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怒江干热河谷流域小粒咖啡叶部病害病原分离与鉴定
《热带作物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南怒江干热河谷流域是小粒咖啡(Coffea arabica L.)种植的理想区域,但是咖啡叶部病害的持续发生,对咖啡树的健康、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一定损失。为了有效防控这些病害,本研究采集怒江干热河谷流域不同咖啡种植地的典型病叶样本,对咖啡叶部病害进行病原菌分离与鉴定。通过病原分离、纯化、柯赫氏法则验证、形态学观察、ITS基因序列比对分析,鉴定到7个致病菌株,分别为Lu 11-2、Lu 9-1、Xin 5-2、Xin 7-5、Xin 8-2、Xin 15-2和Lu 23-1,其中Lu 11-2、Lu 9-1、Xin 5-2和Xin 7-5鉴定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Xin 15-2和Lu 23-1菌株鉴定为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Xin 8-2菌株鉴定为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sp.)。该地区的咖啡叶部病害主要致病菌有3类:链格孢菌、拟盘多毛孢菌和炭疽菌,其中链格孢菌、拟盘多毛孢菌为咖啡褐斑病的主要致病菌,炭疽菌为咖啡炭疽病的致病菌。研究结果不仅为深入了解云南怒江干热河谷流域的咖啡叶部病害类型提供科学依据,还为该地区咖啡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支持,对当地的咖啡种植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其他地区的咖啡病害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粒咖啡 叶部病害 链格孢菌 拟盘多毛孢菌 炭疽菌


'波邦'咖啡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特征研究
《种子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对小粒咖啡‘波邦’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影响密码子使用偏性形成的因素。结果表明,‘波邦’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较弱,倾向于A/T结尾的密码子。ENC-GC3s绘图、PR2绘图以及中性绘图分析表明,‘波邦’密码子偏好性受突变影响的同时,也受自然选择等因素的影响,但自然选择起到更大的作用。进一步对应分析发现,基因表达水平、基因长度、GC含量对‘波邦’密码子偏性也有影响。密码子使用频率结果表明,拟南芥、烟草和酿酒酵母可考虑作为‘波邦’基因的表达受体系统,其中,烟草与酿酒酵母更为理想。研究表明,在‘波邦’中发现了GCT、TGT、GAT等20个高频密码子,确定了GCA、GCT、TGT等21个最优密码子。
关键词: ‘波邦’ 小粒咖啡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表达效率


咖啡绿蚧对小粒咖啡果实的影响
《中国热带农业 》 2024
摘要:为明确咖啡绿蚧对小粒咖啡果实的影响,通过对果实的13个表型性状进行测定,分析有无咖啡绿蚧危害对咖啡果实的影响.结果表明,咖啡绿蚧危害显著降低了浆果重、浆果纵径、浆果横径、种子纵径、种形指数、果皮重、种子数,显著提高了果实硬度.咖啡大多数果实性状间存在相关性,咖啡绿蚧危害对果实间性状相关性产生了影响,有无咖啡绿蚧危害的果实共同相关性状有4对,差异相关性状分别为4对和6对.主成分分析显示,13个表型性状可归纳为2个主成分,分别为种子数量因子和硬度因子,最终确定种子数和硬度2个指标可作为咖啡绿蚧影响小粒咖啡果实的关键性指标.
关键词: 咖啡绿蚧 小粒咖啡 果实品质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叶锈病不同危害等级下咖啡叶片的光合特征和抗逆性酶比较
《作物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小粒咖啡侵染叶锈病后的生理生化变化,对8个叶锈病危害等级下叶片的落叶率(LF)、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光合参数及4种抗逆性酶活性进行测定,分析叶锈病不同危害等级对咖啡叶片生理落叶、光合作用及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F随着叶锈病感染面积的增加而增加,SPAD随着叶铸病感染面积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危害等级Ⅲ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最大,危害等级Ⅶ的胞间CO2摩尔分数(Ci)最大。危害等级0的水分利用率(EWU)最高,与危害等级Ⅰ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危害等级Ⅱ~Ⅶ。危害等级Ⅳ的光能利用率(LUE)最高,与危害等级Ⅱ和Ⅲ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余5个危害等级的。危害等级0~Ⅵ下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不明显;受咖啡叶铸病感染后,均能一定程度提高过氧化物酶活性;几丁质酶(CHT)和β-1,3-葡聚糖酶(β-1,3-GA)的活性均随危害等级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危害等级Ⅲ下CHT和β-1,3-GA的活性最大。综合分析表明,危害等级Ⅲ下咖啡叶片具有更高的光合作用和抗逆性,落叶相对较少。


