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中国实用新型
专利权人: 云南集创园艺科技有限公司;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
发明人: 卢珍红;桂敏;莫锡君;苏艳;余蓉培;吴学尉;田敏;周旭红
专利号: CN201420435800.1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菊花育苗定植装置,属于菊花种植领域,所述的育苗定植装置的种植床设置在拱棚的正下方,种植床由20-50cm的疏松通气的土壤耕作层构成,种植床上铺设有定植网格,种植床上设有用于固定遮黑幕的遮黑幕固定环,太阳能补光灯设置在拱棚顶侧,太阳能补光灯下面设有用于固定遮阳网的遮阳网固定环,拱棚内还设有温度监控装置和湿度监控装置,温度监控装置和湿度监控装置的上方设有喷淋灌溉装置;本实用新型针对菊花种植的不同生长周期对光照的需求特点,可方便进行停光、补光、进行光周期控制,使菊花始终生长在适宜的环境,提高菊花种植的经济效益,同时,本实用新型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
- 相关文献
[1]一种水稻真空渗透转化装置及方法的研究. 钟巧芳,李维蛟,殷富有,张敦宇,陈玲,陈越,曾民,程在全. 2019
[2]珠子参地上部分氨基酸测定及营养评价. 杨芳,杨万林,陈锦玉,兰珊珊,邵金良,杜丽娟,杨斌. 2013
[3]麻疯树物候期和花的发育动态观察. 郭承刚,王朝文,李建富,苟平,王代鹏,陈兰云,武逵,袁理春. 2007
[4]月季花部性状表型多样性研究. 尹世华,李传林,黄晓霞,李淑斌,程小毛. 2022
[5]优良单株家系辣木花的表型多样性研究. 罗会英,赵琼玲,邓红山,代建菊,金杰,廖承飞,范建成,韩学琴. 2019
[6]苦荞不同采收期营养加工特性及抗氧化活性变化研究. 王海丹,胡昕,普红梅,马菲菲,李荣辉,杨芳. 2025
[7]施用钾肥对菊花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刘大会,刘伟,朱端卫,郭兰萍,金航,张霁. 2009
[8]基于DUS测试的菊花花色表型数量化研究进展. 张建华,张鹏,黄清梅,刘艳芳,张惠,余志慧. 2014
[9]施用磷肥对菊花活性成分及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影响. 刘大会,刘伟,朱端卫,郭兰萍,金航,左智天,刘莉. 2010
[10]施肥和覆盖地膜对福田河菊花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刘大会,郭兰萍,朱端卫,黄璐琦. 2009
[11]菊花花色嵌合花瓣的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魏曼曼,王江民,Muhammad Imtiaz,洪波. 2014
[12]基于菊花为研究对象的近30年学术论文统计分析. 卢珍红,郑进烜,桂敏,莫锡君,周旭红,余蓉培,田敏. 2015
[13]不同菊花品种根系、地上部和叶片相关指标分析及抗逆性评价. 吴盼婷,王江民,沈佳逾,杨友翠,管志勇,房伟民,陈发棣. 2017
[14]11个观赏菊花品种灰色关联度分析. 卢珍红,蔡承良,顾强健,田敏,莫锡君,吴学尉,桂敏. 2014
[15]不同基质处理对菊花生长影响研究. 卢珍红,施自明,周旭红,顾强健,苏艳,莫锡君,吴学尉,桂敏. 2014
[16]菊花对氮、磷、钾、钙和镁营养吸收与分配规律的研究. 刘大会,郭兰萍,朱端卫,刘伟,金航. 2009
[17]菊花黄化突变体初步研究. 卢珍红,莫锡君,蒋亚莲,余蓉培,周旭红,田敏,杨晓,桂敏. 2017
[18]12个美国银合欢新品种在云南三地的引种初效. 李江,邱琼,朱宏涛,杨宴平,刘海刚,陈宏伟,孟梦,冯弦,刘永刚,郭永清. 2010
[19]烟草漂浮育苗施肥量与电导率关系及对培育健壮苗的影响. 李勇军,李宏光,刘春明,何金祥,朋金娥,张绍松. 2012
[20]覆盖方式对枳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杜玉霞,李晶,赵俊,高俊燕,周东果,李进学,岳建强.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结球芥菜新品种云包芥2号的选育
作者:李卫芬;刘发万;桂敏;吴珍;陈国发
关键词:芥菜;云包芥2号;一代杂种
-
百合PlAMV和LMoV双重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作者:王丽花;杨秀梅;何晓琴;张艺萍;段青;杨舒淇;苏艳
关键词:百合;双重RT-PCR;车前草花叶病毒(PlAMV);百合斑驳病毒(LMoV)
-
腌制芥菜新品种云芥1号的选育
作者:李卫芬;桂敏;胡华冉;钟秋月;吴珍;陈国发;刘发万
关键词:芥菜;新品种;云芥1号
-
2种云南特色小米辣果实成熟过程中代谢物比较分析
作者:胡华冉;钟秋月;杜磊;张芮豪;李卫芬;刘发万;桂敏
关键词:小米辣;不同生育期;非靶向代谢组;差异代谢物;代谢途径
-
外源独脚金内酯对干旱胁迫下2种报春苣苔属植物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作者:常丹;黄焱辉;田敏;蔡艳飞;孟静
关键词:报春苣苔;独脚金内酯;干旱胁迫;生理特性
-
TaqMan探针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同步检测兰花中的建兰花叶病毒和齿兰环斑病毒
作者:孙爱青;王丽花;张艺萍;杨秀梅;许凤;苏艳
关键词:建兰花叶病毒;齿兰环斑病毒;TaqMan探针;RT-qPCR;兰花
-
大理野茄M239响应黄萎病病菌侵染的差异表达蛋白分析
作者:蔚亚楠;黎志彬;龚亚菊;鲍锐;桂敏;杜光辉;刘家迅;吴丽艳
关键词:野茄;黄萎病;大丽轮枝菌;iTRAQ技术;差异表达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