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周旭红 1 ; 蒋亚莲 1 ; 李姝影 1 ; 苏艳 1 ; 莫锡君 1 ; 桂敏 1 ;
作者机构: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云南省花卉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低温;香石竹;花粉;败育
期刊名称: 西北植物学报
ISSN: 1000-4025
年卷期: 2016 年 36 卷 01 期
页码: 37-4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压片法及石蜡切片法观察冬季低温下香石竹小孢子发育过程,以明确低温导致香石竹小孢子败育的因素,为杂交育种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冬季低温下香石竹只有部分小孢子发育正常,经过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和四分体等时期,最后发育成花粉。(2)石蜡切片法观察到冬季低温下香石竹1.5~1.6cm长花蕾中有61%的花粉母细胞发生败育,1.7~1.8cm长花蕾中有71%的花粉母细胞发生败育。(3)部分已经进入四分体时期的小孢子胼胝质未能及时溶解,妨碍了小孢子释放而导致败育。研究认为,花粉母细胞和四分体的发育异常是冬季低温下香石竹小孢子败育的主要原因。
- 相关文献
[1]香石竹花粉生活力的研究. 周旭红,桂敏,莫锡君. 2008
[2]香石竹引种试验研究. Gui Min,桂敏,Zhou Xuhong. 2014
[3]香石竹开花结实生物学研究. 周旭红,Zhou Xuhong,莫锡君. 2014
[4]香石竹RNAi载体的转化体系对转基因抗性芽分化的影响. 徐笑寒,李枝林,蒋亚莲,卢珍红,余蓉培,周旭红. 2016
[5]矮壮素·多效唑对鲜切花香石竹矮化的影响. 白艳荣,蒋亚莲,瞿素萍. 2017
[6]香石竹设施栽培土壤可溶性盐分主成分分析. 官会林,孙世中,郭云周,杨泮川,洪丽芳. 2011
[7]香石竹采穗母本无土栽培基质和营养液试验研究. 李进昆,桂敏,张玲敏,卢珍红,周旭红,陈敏,莫锡君,龙江. 2013
[8]不同基肥对香石竹根系活力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卢珍红,陈敏,张玲敏,崔庆芬,桂敏. 2011
[9]利用GUS瞬时表达探讨香石竹品种“云红二号”基因枪转化参数. 张宝琼,范眸天,屈云慧,李涵. 2009
[10]香石竹优质种苗的扦插繁殖技术. 张素芳,胡书红. 2007
[11]设施栽培香石竹根际土壤酶活与土传病害相关性研究. 廖梓良,孙世中,刘建香,贾秋鸿,杨泮川,官会林. 2009
[12]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香石竹种质资源的研究. 周旭红,何艳,欧阳德爱,桂敏,李绅崇,曹桦,杨春梅,卢珍红,莫锡君. 2011
[13]不同基质配比对香石竹扦插生根的影响. 白艳荣,蒋亚莲. 2017
[14]有机微量元素生长肥浓度对香石竹营养生长的影响. 张宝琼,姬语潞,李涵,柯燚,陆琳,田敏,孙丹,曹桦. 2020
[15]香石竹的多倍体诱导及其变异研究. 瞿素萍,熊丽,莫锡君,王继华,张颢,苏艳. 2004
[16]香石竹插穗及扦插苗冷藏效果初探. 桂敏,卢珍红,莫锡君,陈敏,周旭红,龙江. 2010
[17]生物菌肥对香石竹生长和开花的影响. 李进昆,杨富辉,熊俊芬,龙江,周旭红,莫锡君,卢珍红,桂敏. 2018
[18]香石竹插条冷库存放时间对生根的影响. 白艳荣,蒋亚莲,贺晓艳. 2017
[19]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香石竹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周旭红,梁华,李纯佳,蒋亚莲. 2018
[20]香石竹ACC氧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其正义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 李涵,张婷,张颢,李树发,姚有林,于丽霞,鄢波.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结球芥菜新品种云包芥2号的选育
作者:李卫芬;刘发万;桂敏;吴珍;陈国发
关键词:芥菜;云包芥2号;一代杂种
-
百合PlAMV和LMoV双重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作者:王丽花;杨秀梅;何晓琴;张艺萍;段青;杨舒淇;苏艳
关键词:百合;双重RT-PCR;车前草花叶病毒(PlAMV);百合斑驳病毒(LMoV)
-
腌制芥菜新品种云芥1号的选育
作者:李卫芬;桂敏;胡华冉;钟秋月;吴珍;陈国发;刘发万
关键词:芥菜;新品种;云芥1号
-
2种云南特色小米辣果实成熟过程中代谢物比较分析
作者:胡华冉;钟秋月;杜磊;张芮豪;李卫芬;刘发万;桂敏
关键词:小米辣;不同生育期;非靶向代谢组;差异代谢物;代谢途径
-
生长调节剂对酚红灯笼扦插生根的影响
作者:白艳荣;赵瑞荣;蒋亚莲
关键词:酚红灯笼;乙哚丁酸;萘乙酸;扦插生根
-
TaqMan探针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同步检测兰花中的建兰花叶病毒和齿兰环斑病毒
作者:孙爱青;王丽花;张艺萍;杨秀梅;许凤;苏艳
关键词:建兰花叶病毒;齿兰环斑病毒;TaqMan探针;RT-qPCR;兰花
-
大理野茄M239响应黄萎病病菌侵染的差异表达蛋白分析
作者:蔚亚楠;黎志彬;龚亚菊;鲍锐;桂敏;杜光辉;刘家迅;吴丽艳
关键词:野茄;黄萎病;大丽轮枝菌;iTRAQ技术;差异表达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