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土壤养分(模糊匹配)
65条记录
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植烟土壤障碍因子诊断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烤烟长期连作与过度施肥导致土壤障碍问题频发,病虫害增加,严重影响烟叶质量.通过对以烤烟为中心的不同作物轮作模式下土壤障碍因子识别与评价,探究烤烟轮作体系下土壤酶活性的响应规律,并建立障碍模型,对保障植烟土壤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经营具有重要意义.采集分析了丽江金沙江流域 5 县(区)植烟区大麦-烤烟(Ⅰ)、大蒜-烤烟(Ⅱ)、油菜-烤烟(Ⅲ)和蚕豆-烤烟(Ⅳ)主要轮作模式土壤典型样品 111 个,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聚类分析法分析了 19 个土壤养分指标,从中挖掘主要障碍因子,并探究土壤酶活性的响应机制,同时引入障碍度模型对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养分因子进行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主要障碍因子存在差异.大麦-烤烟(Ⅰ)模式中土壤障碍因子有 4 个,pH、全氮和水解性氮均属土壤重度障碍因子,有机质属轻度障碍,障碍度为 8.29%.大蒜-烤烟(Ⅱ)模式中,有效磷和有效锌障碍度分别为 5.67%和 9.98%,均属于轻度障碍;水解性氮、交换性镁和有效铁障碍度分别为 42.34%、28.41%和 19.28%,属于重度障碍.油菜-烤烟(Ⅲ)模式中,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和交换性镁等土壤障碍因子均属重度障碍,障碍度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有机质(45.95%)>全氮(38.82%)>水解性氮(34.23%)>交换性镁(22.61%).蚕豆-烤烟(Ⅳ)模式中,有机质和有效铁属轻度障碍,障碍度分别为 4.12%和 8.33%,交换性镁属重度障碍,障碍度为38.30%.土壤化学指标与酶活性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有效磷、有效铁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pH、交换性镁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土壤脲酶活性与交换性镁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有效铁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由于烤烟施用配方肥料,因此,该研究区 4 种不同轮作模式土壤的大量元素供应充分,土壤障碍集中表现为土壤酸化、低氮,部分中、微量元素缺失等共性问题.在烤烟种植管理中,针对不同前茬作物应当制定不同施肥方案,因地制宜,减少土壤障碍的发生.

关键词: 金沙江流域 烤烟轮作体系 土壤养分 土壤障碍因子评价 障碍度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用添加改良剂的酒精废液对土壤养分和甘蔗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中国糖料 2023

摘要:酒精废液是原料蔗制糖工艺末端重要的副产物之一,为更好地实现酒精废液资源化利用,本研究比较了添加不同改良剂处理的酒精废液对土壤养分和甘蔗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酒精废液连续施用能提高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镁等养分含量,改良土壤酸性,但也增加了土壤氯离子含量;(2)酒精废液施用能增加甘蔗株高及产量,但会造成蔗糖分略有降低;(3)施用酒精废液75 t/hm~2+生石灰0.75 t/hm~2对土壤养分和甘蔗生长的效果最佳。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改良剂处理的酒精废液有助于提升其对甘蔗生产的效果。

