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李先平(精确检索)
作者:隋启君(精确检索)
54条记录
马铃薯资源晚疫病抗性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广谱抗性基因的挖掘是马铃薯高抗晚疫病品种选育的基础.本研究以288份国际马铃薯中心筛选的晚疫病抗性群体为试验材料,经过连续2年田间调查,计算AUDPC和sAUDPC值,评估群体晚疫病抗性;利用SLAF-seq方法进行群体简化基因组测序,通过对晚疫病抗性表型数据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晚疫病抗性相关的遗传位点和候选基因,为晚疫病抗性品种选育和抗病机理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材料基础.结果表明,晚疫病抗性在288份材料间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差异;基于5种分析模型,共鉴定到82个与晚疫病抗性显著关联的位点;在关联区间关联到54个已知或可能与晚疫病抗性相关的基因.其中,23个基因为抗性基因,包括晚疫病抗性基因R1同源基因、Sw-5同源基因(R8)和Rpi-vnt1以及编码多效性耐药蛋白基因; 5个基因编码MAPK蛋白和WRKY转录因子; 1个基因参与茉莉酸途径;3个基因与水杨酸途径相关;6个基因是病程相关的基因;3个基因参与苯基丙酸类合成途径;其他与晚疫病抗性相关的基因,如HMGR基因(2个)、细胞色素P450 (21个).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抗性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抗性基因 国际马铃薯中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抗营养因子与人体健康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

摘要:综述马铃薯抗营养因子的营养价值及对新育种体系的需求。通过利用现存的种质资源,结合二倍育种和基因编辑等新技术手段可以进一步改善未来的品种并提供其他选择,以帮助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关键词: 马铃薯 抗营养因子 健康 新育种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重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主成分与聚类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国内外马铃薯种质资源在云南大春季的表现,本研究对68份马铃薯品种(系)的出苗率、长势、主茎数、茎粗、株高、开花性、病情发展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disease progress curve, AUDPC)、成熟期、商品率、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重、平均块茎重、匍匐茎数量、匍匐茎长度共14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单株块茎数、AUDPC、单株块茎重、开花性的变异程度较明显,变异系数分别为50.42%、43.91%、39.81%和39.67%;单株块茎重与长势、茎粗、株高、开花性、商品率、平均块茎重、匍匐茎数量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块茎数显著正相关,与成熟期极显著负相关.AUDPC与成熟期极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达到0.802.在主成分分析中,前6个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为83.290%,可用来代替14个农艺性状指标.聚类分析将68份马铃薯品种(系)分为3个类群,Ⅰ类群表现为晚熟、高抗晚疫病病,Ⅱ类群表现为中熟、中抗晚疫病,第Ⅲ类群表现为早熟感晚疫病.本研究结果为云南大春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品种(系) 农艺性状 相关性 主成分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空心、褐斑的研究进展

植物生理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空心、褐斑都是马铃薯块茎品质性状的内部生理缺陷性状,严重影响马铃薯的加工和鲜食品质,并对薯农、加工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文中概述了马铃薯空心、褐斑发生的影响因素,防控空心、褐斑发生的管理措施以及空心、褐斑的检测方法等方面,并对国内外目前研究空心、褐斑的形成机制、分子机制以及如何进行调控以降低空心、褐斑的发生风险进行综述.

关键词: 马铃薯 内部缺陷 空心 褐斑 形成机制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薯大小及播种密度对马铃薯青薯9号种薯繁育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原种和一级种薯为材料,研究青薯9号种薯不同大小和播种密度对其繁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原种繁育中,种薯大小20.0~25.0 mm处理出苗时间较早,出苗率随播种密度增加而降低,一级种繁育中,出苗时间没有差异,种薯大小45.0~55.0 mm和切块处理出苗率与原种繁育一致,而种薯大小35.0~45.0 mm处理出苗率随密度增加而增加.(2)原种繁育中,播种密度对薯块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种薯大小20.0~25.0 mm处理薯块产量比种薯大小17.5~20.0 mm高,播种密度17.5万株/hm~2可获得最大薯块产量;一级种繁育中,播种密度对薯块产量影响差异显著,种薯大小45.0~55.0 mm和切块处理的最佳播种密度是9.0万株/hm~2,种薯大小35.0~45.0 mm处理的最佳播种密度是4.5万株/hm~2.(3)原种繁育中,获得最高薯块数量的最佳播种密度是17.5万株/hm~2;一级种繁育中,种薯大小45.0~55.0 mm和35.0~45.0 mm处理的最佳播种密度是9.0万株/hm~2,7.5万株/hm~2则是切块处理的最佳播种密度.(4)提高播种密度对增加中小薯个数占比具有促进作用,原种繁育播种密度高于12.0株/hm~2、一级种繁育播种密度高于6.0万株/hm~2时均能获得较理想的中小薯数量比.(5)综合以上各因素,有利于青薯9号小整薯种植模式的种薯繁育最佳播种密度推荐为原种17.5万株/hm~2、一级种整薯和切块薯块9.0万株/hm~2.

