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云南大叶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茶叶 》 2022
摘要:为了探究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云南大叶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凤庆大叶群体种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肥(CK)、农民习惯施肥(FFP)和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NPKM)3个试验处理,对茶叶产量进行连续3年(2018—2020)的监测并对其品质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进行测定.结果表明,NPKM处理显著提高了茶叶产量和品质,与FFP处理相比,茶叶产量提高了20.0%,茶多酚、氨基酸以及酚氨比分别增加了15.9%、6.5%和8.9%,而咖啡碱无显著性变化,此外,回归分析发现茶叶产量、茶多酚含量、氨基酸含量和咖啡碱含量与化学氮施用量之间存在先增加后降低的二次函数关系,而除了咖啡碱以外,其与有机氮施用量之间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


不同月份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为掌握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主要内含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分析其适制性,为普洱茶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分析了2013年3—10月生产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茶多酚含量3—7月呈递增趋势,7—10月又呈递减趋势,7月最高,达41.77%;儿茶素含量3—8月呈递增趋势,8—10月又呈递减趋势,8月最高,达14.5%;水浸出物含量3—7月呈递增趋势,7—10月呈递减趋势,7月最高,达51.74%;氨基酸含量3—6月呈递减趋势,6—10月呈递增趋势,6月最低,为2.45%;咖啡碱含量3—7月呈递增趋势,7—10月又呈递减趋势,7月最高,达3.82%。


加速提升名优红茶研发 促进云南茶叶健康发展
《茶叶 》 2010
摘要:分析了云南茶叶产业的现状,提出云南茶叶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名优红茶,有控制的发展普洱茶,保留优质绿茶。从资源、技术、市场贸易三个方面分析了云南发展名优红茶的优势,提出优化茶产业结构,加快建设红茶强省和目前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云南大叶新品种“云抗50号”的选育研究
《茶叶 》 2007
摘要:云抗50号是从云南大叶种群体——凤庆长叶茶中采用系统选育法培育而成。植株乔木型,中生种;平均亩产干茶194.80kg,比对照种云抗10号增产7.25%;制红绿茶品质优;抗茶小绿叶蝉,抗寒性弱。


云南大叶种卷曲型、毛尖型名优绿茶研制报告
《中国茶叶加工 》 1999
摘要:以云抗10号种和云南大叶群体种的一芽一叶初展或半开展鲜叶为原料,制作卷曲型、毛尖型名优绿茶是可行的。其工艺流程为:摊青(失重率,约18%)→杀青(温度约92℃,失重约27%)→揉捻(一次轻揉约10min)→做形(卷曲型和毛尖型,温度先高后低,失重率分别为58%~60%和53%左右)→干燥(低温慢烘,80℃~50℃)。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