关键词: 酒精废液 土壤改良剂 甘蔗 土壤养分 蔗糖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连续两年沼液与化肥配施对桃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比例沼液替代化肥对土壤性质和水蜜桃生长、产量、果实品质的影响,以6年生'早香蜜桃'为试验材料,通过连续2年沼液(ZF)化肥(HF)配施的果园田间定位试验,以无肥处理(CK)为对照,复合肥(CF)研究等氮(N)量条件下0%(HF100%)、10%(HF90%+ZF10%)、20%(HF80%+ZF20%)、30%(HF70%+ZF30%)比例沼液氮替代化肥氮处理下土壤性质和水蜜桃生长、产量、果实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追施沼液2年后,不同施肥处理均能增加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含量;且沼液与化肥配施处理均可提高土壤pH.不同施肥处理均可明显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其中以HF70%+ZF30%处理的增幅最大,较CK分别显著提高44.31%、41.10%、75.14%.不同施肥处理均提高了土壤中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锌、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铁含量,其中HF70%+ZF30%处理的增加效果最明显,HF80%+ZF20%处理次之.与CK相比,不同施肥处理均能促进桃树生长,增加桃叶片氮、磷、钾和叶绿素含量及枝条充实,明显提高了果实产量,增产率0.80%~12.24%.不同施肥处理均提高了桃果实的果皮硬度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Vc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综合比较发现,在本试验条件下以HF70%+ZF30%配施较适合桃的生长及其品质的提升,为沼液作肥料进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沼液 土壤养分 生长发育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态蔗区气候土壤差异对甘蔗生产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分析中国主产蔗区甘蔗综合实验站的气候和土壤差异、甘蔗产量和糖分差异,明确影响甘蔗大田生产的关键气候、土壤要素,探讨如何通过土壤改良和水肥优化管理提高甘蔗生产潜力,为促进甘蔗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依据。通过收集云南、广西和广东3个主产蔗区5个代表站点2018~2019年甘蔗产量和糖分数据,测定土壤指标14项: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pH、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度、充气孔隙度、初始含水量、饱和含水量、田持含水量、有效含水量,比较耕作层(0~40 cm)、深层(40~80 cm)和底层(80~120 cm)各项土壤指标差异;综合分析不同生态蔗区气候、土壤因子与甘蔗产量和糖分间的相关性,明确影响甘蔗大田生产的关键指标,建立数学模型对甘蔗产量和糖分进行预测。不同生态蔗区站点的昼夜温差、降水量、蒸发量和日照时数年际变异显著,同一站点不同土层的养分指标差异显著,耕作层的有机质和有效氮、磷、钾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层;蔗区土壤为红壤,偏酸性(4.5<pH<6.0),各层土壤容重1.15~1.61 g·cm-3,有效含水量83~206 g·kg-1;土壤有机质含量6.67~22.48 g·kg-1,碱解氮含量37.56~96.97 mg·kg-1,有效磷含量0.42~37.84 mg·kg-1,速效钾含量58.90~171.12 mg·kg-1。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筛选出对甘蔗产量、糖分综合影响较大且重要变量投影值>0.8的6个关键指标,分别为土壤萎蔫含水量、有效含水量、速效钾含量以及种植地海拔、降水量和蒸发量。上述变量构建的回归预测模型对甘蔗产量、糖分的拟合优度为0.79~0.97,相对误差为4.54%~5.61%。基于偏最小二乘法数学模型,采用种植地海拔、降水量和蒸发量等气候环境关键变量,以及土壤速效钾含量、萎蔫含水量和有效含水量等土壤水肥关键变量,可以对中国主产蔗区甘蔗产量和糖分进行较准确的预测。另外,建议今后除更新甘蔗良种外,还应注重提高蔗区土壤pH,加强中耕培土、合理施肥并提高钾肥比例,有利于实现甘蔗高产高糖。

关键词: 气候 土壤养分 甘蔗 产量 糖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曲靖植烟土壤pH和主要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土壤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7—2020年用GPS定位采集云南省曲靖市9个县区核心烟田耕层(0~20 cm)土壤样品6 685个,测定pH、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钾,运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上述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异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土壤pH、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变幅分别介于4.16~8.50、2.23~99.93 g/kg、14.88~393.36 mg/kg、2.45~142.78 mg/kg和19.65~991.33 mg/kg,均值分别为6.30、32.83 g/kg、125.42 mg/kg、29.92 mg/kg和270.38 mg/kg,变异系数分别为11.59%、33.54%、29.93%、64.54%和35.18%,均为中等程度变异。pH集中在微酸至中性,较适宜烤烟种植,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集中在中等至极高等级,共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0%以上。半方差分析表明,土壤pH空间自相关性较强,变异受自然因素(土壤类型、质地和降雨)的主导;有机质、水解性氮和速效钾空间自相关性中等,变异受自然和人为因素(施肥)共同影响;有效磷的空间自相关性很弱,人为因素是造成其空间差异的主控因素。克里格空间插值结果揭示土壤pH空间连续性好,整体呈聚集分布,强酸和极强酸土壤主要分布在马龙、宣威和会泽;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呈不规则的块状分布,随机性较强,其中有机质、水解性氮、速效钾的高值区主要在富源、罗平,有效磷较高的区域集中在陆良、罗平。

