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生态区温度差异与水稻产量因子的关系
《云南农业科技 》 2003
摘要:通过对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不同生态条件下水稻生长季节内温度的差异及变化的探讨,分析了温度与最适温度和极限温度的关系,并对水稻产量构成因子与温度差异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其结果是:①不同生态区水稻分蘖期和灌浆期的温度差异较大,适宜的温度对籽粒的灌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决定了最终籽粒产量.②极限温度之内的温差越大越有利于籽粒的灌浆结实,灌浆期最低温度的高低决定了籽粒的充实度和百分比.③高温有利于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提高,较大的日温差有利于增加有效穗和产量.④云南水稻高产的温度特性为:整个生育期都接近水稻生长的最适温度,并且最低温度都高于极限温度下限,尤其是分蘖期和灌浆期的温度都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关键词: 生态区域 温度差异 水稻 产量因子 生长季节 分蘖期 灌浆期
云南稻种资源胚乳蛋白质的变异
《作物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报道了对云南省 10 0个水稻样品 ,其中包括 81个地方种、 10个改良种和 9个低直链淀粉含量突变体进行十二烷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SDS- PAGE)分析的结果。从电泳带谱上可以看出 :高分子蛋白质 (第 10条和第 11条带 ) ,谷朊 α- 3亚基及低分子蛋白质 (第 56条和第 57条带 )均有变异。根据电泳带谱变异 ,可将水稻样品分成 7个类型 ,B型是具有高分子蛋白质的第 10条带、α- 3亚基及第 56条带 ,在本研究中为云南省稻种资源的优势电泳带谱类型。依种子蛋白质的变异 ,云南省的东南部地区可推测是稻种种质资源变异、分化较丰富的地区。
关键词: 水稻(O.sativaL.) 种子蛋白质 SDS-PAGE 云南
合系4号5个低直链淀粉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粳稻品种合系4号诱变产生的5个低直链淀粉突变体YM1、YM2、P152、P153、P154进行了遗传分析。这5个低直链淀粉突变体的低直链淀粉含量均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并具等位性,且与wx位点不等位。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的YM1(10.50%)与其他4个低直链淀粉含量突变体杂交F2存在着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分离现象,直链淀粉含量较高对较低表现为显性。
云南粳稻食味品质的综合评价及标准品种的选定
《西南农业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43个粳稻品种食味品质的综合评价,明确了稻米食味品质好坏与米饭外观(光泽)、粘性、软硬呈正相关;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呈负相关。同一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栽培,食味不同,在温度较高的低海拔地区明显优于温度较低的高海拔地区。基本确定了滇中温暖粳稻区(海拔1,500~1,800米)和滇中北部温凉粳稻区(海拔1,850~2,200米)食味鉴定的标准品种及其等级。
关键词: 粳稻,食味品质,综合评价,标准品种,云南
粳稻谷粒不同水分含量对整精米率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1995
摘要:本文通过对粳稻云粳九号,合系15号及合系34号谷粒水分含量对整精米率影响的研究,明确了谷粒水分含量在14%时,整精米率最高,且谷粒水分含量间及品种间整精米率差异极显著。水分含量过高(16%)或过低(13%)都容易造成碾精过程中产生较多的碎米,从而降低整精米的产量,也影响大米的商品价值。
关键词: 谷粒,水分含量,整精米率,粳稻
中日合作水稻育种的亲本组合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1990
摘要:为了培育耐寒抗病优质高产的粳稻新品种,选用日本和中国云南的稻种遗传资源231个品种作亲本,杂交2381次。表明在云南高原地区进行粳稻育种,较好的亲本有轰早生、滇榆1号、83—81及云粳135(轰早生/晋宁768)、合系13号83—81/滇榆1号)。云亲3号和云亲2号是用高抗稻瘟病的云南陆稻经过株型改良育成的优良抗病中间亲本。要育成耐寒性很强的优质高产水稻良种,直接利用耐寒性极强的地方品种作亲本是难以成功的,需改良其株型育成中间亲本。如果能育成耐寒性和稻瘟病抗性均强的优良中间亲本,将有利于提高培育耐寒抗病优质高产四特性兼优品种的效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