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蓝型油菜蚜虫发生规律及抗蚜种质的筛选
《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CSCD
摘要:筛选抗蚜种质资源,为油菜抗蚜育种提供亲本。自然感蚜条件下,在云南罗平与泸西两地利用蚜情指数对18份油菜品种进行抗蚜性鉴定,分析蚜虫的发生规律及其对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蚜虫发生盛期出现在花期至成熟期之间,温和干燥的气候利于蚜虫的生长繁殖。泸西点的发生盛期较罗平点早。相关性分析显示,蚜情指数与油菜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呈负相关,且与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相关达到显著水平,发生蚜害会造成油菜4.97%~79.69%的产量损失。从18份材料中筛选出5份抗蚜品种、13份感蚜品种。其中‘云油杂28号’和‘云油杂18号’表现为高抗,可作为油菜抗蚜育种的基础材料。
不同药剂处理对辣椒病毒病防效试验研究
《长江蔬菜 》 2024
摘要:为筛选出辣椒病毒病的有效防治药剂,开展了辣椒病毒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维大力健有机水溶肥(灌根:5 kg/667 m2)+维大力康微量元素水溶肥 800 倍液、5%氨基寡糖素水剂 1 000 倍液、8%宁南霉素水剂1 200 倍液、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 1 200 倍液能有效防治辣椒病毒病,防控率均在 60%以上;维大力健有机水溶肥+维大力康微量元素水溶肥、5%氨基寡糖素水剂 1 000 倍液、8%宁南霉素水剂 1 200 倍液、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1 200 倍液可为云南辣椒病毒病防治首选药剂,生产上该 4 种方式可交替使用.
云南不同蚕区僵蚕致病菌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差异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云南省不同蚕区家蚕僵蚕病原的多样性及不同来源白僵菌菌株对家蚕的致病力差异。【方法】从云南省9个县(市)收集僵蚕样品,分离纯化获得病原菌,通过观察菌株的形态特征、产孢结构,并结合菌株核糖体rDNA-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确认病原种类。同时测定分析不同地理来源以及不同孢子浓度的球孢白僵菌菌株对家蚕致病力的影响。【结果】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发现,云南蚕区僵病病原菌属于白僵菌属(Beauveria)、虫草菌属(Cordyceps)和绿僵菌属(Metarhizium),其中以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为主要病原,分别占57.58%和30.30%。不同地理来源的球孢白僵菌株对家蚕幼虫的致病力存在一定差异,供试菌株侵染后,家蚕的僵蚕率在72.5%~95.0%,半致死时间(LT50)在5.093~7.133 d,其中LL1-1菌株的僵蚕率最高(95.0%),半致死时间最短(5.093 d),致病力最强;CB1-2菌株的僵蚕率较低(75.0%),半致死时间最长(7.133 d),致病力最弱。随着接种浓度的增加,病原的致病力变强,家蚕的僵蚕率也升高。【结论】云南省蚕区家蚕僵病病原种类呈多样性,球孢白僵菌和莱氏绿僵菌为主要病原菌,不同来源的白僵菌株对家蚕的致病力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家蚕僵病的防治和僵蚕的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家蚕 僵病 分离鉴定 rDNA-ITS序列分析 致病力
大麻(Cannabis sativa L.)内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离与鉴定大麻(Cannabis sativa L.)雌株及雄株3个部位的叶片(从植株茎基向茎尖方向第二轮叶,第五轮叶,雄花周围叶)和花的内生细菌,本研究采用微生物培养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探讨其种类及其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从大麻雄株中分离到6属35株内生细菌,大麻雌株中分离到11属39株内生细菌。内生细菌种属在大麻雌雄植株不同部位的叶和花中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大麻雌株与雄株的内生细菌种类只共有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和马赛菌属(Massilia sp.),其余均不共有。大麻雄株3个部位叶片中共有阿尔莱特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而雄花中不存在;在雄花中分离到地衣芽孢杆菌、木糖葡萄球菌和贝莱斯芽孢杆菌而叶中不存在。大麻雌株3个部位叶片共有贝莱斯芽孢杆菌和特基拉芽孢杆菌而雌花中不存在;在雌花中分离到粪短波单胞菌、谷粒申氏菌、农杆菌、香料葡萄球菌、缺陷短波单胞菌、地衣芽胞杆菌和弗留明拜叶林克氏菌而叶中不存在。结果表明大麻内生细菌在不同植株、叶和花中的多样性以及不同内生细菌的分布差异。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大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未来大麻内生菌功能性促生菌种的筛选提供基础。
