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云当归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云南省维西县云当归高产、优质和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防草布覆盖开展云当归成药栽培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CK1)、常规施肥(CK2)、单施化肥(C)、单施生物有机肥Ⅰ号(BⅠ)、单施生物有机肥Ⅱ号(BⅡ)、50%化肥+生物有机肥Ⅰ号(1/2C+BⅠ)、50%化肥+生物有机肥Ⅱ号(1/2C+BⅡ)7 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云当归产量构成因素、药材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生物有机肥能促进云当归主根长、根粗、侧根数、单株鲜重、干重增加,显著提高云当归鲜、干药材产量(P<0.05),生物有机肥处理云当归鲜、干药材产量较CK1 分别增产 41.50%~201.13%、35.00%~69.42%,其中,1/2C+BⅠ处理鲜干产量最高,1/2C+BⅡ处理次之.(2)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提高云当归药材阿魏酸、挥发油、浸出物和多糖含量,降低总灰分含量,有效改善云当归药材品质;(3)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P<0.05).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CK1 分别提高11.77%~16.77%、5.64%~13.17%、15.74%~95.78%和 26.71%~140.53%.综合云当归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品质与土壤养分,本试验条件下,要实现维西县云当归高产优质以处理 1/2C+BⅠ效果最佳.


云南鲜食葡萄品质与不同产地土壤养分综合分析及评价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Ⅰ为研究云南鲜食葡萄主要产区土壤养分情况及其对葡萄品质的影响,选取12个采样点,采集土壤样品和对应葡萄样品,对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为云南鲜食葡萄产区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使用Nemerow综合评价指数法综合评价,云南鲜食葡萄12个产地整体土壤养分等级为Ⅱ级,有机质、全磷、有效磷、速效钾评价指数较高,均达到了Ⅰ级,建水地区土壤养分评价指数为1.89,达到等级Ⅰ级的标准,元谋、蒙自、开源、陆良、昌宁、宾川、弥勒7个地区土壤养分评价等级为Ⅱ级,永仁、永德、会泽、宣威4个地区土壤养分等级为Ⅲ级;土壤养分指标中,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水解性氮均与总酸、可滴定酸呈极显著正相关;全氮、水解性氮与可溶性糖呈极显著正相关;全钾与单粒重、粒径长、粒径宽呈极显著负相关,全磷与单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使用主成分评价分析法对综合评价进行验证,2种土壤养分指标评价方法对土壤综合评价基本一致(相关系数R=0.97),葡萄品质综合评价与土壤综合评价指数相关性不强,葡萄品质本身并非随着土壤养分或评价指标变好而有所提升。建议应加强有机肥的施用,土壤综合评价等级为Ⅰ级的产区应适当控制肥料用量,以促进平衡为主,防止过量流失,土壤pH值较低的产区则需要调整土壤酸碱性,评价等级为Ⅲ的产区应增施有机肥和氮肥,适当提高土壤肥力,结合施肥管理开展控水控肥、减施增效的施肥方式和制种模式研究,减少肥料施用,保持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盆栽柠檬微生物菌剂-化肥互作效应研究
《中国南方果树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等量化肥条件下配施不同微生物菌剂对柠檬苗树体生长、土壤矿质、酶活性的影响,为柠檬的绿色高效种植提供技术支撑.以"云柠1号"为试验材料,在云南瑞丽进行了1年的盆栽试验.设置丛枝菌根-化肥、拜赖青霉-化肥、枯草芽孢杆菌-化肥、酵母菌-化肥处理,每种微生物菌剂均设置4个浓度梯度,以单施化肥(柠檬专用复合肥)作为对照.在12次施肥结束后,测量植株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取土样分析土壤理化指标和酶活性.与单施化肥的处理相比较,微生物菌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调节土壤酶活性,进而提高并较好地保持柠檬植株生长.综合效果来看,拜赖青霉-化肥的效果最佳,各浓度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有效磷、碱解氮、速效钾、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锌含量以及脲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其中,拜赖青霉菌剂41.7 mL/株+化肥20 g/株还显著提高了植株叶绿素含量,拜赖青霉菌剂62.5 mL/株+化肥20 g/株处理还显著提高了植株叶绿素含量、土壤有效铜和交换性镁含量,拜赖青霉菌剂83.3 mL/株+化肥20 g/株处理还显著提高了土壤交换性镁含量,拜赖青霉菌剂125.0 mL/株+化肥20 g/株处理还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铜和交换性镁含量.该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利用微生物菌配施化肥来提高柠檬植株生长和改善土壤养分提供理论依据.


不同覆盖模式对云南橘园土壤养分特征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热带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橘园是云南种植面积最大的果园生态系统,杂草管理是橘园管理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之一.本研究拟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不同覆盖模式对云南橘园土壤有效养分变化及柑橘品质的影响,为优化云南橘园杂草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在沃柑园行间种植崖州硬皮豆、紫花苜蓿、三叶草、防草布覆盖、自然生草和清耕处理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不同覆盖模式对云南橘园土壤有效养分变化及柑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模式对云南橘园土壤各矿质元素的影响不尽相同,通过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估发现,清耕、崖州硬皮豆、自然生草、防草布处理下的土壤综合肥力处于Ⅱ级(一般水平),紫花苜蓿、三叶草处理下的土壤综合肥力处于Ⅲ级(低水平、贫瘠),提示作物处于缺肥状态.相比清耕处理,人工生草栽培(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处理下的果实虽然个头较小但固酸比更高、风味更佳;防草布处理下的果实个头更大、品相更好,但固酸比较低、风味相对较差.果园生草并非一劳永逸,短时期内,果园生草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尤其在建立覆盖初期,精心的管理和必要的养分供给必不可少,要想充分发挥其效益,长期维护尤为重要.
关键词: 云南橘园 清耕 果园生草 防草布 土壤养分 果实品质