关键词: 马铃薯 种薯 播种密度 繁育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新品种泉云3号选育与推广

福建农业科技 2018

摘要:泉云3号是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越南的VT-1为母本、内蒙古的新型栽培自交系NS79-12-1为父本,通过杂交育种程序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马铃薯新品种,2010年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会审定(审定编号:闽审薯2010007)。该品种属中熟品种,株型直立,耐贮性好,2006-2008年参加福建省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299 212kg·hm-2,比对照紫花851增产11.02%,抗晚疫病。泉云3号选育与推广成功的关键在于:选择优势互补的亲本配组杂交,利用不同生态环境优选目标性状,采用边试验示范、边繁殖,创新推广模式。

关键词: 马铃薯 杂交育种 泉云3号 示范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对不同熟期马铃薯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研究 2018

摘要:试验以3个不同成熟期类型马铃薯品种为供试材料,设4个播期处理,研究云南秋作区播期对不同熟期马铃薯品种的生育期、产量、产量构成及总产值的影响,为不同品种的合理播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云薯505’适宜播期为7月中旬,‘丽薯6号’为7月中旬到8月上旬,‘云薯401’为7月中旬到8月初。如以追求产值最大化为目的,3个品种均建议尽早播种。

关键词: 马铃薯 播种期 生育期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马铃薯NBS-profiling反应体系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马铃薯品种自来洋芋为实验材料,利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影响马铃薯NBS profiling体系稳定性的7个主要因素:PCR Buffer体积、dNTP浓度、Taq酶活力、DNA模板浓度、引物浓度、引物接头浓度及稀释倍数,进行4水平设计,选用L32(47)正交表,以PCR产物的多态性为评价标准进行优化试验,从而建立多态性最高的反应体系.结果表明,马铃薯NBS profiling体系的优化反应体系最终确定为:在25 μL体系中,10×PCR Buffer体积为2.5 μL、dNTP浓度为250 μmol/L、Taq酶活力为0.02 U、DNA模板浓度为400 ng、引物浓度为30 μmol/L、引物接头浓度为20μmol/L,并将第1次PCR产物稀释10倍,该优化体系可有效提高NBS-Profiling的多态性.NBS-Profiling技术在马铃薯种质资源的抗病基因挖掘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优化NBS-Profiling反应体系,确定多态性最高的反应体系对该方法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马铃薯 NBS profiling 正交设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马铃薯NBS-profiling反应体系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马铃薯品种自来洋芋为实验材料,利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影响马铃薯NBS profiling体系稳定性的7个主要因素:PCR Buffer体积、dNTP浓度、Taq酶活力、DNA模板浓度、引物浓度、引物接头浓度及稀释倍数,进行4水平设计,选用L32(47)正交表,以PCR产物的多态性为评价标准进行优化试验,从而建立多态性最高的反应体系。结果表明,马铃薯NBS profiling体系的优化反应体系最终确定为:在25μL体系中,10×PCR Buffer体积为2.5μL、dNTP浓度为250μmol/L、Taq酶活力为0.02 U、DNA模板浓度为400 ng、引物浓度为30μmol/L、引物接头浓度为20μmol/L,并将第1次PCR产物稀释10倍,该优化体系可有效提高NBS-Profiling的多态性。NBS-Profiling技术在马铃薯种质资源的抗病基因挖掘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优化NBS-Profiling反应体系,确定多态性最高的反应体系对该方法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马铃薯 NBS profiling 正交设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简化“抱窝”栽培对乌蒙山区马铃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2018

摘要:"抱窝"栽培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为提高滇东北乌蒙山腹地马铃薯种薯的繁育效率和种薯产量,采用大田研究的方法,并对传统的"抱窝"栽培技术的田间作业进行简化,分析了马铃薯简化"抱窝"栽培技术在用工数量、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优势。结果表明,与常规种薯繁育技术相比,简化"抱窝"栽培技术可节约种薯成本7 470元/hm2,马铃薯繁殖系数是常规种薯繁育技术的2.44倍。简化"抱窝"栽培技术是适宜于滇东北的一种节本增效简化栽培技术,同时创新研究方法和栽培技术为降低西南地区晚疫病防控压力以及种薯繁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抱窝栽培 节本增效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