拟黏小奥德蘑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食用菌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圭山镇圭山国家森林公园采集得到野生小奥德蘑属(Oudemansiella sp.)标本,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纯培养菌株,并结合形态学和ITS序列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进行物种鉴定,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实验分别对固体和液体培养条件进行筛选优化,采用袋料覆土栽培,在温度20~28℃、土壤湿度40%、空气湿度80%~90%的自然光照条件下的田间大棚开展驯化。结果表明:通过组织分离法获得纯培养菌株JF2004,将标本鉴定为拟黏小奥德蘑(O.submucida);固体培养最佳条件为20.0 g·L-1果糖、16.0 g·L-1琼脂粉、2.0 g·L-1酵母膏、0.5 g·L-1碳酸钙、0.01 g·L-1维生素B1,温度26℃,pH 8.0;液体培养最佳条件为20.0 g·L-1可溶性淀粉、2.0 g·L-1酵母膏、0.5 g·L-1磷酸氢二钾、0.01 g·L-1维生素B1,温度28℃,pH5.0;接种后约23 d菌丝满袋,覆土后第24天子实体成熟,栽培子实体与野生子实体相比,菌盖直径较大、颜色较浅;野生子实体菌环明显,而栽培子实体菌环较小或无菌环;野生子实体菌柄基部颜色变深,而栽培子实体通体白色,菌柄没有颜色变化。
肾茶叶枯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热带生物学报 》 2023
摘要:为了确定肾茶叶枯病致病病原菌,笔者从肾茶云南产区采集的肾茶叶枯病样本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并对其进行了病害症状观察,病原菌分离、鉴定和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其在PDA培养基上菌落为白色,气生菌丝发达,菌落初期下部淡粉色,后期为深黄棕色,分生孢子顶胞钩状,成熟的大型分生孢子有3~5个隔膜。将病原菌离体接种到健康肾茶叶片,保湿培养数天后接种部位出现黑褐色病斑,与田间症状一致。病原菌基因组DNA经真菌rDNA-ITS通用引物ITS1/ITS4扩增及同源性分析,病原菌与Fusarium nematophilum,Fusarium equiseti,Fusarium chlamydosporum,Fusarium longipes聚为一支,核酸序列同源性为99.40%~99.60%。结合形态特征观察、ITS序列分析及柯赫氏法则验证结果,初步确定该病原菌为镰刀菌。
秋水仙碱提取分离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秋水仙碱是一种功能较多的植物源生物碱,在医药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系统地了解秋水仙碱提取、分离的技术类型有助于推动高纯度秋水仙碱的生产.本文介绍了秋水仙碱不同提取技术的特点、原理和应用效果,阐述了秋水仙碱在不同种类植物、植物不同部位中的含量以及影响含量的因素,总结了传统的浸提法、回流法与超声波提取、超临界CO2提取、微波提取、酶促提取等新提取方法,以及膜分离法、色谱分离法等秋水仙碱分离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提取分离技术的效果和影响因素,探讨了秋水仙碱提取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秋水仙碱的提取分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白芸豆中α-淀粉酶抑制剂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及膜分离纯化研究
