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666条记录
不同壁材对绿咖啡油微胶囊微观结构及其热稳定性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以阿拉伯胶(gum arabic, GA)与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 SPI)、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 WPI)和酪蛋白酸钠(sodium caseinate, SC)作为壁材,通过复合凝聚法制备3种绿咖啡油(green coffee oil, GCO)微胶囊。结合不同表征技术手段,对壁材的浊度、红外光谱特征、表观形貌以及荧光共定位进行分析;比较3种绿咖啡油微胶囊的包封效率、形貌、粒径、结构表征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阿拉伯胶与不同蛋白之间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形成复聚物,可作为包埋绿咖啡油的新型壁材;红外光谱分析表明,3种壁材均能较好地包埋绿咖啡油,包埋率从大到小依次为SPIGA-GCO(69.26%)>SCGA-GCO(58.69%)>WPIGA-GCO(52.57%);绿咖啡油微胶囊的微观结构表面平坦,无明显裂纹,其中SPIGA-GCO中油滴分布较为均匀;差示扫描热量法分析表明,微胶囊热变性温度较高(103.93~108.33℃),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SPIGA-GCO微胶囊性能明显优于其他2种壁材制备的微胶囊产品。本研究为开发稳定有效的绿咖啡油微胶囊产品提供技术支撑,也为绿咖啡油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绿咖啡油 微胶囊 复合凝聚法 结构表征 热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蜜蜂采集真菌孢子行为研究进展与展望(2)

蜜蜂杂志 2023

摘要:蜜蜂是社会性昆虫,其授粉作用对农作物增产具有重要意义.为应对病虫害感染、食物短缺、杀虫剂应用等外界压力,蜜蜂进化出多种防御策略,包括搜集真菌孢子等花粉花蜜以外的物质.近年来,相关学者对蜜蜂积极采集真菌孢子行为的现象作了较多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该文对蜜蜂采集真菌的记录及行为特征、主要的真菌类别及采集真菌的蜜蜂种类进行了总结,并对前人关于蜜蜂采集真菌原因的分析、真菌对蜜蜂的健康作用进行了综述,同时讨论了蜜蜂采集真菌孢子基于营养作用观点存在的局限性,提出真菌对蜜蜂"药用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方向,旨在为今后探寻蜜蜂采集真菌行为的动机及其影响作用提供借鉴,为蜜蜂饲养和维护蜂群健康提供思路.

关键词: 蜜蜂 真菌 孢子 采集行为 健康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灯盏花内生真菌多样性、群落结构及生态功能预测

微生物学通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s)是国内知名的传统中药材,但关于灯盏花内生真菌多样性、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研究报道比较缺乏。【目的】探究灯盏花不同药用部位内生真菌多样性、群落结构组成及生态功能。【方法】采用ITS序列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研究云南道地药材灯盏花根、茎、叶和花的内生菌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差异,并利用FUNGuild数据库预测真菌群落生态功能。【结果】12个样品共获得540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taxonomicunit,OTU),分属于5个门22个纲55个目114个科188个属。4个不同药用部位共有的OTU数目仅占14.45%,以根部独有OTU最多。各组织均以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为优势菌门;其中,根部以子囊菌门为主,花部位以担子菌门为主。亚隔孢壳属(Didymella)为灯盏花植物的核心属,在各组织中均有分布;其余优势属尚有线黑粉菌属(Filobasidium)、Cystofilobasidium、织球壳属(Plectosphaerella),灯盏花4个组织中优势属和特有属分布各不相同。α多样性分析表明,根部内生真菌丰度显著高于其他组织,但多样性方面组织差异不明显。PCoA结果表明,根部菌落结构相对独立,而叶与茎中菌落结构较为相似。利用FUNGuild数据库分析发现,腐生真菌在各组织中占比较高,并含有大量未知功能菌群。【结论】灯盏花不同药用部位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组织偏好。以上研究完善了灯盏花内生真菌资源的生物信息,为灯盏花内生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灯盏花 内生真菌 多样性 生态功能 高通量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永德‘桂味’与区试品种荔枝果实品质表现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摘要:了解永德县荔枝主栽品种‘桂味’与区试品种果实品质表现,为‘桂味’品质提升和品种改良提供建议。采集30个果园的‘桂味’和7个区试品种荔枝果实,测定分析果实品质,并结合品质加权分、经济效益指数对测试品种进行评分排序。调查花期授粉源和气温以分析‘桂味’焦核率低的原因。结果表明,永德县‘桂味’荔枝平均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食率分别为22.53 g、19.27%和76.61%,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优于广东大部分产区;焦核率仅为44.00%,低于广东大部分产区。经济效益指数评价结果显示,7个优新品种荔枝均优于‘桂味’,依据区试品种荔枝果实品质表现,除‘岭丰糯’外其他品种初步判定引种成功‘。桂味’与大核品种‘怀枝’等混种且花期相遇,推测花粉源和授粉期间长时间低温可能是当地‘桂味’大核化的原因之一,提高‘桂味’焦核率是提质增效的技术关键‘。无核荔’‘、贵妃红’‘、冰荔’‘、仙进奉’引种区试表现较为优异,适合作为永德县荔枝的改良品种。

关键词: ‘桂味’荔枝 果实品质 引种区试 种子败育 永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干热河谷葡萄园生草栽培关键技术

中国果业信息 2023

摘要:根据云南干热河谷地区葡萄生产实际,形成葡萄园生草技术,包括建园整地、品种选择、生草技术、施肥管理、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控等内容,该技术对云南干热河谷地区葡萄绿色生产、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较好地指导作用.

