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叶茶树群体种及杂交F1代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评价
《江苏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深入研究茶树大叶群体种及杂交F1代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为大叶茶树品种的选育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以26份大叶茶树群体种及26份杂交F1代材料为试验对象,对其芽叶的12个表型性状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2份材料的表型性状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其中,群体种平均变异系数达20.68%,杂交F1代材料平均变异系数为16.88%。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群体种66对相关性分析中有32对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6对达到显著水平(P<0.05)。杂交F1代材料66对相关性分析中有53对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4对达到显著水平(P<0.05);多变量主成分分析表明,群体种的前3个主成分代表了26份材料表型多样性84.251%的信息,杂交F1代材料的前2个主成分代表了26份材料表型多样性81.964%的信息;聚类分析显示,52份材料被分为了两大类群,第1类群分为2个亚类,聚集了群体种和杂交F1代的材料;第2类群分为2个亚类,聚集的均为群体种材料。52份大叶茶树群体种及杂交F1代材料表型遗传多样性丰富,变异系数大,相较于群体种,杂交F1代的遗传特征较稳定。
137份茶树人工杂交F1代单株表型性状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山东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茶树人工杂交F1代单株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特征,为杂交后代早期选择提供依据,以"金萱(♀)×云茶1号(♂)"人工杂交F1代的137个单株为试验材料,对其芽叶表型性状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37%~32.84%,其中,叶长叶宽比的变异系数最小,叶面积、芽重、一芽二叶重和一芽三叶重的变异系数均较大,分别为32.84%、32.66%、31.10%和30.89%;各性状均具有较好的连续性正态分布趋势;12个性状在F1代的中亲优势率为-0.53%~0.01%,超亲优势率为-0.69%~-0.03%,其中叶长叶宽比的中亲优势值为正值,且相对遗传力为正向显性;66对相关性分析中有56对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对达到显著水平(P<0.05);系统聚类将F1代的137个单株分为2个类群,其中第2个类群分为2个亚类,聚类结果充分反映了各类群的特征.
关键词: 茶树;F1代;人工杂交;芽叶;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
基于PacBio平台的紫娟茶树全长转录组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娟(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samica (Masters) kitamura)是珍稀茶树种质的典型代表,其叶片色泽呈现紫色,富含花青素、儿茶素以及黄酮等活性成分.为探讨紫娟茶树叶片呈色以及次级代谢过程的遗传基础,以紫娟茶树为材料,采用Pac Bio平台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最终获得Polished consensus序列205 911个.在NR数据库有163 519个同源序列比对到914个物种;有99 503个在KOG数据库得到注释,根据其功能分为26类;有76 829个得到GO注释,分为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及生物学过程等3大类的54个功能组;根据KEGG数据库,109 748个被注释到216个代谢途径分支,其中氨基酸代谢的7 731个、类黄酮生物合成的有644个、单萜的合成的有57个、萜类化合物骨架生物合成487个、黄酮和黄酮醇的生物合成的有88个、花青素合成1个;同时预测到CDS有199 245个、转录因子有6 838个;此外,还检测到了180 293个SSR位点,其中以单碱基重复最丰富有103 535个,其次是双碱基43 240和三碱基30 883.本研究结果为开展紫娟茶树叶片呈色机理以及花青素、黄酮类等物质合成途径与调控机制和特异性状基因的标记性引物开发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保护品种云茶1号茶树全长转录组测序分析
《茶叶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云茶1号茶树品种优异性状的遗传基础,采用Pac Bio平台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最终获得Polished consensus序列213 389个,预测到CDS有223 120个,检测到195 062个SSR位点。在NR数据库有170 264个同源序列比对到980个物种;有103 124个在KOG数据库得到注释,根据其功能各分为26类;有65 524个得到GO注释分为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及生物学过程等三大类的55个功能组;根据KEGG数据库,105 972个得到了注释,涉及到216个代谢途径分支,包括茶叶品质、活性物质代谢以及抗逆等相关基因等;还预测到隶属于60个转录因子家族的转录因子有5 785个。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开展云茶1号茶树特异性状基因的标记性引物开发、遗传研究以及品质形成和抗逆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基于RNA-Seq技术的茶树花转录组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RNA-seq技术对父本、母本、子代不育茶树花三个样本花的转录组进行测定,经组装分析获得403 469条高质量的Unigenes。将获得的Unigenes与SWISS-PROT、TREMBL、CDD、PFAM、NR和KOG库进行blast,共注释到307 291条Unigenes。KOG功能分类显示,有23 739个Unigenes被分为25类。KEGG通路分析表明,共识别出26 967个Unigenes涉及的pathway有328个。SSR查找发现,从403 469个Unigenes中找到46 440个含有SSR序列。这些信息为茶树不育基因筛选、不育机理研究以及分子标记开发奠定了基础。
云南主要野生、栽培茶树资源形态多样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云南栽培茶树茶(Camellia sinensis)、阿萨姆茶(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及野生茶树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资源的10个形态性状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茶、阿萨姆茶和大理茶主要性状有明显差异,多样性指数平均为阿萨姆茶(1.873)>茶(1.868)>大理茶(1.766)。阿萨姆茶形态多样性指数最高,大理茶最低。说明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对云南主要茶区阿萨姆茶茶树种质资源的10个性状数据进行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3个阿萨姆茶茶区(普洱茶区、版纳茶区、滇西茶区)间形态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小。
云南茶树资源生化多样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茶Camellia sinensis 104份(含其变种阿萨姆茶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 87份,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 15份)分别进行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和氨基酸总量分析。结果表明,云南茶种、阿萨姆茶种质资源生化性状有明显差异,表现出显著的生化多样性,多样性水平较高,而大理茶生化性状多样性则相对较低。水浸出物等4个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阿萨姆茶(15.42%)>茶(15.22%)>大理茶(12.68%)。对云南主要茶区阿萨姆茶种质进行茶叶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和氨基酸总量等分析揭示,不同茶区茶树种质资源间存在一定差异。水浸出物等4个茶叶主要生化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版纳茶区(18.37%)>普洱茶区(13.33%)>滇西茶区(11.58%)。版纳茶区生化性状多样性最丰富,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平均值为3个茶区中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