《食品科技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白芸豆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进行蛋白质(α-AI粗提液)的提取及工艺优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超声功率150 W、提取时间100 min、提取温度55℃,该条件下蛋白质提取率可达65.93%。在此基础上,将α-AI粗提液进行有机膜分离纯化,得到5种不同分子质量组分Z1(>300 ku)、Z2(100~300 ku)、Z3(50~100 ku)、Z4(10~50 ku)和Z5(<10 ku),对不同组分的蛋白质含量、质量比例、提取率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高低依次是Z4>Z3>Z2>Z1>Z5,对应组分的质量比例分别为20.98%、17.73%、10.64%、7.12%和43.53%;在一定浓度范围内,α-淀粉酶抑制率与浓度呈线性正相关,α-淀粉酶抑制活性高低依次是Z4>Z3>粗提液>Z5>Z2>Z1,对应组分的半抑制浓度值(IC50)分别为0.57、1.35、2.21、3.44、4.31 mg/mL和6.09 mg/mL。其中:Z4组分的提取率可达5.48%,IC50仅为0.57 mg/mL,具有较高的提取率和较强的α-淀粉酶抑制活性,达到较好的分离纯化效果,说明超声波联合膜分离是一种较佳的α-AI生产方法。
光叶苕子(Vicia villosa var.)内生细菌Sz-2的特性及其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云南绿肥主推品种光叶紫花苕根内筛选出对香蕉具有促生和拮抗作用的菌株,并对其特性和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以丰富生防促生菌株资源库.[方法]从光叶紫花苕根中筛选出高效拮抗菌株Sz-2,使用平板对峙试验测定菌株抑菌效果;并测定其体外解磷、解钾、固氮及产铁载体能力;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 16S rDNA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了分类鉴定.布置盆栽试验,设 4 个处理:无抗生菌对照和接种病原菌TR4、Sz-2+TR4、Sz-2,测定香蕉叶片和球茎的发病指数以及促生效果.[结果]光叶紫花苕根内分离得到的菌株Sz-2 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较好的拮抗效果,平板径向抑菌率达 74.3%.菌株Sz-2 为革兰氏阴性细菌,菌落形态呈浅白色、放射状,接触酶、氧化酶、赖氨酸脱羧酶、β-半乳糖苷酶、精氨酸双水解酶、明胶水解、硝酸还原反应、纤维二糖、柠檬酸反应、葡萄糖发酵反应、酪素水解等均为阳性,吲哚反应、淀粉水解、产H2S反应、鸟氨酸脱羧酶、脲酶反应为阴性.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Sz-2 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盆栽结果显示,接种拮抗菌Sz-2 后的香蕉球茎和叶片枯萎病发生较轻,球茎纵切面和叶片颜色正常且植株生长健康,对球茎和叶片的防效达 69.66%和 84.60%;香蕉茎粗、单株鲜重和株高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 6.01 mm、83.3 g和 11.82 cm.[结论]菌株Sz-2 对香蕉枯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加之其解磷、解钾和产铁载体功能,对香蕉植株具有显著的促生效果,可结合绿肥研制具有防控香蕉枯萎病的功能型绿肥,为香蕉促生抗病菌株的进一步田间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光叶苕子 香蕉枯萎病 内生菌 分离鉴定 抑菌效果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不同木薯品种(系)农艺性状分析及高产品种(系)筛选
《作物杂志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影响木薯产量的主要因素,筛选高产木薯品种(系),通过主成分分析对10个品种(系)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指标进行量化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0个木薯品种(系)的农艺性状除落叶高度和块根粗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农艺性状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品种(系)SC9、SC124和58-7的农艺性状变异较大,农艺性状中又以单株产量、地上鲜重、鲜薯个数和主茎粗的变异系数最大.鲜薯个数、块根长和块根粗是影响单株产量的关键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2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8.1%,反映了农艺性状指标的基本信息,其中,鲜薯个数是第1主成分的主导变量,块根长是第2主成分的主导变量.10个木薯品种(系)中,SG-9的综合得分最高,GMT和SC9的产量优势明显,可作为种植推广的品种.
关键词: 木薯 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