关键词: 干热河谷 葡萄 生草 绿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入侵害虫扶桑绵粉蚧在柠檬园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植物检疫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扶桑绵粉蚧在云南干热区柠檬园内发生规律,筛选出安全、高效的防治药剂,本研究于2022年调查了干热区柠檬园内扶桑绵粉蚧的发生情况,测定了 8种杀虫剂对扶桑绵粉蚧的室内毒力,并开展了 6种杀虫剂对扶桑绵粉蚧的田间防效.调查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在干热区柠檬园内周年发生,在3月和6月出现了两个虫口高峰期.对扶桑绵粉蚧室内毒力测定发现,8种供试杀虫剂中螺虫乙酯和阿维菌素对扶桑棉粉蚧的若虫和成虫触杀毒力都很好,毒力最弱的是吡虫啉;田间试验发现6种药剂对柠檬都安全,其中螺虫乙酯和毒死蜱持效性和速效性都比较好.因此在扶桑绵粉蚧防治中,建议使用螺虫乙酯和毒死蜱,但为了避免扶桑绵粉蚧产生抗药性,建议和速效性好的微生物农药阿维菌素或乙基多杀菌素进行轮换使用.

关键词: 扶桑绵粉蚧 柠檬 发生规律 室内毒力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旱直播稻田土壤封闭除草剂的筛选

中国植保导刊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适宜冬马铃薯—水稻轮作模式下旱直播水稻田使用的土壤封闭除草剂,在云南省双江县主要杂草为稗草、莎草、牛筋草和莲子草的稻田开展了施药除草试验,比较不同除草剂的防除效果、相应处理区的水稻产量及综合效益.结果表明,供试药剂中以19%氟酮磺草胺悬浮剂、35%丁草胺·扑草净乳油和35%丙炔噁草酮·丁草胺水乳剂对总草的防除效果较好,分别为99.3%、91.5%和90.5%;不同施药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不除草处理;使用丙炔噁草酮·丁草胺或氟酮磺草胺除草的总收益较高.

关键词: 水稻 除草剂 除草效果 产量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HS-SPME-GC-MS分析不同茶树品种晒红茶的香气成分

食品工业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晒红茶的香气成分及探讨较为合适制作晒红茶的茶树品种,采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10个茶树品种的香气成分,并采用相对气味活度值判定各品种所制晒红茶的主体香气成分.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茶树所制的晒红茶呈香物质组成、相对含量及ROAV值存在巨大差异.10个品种所制的晒红茶均以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最高,且在醇类物质中均以芳樟醇的相对含量最高.ROAV贡献值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在10个品种晒红茶中均以芳樟醇相对含量最高,但芳樟醇仅作为关键呈香物质之一,并非贡献最大的物质.清水3号、73-11、群体种、云抗10号、云茶普蕊、云抗37号及73-8均为β-紫罗酮对呈香贡献度最高,长叶白毫及云抗14以β-紫罗兰酮对呈香贡献度最高,云抗43号则以1-甲基萘对呈香贡献度最高.本研究从香气成分的角度明确了清水3号、73-11及群体种更适合制作晒红茶,为云南红茶品质提升及晒红茶筛选适制性茶树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品种 晒红茶 香气成分 相对气味活度值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酚羟基数目羟基苯甲酸的复合对壳聚糖膜性能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该研究以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为基体,分别添加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PA)、龙胆酸(Gentisic Acid,GTA)、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四种不同酚羟基数目的羟基苯甲酸,采用溶剂浇铸法制备成膜.考察了不同酚羟基数目的羟基苯甲酸与壳聚糖共混后复合膜液的流变学特性,使用热重分析(TG)、红外光谱(FT-IR)以及扫描电镜(SEM)对复合膜的结构性能进行表征,并测定了复合膜的机械性能、阻隔性能、总酚释放量和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羟基苯甲酸中酚羟基数目越多,与壳聚糖之间的交互作用越强,使共混膜液中产生高度紧密的网络结构,有利于形成均匀稳定的复合膜.同时具有三个酚羟基的没食子酸与壳聚糖共混成膜后,其紫外阻隔能力良好、水蒸气透过率为 1.50×10-9 g/(m·h·Pa)、拉伸强度为 23.22 MPa、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1.85%,综合性能表现最佳.以上研究表明,羟基苯甲酸-壳聚糖复合膜的性能受羟基苯甲酸酚羟基数目的影响,酚羟基数目越多,复合膜的综合性能越好.

关键词: 壳聚糖 羟基苯甲酸 复合膜 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长时间对辣木枝叶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饲料研究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生长时间对辣木枝叶青贮感官评定、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即在辣木枝叶生长60、105、120 d刈割,每个处理6个重复,青贮50 d开包进行感官评价、营养成分及青贮品质检测.结果显示,生长105、120 d的辣木枝叶青贮气味、结构、色泽评分均相同,等级均为1级优良,生长60 d的辣木枝叶气味评分降低,等级为2级尚好.3个生长时间辣木枝叶青贮粗蛋白、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生长105、120 d的辣木枝叶青贮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干物质、乳酸、乙酸含量均显著高于生长60 d(P<0.05),氨态氮/总氮比值、pH值、丙酸含量显著低于生长60 d(P<0.05);3个生长时间的辣木枝叶青贮均未检出丁酸.研究表明,综合考虑,辣木枝叶生长105 d时刈割青贮较为适宜.

关键词: 生长时间 辣木枝叶 感官评价 营养成分 青贮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