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云南普洱茶化学成分及质量标准研究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一等奖

关键词: 标准;云;标准研究;普洱;成分;质量;茶;云南普洱茶;云南;质量标准;普洱茶;化学成分;化学;研究

第一完成单位: 云南农业大学

获奖时间: 2008

摘要: (一)通过云南普洱茶多种晒青原料化学成分与感官品质的系统研究,明确了适制生普洱和适制熟普洱的加工品种(系)。 (二)系统研究了不同地区、厂家、年代、品种等600多份成品样的化学成分,规模化固态发酵普洱茶21个批次,分析了364个加工阶段样和144个具有代表性的普洱茶样品特征香气成分,明确了普洱茶风味品质成分的含量及特征性香气成分,明确了普洱茶主要化学成分与品质关系,建立了多酚类物质与品质关系的数学模型。 (三)创建了普洱茶微生物固态发酵理论体系,探明了有益菌种在普洱茶固态发酵的过程中不同层次、阶段分布的有益微生物种类和数目,建立了四种微生物快繁的方法模式,成功开发出4种应用于大生产的普洱茶发酵剂,在昆明、普洱、勐海、大理、文山等地成功用于大生产,应用企业比传统生产提质增效20-30%,累计创造经济效益5000万以上。 (四)系统研究了普洱茶加工技术,阐明了微生物、温度、湿度、原料及其水分含量等主要因素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探明了主要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转化规律,获得了优质普洱茶加工的技术参数及理化指标。 (五)阐明了原料与成品普洱茶中多糖的化学组成、分子量、分子形态、抗氧化、促进机体免疫功能及降糖降脂等生理功能。明确了原料与普洱茶多糖的单糖组成为半乳糖、葡萄糖、阿拉伯糖、甘露糖、木糖和鼠李糖,摩尔比分别为23.6:5.9:24.2:1.1:1.8:3.2与26.9:3.2:19.3:5.5:1.3:2.7,Mw分别为16831和12190。 (六)研究了普洱茶中主要特征成分茶褐素的化学组成、降胆固醇、抗疲劳功能及其毒理学评价,证明了云南普洱茶中茶褐素属无毒级物质,具有较好的降胆固醇和抗疲劳功效。 (七)通过对普洱茶的理化指标进行系统研究,构建了云南普洱茶标准体系,形成了标准化的加工技术规程,制定出了云南普洱茶品质标准,研制了普洱茶散茶实物标准样和紧茶实物标准样。 (八)获得8项发明专利,构建了普洱茶核心加工技术知识产权。撰写专著5部,提出了普洱茶科学养生理论。

  • 相关文献

[1]制定云南普洱茶标准探讨. 何青元. 2004

[2]滇藏“茶叶之路”初探. 陈红伟. 2001

[3]云南普洱茶产地及其历史变迁. 陈红伟. 2001

[4]云南大叶荼无性系良种扦插育苗技术. 矣兵,唐一春,杨盛美. 2009

[5]云南普洱茶精深加工产业化发展研究. 梅长运,南占东,农国富,季鹏章,王家金,詹春红. 2013

[6]普洱熟茶化学成分研究. 邹艳丽,董宝生,张伏全,何嵋,李聪,欧灵澄,何严萍. 2009

[7]人工接种真菌发酵普洱茶的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梁名志,夏丽飞,陈林波,陈继伟,李友勇. 2009

[8]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研究. 梁名志,夏丽飞,陈林波,方成刚,段志芬,陈继伟,杨盛美,孙荣琴. 2006

[9]不同月份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浦绍柳,夏丽飞,邓少春,周玉忠. 2015

[10]云南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特异性评价. 尚卫琼,段志芬,邓少春,孙承冕,杨毅坚,李金龙,夏锐,刘本英. 2022

[11]云南茶种资源主要性状鉴定和评价利用. 王平盛,许玫. 1998

[12]机制造形名优工夫红茶的研制初报. 梁名志,浦绍柳,孙荣琴. 2002

[13]云南优质亚麻种植区划研究. 刘其宁,杜刚,吴学英. 2010

[14]云南野生茶树化学成分多样性研究. 段志芬,刘本英,汪云刚,谢瑾,孙雪梅,宋维希,矣兵,马玲. 2012

[15]云南不同茶区的名山古树茶品质比较研究. 浦绍柳,范承胜,伍岗,蔡丽,邓少春,张艳梅,周玉忠,董辉,毕晓清,郝连奇. 2019

[16]普洱市咖啡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 黄家雄,刘标,李学俊,李亚男,张晓芳,吕玉兰. 2015

[17]云南普洱茶加工工艺探讨. 何青元. 2002

[18]云南普洱茶人工接种发酵研究. 彭翠珍,刘川,李晚谊. 2008

[19]云南普洱茶感官品质与内含成份关系研究. 何青元,张亚萍,王平盛. 2009

[20]云南普洱茶生产现状与拓展对策. 何青元.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