关键词: 植烟土壤 土壤养分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变异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竹炭与有机肥配施对土壤肥力及紫甘蓝生长的影响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竹炭与有机肥配施对元谋坝区燥红壤土壤肥力及紫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capitata f. rubra生长的影响,为生物质炭在蔬菜生产中的合理施用以及改良燥红壤提供依据。【方法】设置3个竹炭(B)质量分数水平(4%、6%、8%),3个有机肥(F)用量水平(5、10、20 t·hm-2),采用3×3完全方案设计,加空白处理(对照)共10个处理。在9-12月每月底测定1次叶片光合特性,于12月底紫甘蓝收获后,采集0~20 cm土层土壤测定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同时测定紫甘蓝产量和品质。【结果】竹炭与有机肥配施提高了土壤pH和有机质、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质量分数,同时提高了紫甘蓝光合特性和产量及品质,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相比,pH以B8F10处理最高,提高了0.9个单位;有机质和全钾质量分数以B4F10处理最高,分别提高了107.93%和46.06%;全磷以B8F5处理最高,提高了58.67%;有效磷以B6F20处理最高,提高了157.44%;速效钾以B8F20最高,提高了226.60%。与对照相比,除B8F5处理外,竹炭与有机肥配施对紫甘蓝叶片各时期净光合速率均值提高了1.14%~23.54%;不同处理下紫甘蓝叶片各时期蒸腾速率和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均值分别提高了3.01%~43.52%和2.33%~9.11%;除B4F5处理外,紫甘蓝叶片各时期气孔导度均值较对照处理提高了2.33%~39.54%。增产效果、可溶性蛋白质和花青素质量分数均以B6F10处理最高。【结论】竹炭与有机肥配施为紫甘蓝生长持续供应养分,促进紫甘蓝生长,提高了紫甘蓝产量和品质,最佳配比为有机肥10 t·hm-2和竹炭6%配合施用。图4表2参34

关键词: 土壤学 竹炭 有机肥 紫甘蓝 土壤养分 产量和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覆盖三七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有机覆盖物对三七土壤养分以及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小区试验,将有机覆盖物覆盖于播种三七种子的土壤表面,设置黄花蒿覆盖(HHH)、万寿菊覆盖(WSJ)、金荞麦覆盖(JQM)、松针覆盖(SZ)和无覆盖(CK)共5个处理。覆盖生长10个月后采集土壤样品,利用化学分析和高通量测序检测土壤养分含量及进行微生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覆盖10个月后,处理HHH和SZ检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CK,HHH的全氮和水解性氮含量显著高于CK,SZ处理的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CK。(2)全氮含量与水解性氮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3)对细菌的高通量测序共获得27门64纲131目263科444属。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是主要共有优势菌门,Acidibacter、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为主要优势菌属。处理WSJ、JQM、SZ的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CK,HHH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低于CK。(4)对真菌的高通量测序共获得12门40纲115目246科510属。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与接合菌门(Zygomycota)为共有优势菌门,锥盖伞属(Conocybe)、镰刀菌属(Fusarium)、被孢霉属(Mortierella)为主要优势菌属。覆盖处理的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均低于无覆盖处理。说明黄花蒿和松针覆盖为三七的生长提供了养分,有机覆盖物均能提高三七的抗病原菌能力,SZ覆盖对减轻三七根腐病的发生和解决三七种植过程中的连作障碍有一定作用,结果为三七覆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配套栽培技术支持。