小粒咖啡铁皮卡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西北林学院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铁皮卡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特征及其成因,以筛选的52条蛋白编码序列为研究对象,利用CodonW和CUSP在线软件对其密码子使用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基因组各位置的GC含量GC1、GC2、GC3分别为47.47%、39.52%、27.92%,30个高频密码子中,以U结尾占比53.33%,以A结尾占比43.33%,以G结尾占比3.33%,说明铁皮卡叶绿体基因偏好使用NNA和NNU型密码子,尤其偏好使用NNU型密码子。有效密码子数(ENC)、密码子适应指数(CAI)、最优密码子频率(Fop)分别为46.85、0.167、0.352,均揭示该基因组的密码子偏性较弱。中性绘图、ENC-plot、PR2-plot以及对应分析揭示密码子的偏好性受到选择及其他因素共同作用,最终确定了AUU、GUU和UCU等20个最优密码子。表明铁皮卡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偏性较弱,偏好AU结尾的密码子。密码子的使用偏好性受到突变及选择等多种作用共同影响。
关键词: 小粒咖啡 铁皮卡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


保山小粒咖啡园杂草种类及危害现状
《杂草学报 》 2023
摘要:杂草是制约咖啡生长和产量稳定的关键因子,系统性了解咖啡园杂草种类及危害现状,对小粒咖啡园杂草的科学防控具有积极作用。2019—2022年对保山小粒咖啡产区杂草种类及危害进行系统调查,共发现杂草37科86属97种,其中,外来杂草15种,危害较为严重的杂草有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鬼针草(Bidens pilosa)、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小蓬草(Erigeron canadensis)、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及饭包草(Commelina benghalensis)。建议采用人工、物理、机械及生态除草的方法进行杂草综合防控,禁止使用化学除草。


云南小粒咖啡害虫及其天敌种类
《中国植保导刊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2019-2022年在云南省普洱、大理(宾川县)、保山、德宏、临沧、怒江州6个咖啡主产区开展小粒咖啡害虫及其天敌种类和发生程度的系统调查,共发现害虫10目63科109种,其中57种为国内为害小粒咖啡新记录种,为害较为严重的主要害虫有咖啡盔蜡蚧(Saissetia coffeae)、堆蜡粉蚧(Nipaecoccus vastalor)、南洋臀纹粉蚧(Planococcus lilacinus)、白蛾蜡蝉(Lawana imitata)、咖啡绿 蚧(Coccus viridis)、茶茸毒蛾(Dasychira baibarana)、咖啡豹蠹蛾(Zeuzera coffeae)、灭字脊虎天牛(Xylotrechus quadripes)、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青脊竹蝗(Ceracris nigricornis)和革衣云南蝗(Yunnanites coriacea)共计11种;发现天敌昆虫8目22科48种,小红瓢虫(Rodolia Pumila)、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绒茧蜂(A panteles sp.)、黄猄蚁(Oecophylla smaragdina)4 种为优势天敌种类.


云南省3个咖啡产区小粒咖啡病虫害危害调查分析
《热带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为明确云南省3个咖啡产区小粒咖啡病虫害的种类及危害.对保山市、大理州及临沧市3个咖啡产区13个不同种植模式、海拔高度、区域位置及栽培品种的咖啡生产基地小粒咖啡病虫害的种类及危害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3个咖啡产区有小粒咖啡病害5种,虫害26种.其中,保山市小粒咖啡病害3种,虫害19种;大理州小粒咖啡病害3种,虫害10种;临沧市小粒咖啡病害4种,虫害16种.首次发现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as)和红蜘蛛(Tetranychidae sp)在云南咖啡产区发生和危害.危害严重和普遍的病虫害有叶锈病、炭疽病、烟煤病、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茶蓑蛾(Clania minuscula)、咖啡绿蚧(Coccus viridis)等12种.种植模式、海拔高度、区域位置及栽培品种对小粒咖啡的病虫害危害有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