基于大理烟区土壤养分分布状况的烤烟前作适宜性评价
《农学学报 》 2024
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估不同前作对大理烟区烤烟生产的适宜性.从大理州12个烟区采集烤烟前作连续种植小麦、大麦、蚕豆、油菜、豌豆、大蒜、冬闲5a的土壤样品,进行土壤养分含量测定,采用模糊数学计算出各个养分指标的隶属度,并据土壤养分隶属度对大理烤烟前作的适宜性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烤烟前作种植小麦后适宜烤烟生长的土壤碱解氮、水溶性氯含量分布比例和隶属度高,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布比例和隶属度中等.烤烟前作冬闲后适宜烤烟生长的土壤碱解氮、速效钾、水溶性氯含量分布比例和隶属度高,有效磷含量分布比例和隶属度中等.综上,研究表明在大理烟区烤烟与小麦轮作和冬闲是最适宜的轮作模式.
关键词: 大理 烤烟 前作适宜性 土壤养分 适宜性评价 模糊数学 隶属度 轮作模式


间作崖州硬皮豆对荔枝园土壤及其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草地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荔枝园间作‘崖州’硬皮豆(Macrotyloma uniflorum‘Yazhou’)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本研究以荔枝园间作‘崖州’硬皮豆和荔枝园未间作两种模式的土壤样品,测定其理化性质,并进行了16S rRNA扩增子测序分析。在荔枝园间作‘崖州’皮豆后,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铵态氮和有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23.9%,23.9%,41.7%和60.4%,说明荔枝园间作‘崖州’硬皮豆能够改善土壤的养分水平。荔枝间作‘崖州’硬皮豆模式能够提高分解有机质的Bryobacter的相对丰度,且厚壁菌门(Firmicutes),蓝菌门(Cyanobacteria)和Bathyarchaeia是该模式下独有的相对丰度大于1%的微生物群类;冗余分析结果表明,pH值、全钾、全氮和有机质是该模式下影响土壤微生物门水平的主要理化因子。综上所述,荔枝园间作‘崖州’硬皮豆会提高土壤的养分水平、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提高促进有机物分解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对荔枝园的环境条件起到一定的优化作用。
关键词: 荔枝 间作 ‘崖州’硬皮豆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云当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中药材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生物有机肥对云当归成药栽培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色膜覆盖开展云当归成药田间栽培试验,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NF)、单施化肥(C)、单施生物有机肥1号(BF1)、单施生物有机肥2号(BF2)、50%化肥+生物有机肥1号(50%C+BF1)、50%化肥+生物有机肥2号(50%C+BF2)7个处理,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云当归成药根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CK分别提高8.76%~12.83%、7.02%~10.69%、26.35%~88.25%和126.93%~219.01%;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提高云当归主根长、根粗、侧根数、单株鲜重及干重,显著提高云当归鲜、干药材产量(P<0.05),分别较CK增产35.17%~94.28%、29.53%~80.74%,其中,50%C+BF1处理鲜、干产量最高,50%C+BF2处理次之;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提高云当归药材挥发油、阿魏酸、多糖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降低总灰分含量,有效改善云当归药材品质。结论:综合土壤养分含量、云当归成药根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该试验条件下,以50%C+BF1处理效果最佳,能促进维西县云当归的高产优质。


云南温带气候主要分布区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
《西南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深入了解云南温带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区土壤养分特征与供肥能力,科学指导施肥,确保地力水平稳步提升和作物稳产.[方法]2019-2022年在云南主要温带气候类型的滇西北、滇东北和滇中北部区域采集1880份耕层土壤样品,并测定其养分含量,以分析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区的土壤养分及肥力现状,明确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及差异.[结果]云南温带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区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均属于丰富水平以上,平均含量分别为39.86 g/kg、2.09 g/kg、29.17 mg/kg和166.31 mg/kg,丰富水平以上占比分别为66.85%、73.19%、54.11%和40.25%.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呈较好的线性正相关,且不同土壤类型间的养分变化趋势相似.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棕壤最高,其次为黄棕壤、水稻土等,紫色土、燥红土较低.滇西北耕地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及pH显著高于滇东北和滇中北部区域(P<0.05),且滇中北部区域耕地土壤全氮、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也显著高于滇东北.滇东北和滇中北区域土壤速效钾缺乏,缺乏比例分别达36.99%和45.69%.[结论]滇西北需注重平衡施肥,确保作物对养分的平衡吸收利用;滇东北和滇中北区域应增施有机肥,并根据作物类型适当增施钾肥,稳步提升耕地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云南北中亚热带植烟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肥力质量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云南北中亚热带气候区烤烟与其它作物种植区域交错重叠。明确该气候区植烟土壤的肥力空间变异特征,为该区作物养分管理和土壤肥力调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2019年云南北中亚热带2548个植烟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数学模型隶属函数法对土壤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和造成肥力差异的主控因子,并通过GIS空间插值确定土壤肥力质量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云南北中亚热带植烟区土壤肥力质量指数平均值为0.65,处于较高肥力水平。土壤SOM、TN、AP和AK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6.84%、48.69%、75.64%和52.34%,均属于中等变异强度,且含量较为丰富。土壤AP是影响土壤肥力差异的主要限制因子。云南北中亚热带植烟区土壤肥力质量指数呈中部高,东部或西部部分区域低的分布格局,局部地区有零星分布。【结论】云南北中亚热带植烟区土壤较适宜烟草生长。平衡施肥时应注意控制氮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有效平衡并协调土壤养分,提高植烟区土壤肥力和烟叶品质。
关键词: 北中亚热带 植烟区土壤 土壤养分 土壤肥力 质量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