关键词: 三七 有机覆盖 土壤养分 微生物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竹炭与有机肥配施对葡萄根区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旨在研究竹炭与有机肥配施对葡萄地土壤养分及其酶活性的影响,对土壤改良提供思路。以‘夏黑’葡萄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置不同梯度竹炭和有机肥配施,对‘夏黑’葡萄园土壤性质和酶活性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表层(0~2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高于底层(20~40 cm)土壤。与单施有机肥相比,竹炭与低量有机肥配施提高了表层土壤总磷和速效磷含量;竹炭与中量有机肥配施提高了表层土壤有机质、总氮、总磷和速效磷含量;竹炭与高量有机肥配施提高了表层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竹炭与低、中量有机肥配施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抑制了土壤蔗糖酶活性;竹炭与高量有机肥配施抑制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而对土壤脲酶活性无显著影响。系统聚类分析划分为5个类群,分别是B0M类;B3L、B3M和B6M类;B6L类;B0H和B6H类;B0L和B3H类。总体看来,短期内6%竹炭与中量有机肥配施对土壤肥力提升效果最佳,是较为理想的施肥方式,但其长期效应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竹炭 有机肥 葡萄 土壤养分 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春玉米产量与养分利用及土壤肥力对新型缓/控释肥料的响应

贵州农业科学 2020

摘要:为筛选适合贵州春玉米高产栽培的高效新型缓/控释肥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高效新型缓/控释肥料(稳定性缓释肥、金正大控释肥、开磷硝基肥和自制炭基肥)对玉米产量、产量构成要素、生物性状、养分利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2(当地习惯施肥,施用普通复合肥)比较,4种缓/控释肥均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P <0. 05),以开磷硝基肥增幅最高,达11. 81%;自制炭基肥其次,增幅为10.82%;施用自制炭基肥和开磷硝基肥的玉米产量构成要素综合优于其他缓控释肥处理。玉米氮磷钾养分吸收量,4种缓/控释肥料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1(不施肥),绝大多数显著高于对照2,玉米氮吸收量开磷硝基肥最高,玉米磷吸收量炭基肥最高,玉米钾吸收量金正大控释肥最高。与对照2相比,开磷硝基肥的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76. 29%(P <0. 05),自制炭基肥的磷肥表观利用率提高127. 55%(P <0. 05),金正大控释肥的钾肥表观利用率提高85. 27%(P> 0. 05)。不同缓释肥对土壤p H、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影响不大,但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开磷硝基肥和自制炭基肥均能对玉米产量构成要素、生物性状、养分吸收量及肥料利用率产生积极影响,提高玉米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二者均适合在贵州春玉米高产栽培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肥料利用率 产量 缓释肥 吸收量 春玉米 土壤养分 贵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海拔高度下香蕉园土壤理化性质及果实品质的变化

西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解析不同海拔高度下蕉园土壤理化特性和香蕉果实品质的变化,进而明确云南省高原山地高品质香蕉形成的外部环境因素和品质组成的内部因子,为云南省香蕉产业的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510、660和810 m不同海拔高度的香蕉园土壤和果实分别采样,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结合测定香蕉果实品质,明确不同海拔高度的蕉园土壤和果实品质差异.[结果]不同海拔高度的蕉园土壤理化性质存在差异;不同海拔高度的蕉园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呈显著差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土壤磷酸酶活性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增加,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随海拔变化差异不显著.与海拔510和海拔660 m相比,海拔810 m的香蕉果实的甜度和酸度显著提升,香蕉总糖含量分别提升了31.12%和12.87%,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升了49.45%和15.06%,总酸含量分别提升了30.85%和11.7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升了13.32%和8.10%,蛋白质含量分别提升了25.54%和11.68%,甜度分别提升了11.01%和6.47%,总体上香蕉果实品质均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提升.[结论]不同海拔高度的蕉园土壤理化性质有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香蕉生长和果实的形成,分析认为果实品质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呈现显著性提升趋势.

关键词: 海拔高度 蕉园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