基因组DNA并进行PCR检测,证明获得了甘蔗黑穗病的病原菌。该方法能简便、快速、准确、有效的检测甘蔗黑穗病菌,结果稳定、可靠。建立快速有效的检测甘蔗黑穗病的方法,将为甘蔗抗黑穗病育种工作提供方便。


低磷胁迫下大麦磷高效基因型的筛选
《生态环境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大麦(Hordeumv ulgare Linn.)磷高效育种的材料,分别在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为1.32和36.6mg·kg-1的条件下,对180个大麦品种进行磷高效材料的筛选和鉴定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品种中磷高效差异很大;中国大麦茎干重和地上重极显著高于美国大麦(P=0.000);裸大麦(H.vulgare var.nudum)有效穗、分蘖数和茎干重极显著高于皮大麦(H.oldeum vulgateL.);多棱大麦(Hordeum vulgareL.)分蘖数、茎干重和地上干重极显著高于二棱大麦(Hordeum distichon L.)。磷效率用耐低磷力和品种适应性来描述,用籽粒产量计算耐低磷力,云啤1号(122.3%,231.43%)、Z050P004Q(109.81%,214.40%)和YS500(101.08%,566.14%)等是供试样品中磷高效较高的品种。该实验结果为云南地区进一步选育磷高效的大麦品种提供了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