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曾亚文 1 ; 李自超 2 ; 杨忠义 1 ; 王象坤 2 ; 申时全 1 ; 张洪亮 2 ; 陈于敏 3 ;
作者机构: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站
2.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学院
3.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
关键词: 云南稻种;优异种质;多样性;分布规律
期刊名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2421
年卷期: 2000 年 19 卷 06 期
页码: 5-1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云南省地州和县为单位对 6 12 1份云南地方稻种及其优异种质 6 0多个性状进行多样性和密度分布规律研究表明 :(1)云南是中国稻种最大的遗传和生态多样性中心及优异资源的富集地区 ,尤其是滇西南的临沧、西双版纳、德宏、思茅和滇东南的文山共 5个地州 13个县构成了云南稻种多样性中心 ,其稻种的多样性与生态多样性和民族的多样性息息相关 ,并与哈尼族善制梯田栽培稻谷有一定联系。 (2 )临沧地区不仅是云南稻种最大的遗传多样性中心 ,也是丁颖五级分类性状和爪哇稻、光壳稻和普通粳的多样性中心 ;墨江县是云南稻种 40多个性状的分布中心。 (3)云南稻种资源的形态、穗部及籽粒性状、米质性状、抗病虫和抗逆性状的多样性及其分布中心差异较大。综合性状的多样性及其分布中心相对集中以滇西南最大 ,生态多样性起了决定性作用 ;籽粒和米质性状则相对分散 ,它是生态驯化和人工选择综合作用的结果。 (4 )云南紫香软米资源的系统发生规律与生态环境的驯化、少数民族利用习惯密切相关。 (5 )云南初级核心稻种的多样性分布规律与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的多样性分布规律的总趋势是一致的 ,即云南稻种资源核心种质取样原则、方法和技术体系是相当可靠的
- 相关文献
[1]云南稻种对细菌性条斑病抗性的研究. 余功新,戴陆园,张端品,谢岳峰,陈勇,廖新华. 1989
[2]云南稻核心种质苗期耐冷性及其地理生态差异. 曾亚文,李绅崇,普晓英,杜娟,杨树明,刘昆. 2006
[3]不同生态条件下稻种耐冷性经济性状的遗传研究. 曾亚文,申时全,徐福荣,叶昌荣,王莉花,沈锐. 2000
[4]云南稻核心种质耐低磷性状与籼粳亚种间的关系. 杜娟,曾亚文,张云孙,普晓英,杨树明,杨晓娟,邰丽梅,郭云周. 2007
[5]云南稻种核心种质抗旱性研究. 申时全,曾亚文,李自超,杨忠义,张洪亮,王象坤,李华俊. 2001
[6]籼粳稻区云南稻种耐冷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曾亚文,申时全,徐福荣,张金渝,普正贵. 2000
[7]云南稻种核心种质不同生态群间分蘖初期耐热性鉴定. 申时全,曾亚文,杨忠义,陈于敏,李自超,王象坤,张洪亮,李华俊. 2001
[8]云南稻种核心种质光温反应型与早中晚稻研究. 曾亚文,申时全,李自超,文国松,张洪亮,李华俊,王象坤. 2002
[9]云南稻种耐冷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 曾亚文,徐福荣,申时全,杨忠义,叶昌荣,邓家有. 1999
[10]分子标记及其在云南稻种核心种质中的应用. 申时全,曾亚文,李自超,张宏亮,杨忠义,王象坤. 2001
[11]云南稻种核心种质的再生力研究. 曾亚文,申时全,文国松,李自超,李华俊,王象坤,陈德兵,罗龙. 2002
[12]云南籼稻核心种质回交后代苗期耐冷性研究. 杨树明,曾亚文,杜娟,普晓英,杨涛,邰丽梅,崔虹,朱广彬,易加洪. 2007
[13]云南大叶茶资源的机能性物质分析及优异种质筛选. 王家金,谢瑾,刘本英,段志芬,宋维希,汪云刚,马玲. 2012
[14]茶树优异资源评价与遗传稳定性研究. 杨亚军,虞富莲,陈亮,曾建明,杨素娟,李素芳,束际林,舒爱民,章志芳,王玉书,王海思,王平盛,许玫,宋维希,郭吉春,杨如兴,张文锦,陈志辉. 2003
[15]云南茶树优异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与筛选. 宋维希,刘本英,矣兵,蒋会兵,马玲,段志芬,孙雪梅,汪云刚,王平盛. 2011
[16]干热河谷罗望子不同器官中20种无机元素分布规律研究. 杨晓琼,何璐,袁建民,许智萍,雷虓. 2023
[17]香叶天竺葵不同部位中19种无机元素分布规律研究. 袁建民,何璐,杨晓琼,许智萍,孔维喜. 2019
[18]西双版纳州转地蜂场与成年橡胶林的分布规律. 胡宗文,缪思位,余玉生,张学文. 2017
[19]水莴苣在云南的分布及为害. 李向东,杨明英. 2011
[20]中国甘蔗主产区宿根矮化病调查及病原检测. 李文凤,LI Wen-feng,SHEN Ke.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花期紫娟茶树花的品质分析及加工工艺研究
作者:苟祎;夏丽飞;马玉青;杨恺清;吴致远;普金霞;叶红;申时全
关键词:茶树花;紫娟;加工;感官品质;化学成分;抗氧化
-
优质食味粳稻新品种云粳37号风味物质分析
作者:赵国珍;侯燕萍;马世贵;陈于敏;吴志刚;高丽
关键词:云粳37号;粳稻;优质食味;风味物质
-
优质食味粳稻新品种'云粳37号'的稳定性分析
作者:赵国珍;刘慰华;刘似玉;董林波;李林东;陈于敏
关键词:优质食味;水稻;粳稻;‘云粳37号’;稳定性;AMMI模型;农艺性状;稳定性分析;适应性
-
类黄酮3′-羟化酶及其在大麦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炜;景兴怀;杨涛;陈佳;普晓英;杨晓梦;李娥贤;李霞;杨丽娥;曾亚文
关键词:类黄酮3′-羟化酶(F3′H);黄酮;代谢;大麦(Hordeum vulgare L.)
-
不同大麦品种籽粒营养成分分析
作者:罗平;杨晓梦;普晓英;李霞;杨丽娥;杨砚斌;杨加珍;曾亚文
关键词:大麦籽粒;皮裸;籽粒颜色;棱形;营养成分
-
茶天然产物缓解痤疮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吴致远;王凯博;陈思霖;赵碧;申时全
关键词:茶;天然产物;缓解;痤疮
-
优质食味粳稻香软米新品种云粳37号选育及功能基因优势等位基因型分析
作者:赵国珍;陈于敏;吴志刚;刘慰华;刘似玉;刘家稳
关键词:粳稻;云粳37号;优质食味;功能基因;Wxy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