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提取工艺(模糊匹配)
6条记录
滇黄精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摘要: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多糖提取工艺中的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进行优化,并以维生素C(Vc)为阳性对照,对滇黄精多糖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提取工艺即料液比为1∶20,提取时间为2 h,提取温度为80℃时,滇黄精多糖提取率达13.34%,并且在一定浓度下,滇黄精多糖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有不同程度清除作用,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 滇黄精多糖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提取工艺对糜子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水提和碱提2种方法提取的糜子淀粉的糊化特性,为糜子淀粉提取工艺的选择和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水提法、碱提法提取糜子淀粉的最佳工艺,测定糜子淀粉的理化指标和糊化特性,并对2种方法提取的糜子淀粉品质和糊化特性进行比较。【结果】糜子淀粉水提法的最佳工艺为:浸泡温度30℃,浸泡时间24h,固液比1∶10,在此条件下淀粉提取率为(71.59±0.21)%;碱提法的最佳工艺为:碱液质量分数0.30%,浸泡温度35℃,浸泡时间20h,固液比1∶10,在此条件下淀粉提取率为(82.40±0.13)%。与水提法相比,碱提法提取的糜子淀粉含量(845.1g/kg)、白度(99.9%)、峰值黏度(1.546Pa·s)均有所提高,淀粉热糊稳定性、抗老化能力分别降低1.05%和25.1%,糊化温度降低8.05℃。【结论】采用碱提法提取糜子淀粉时,其提取率较水提法提高了15.1%,峰值黏度提高29.5%,碱提法提取糜子淀粉的理化指标较好。

关键词: 糜子 淀粉 提取工艺 理化指标 糊化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声提取云南甜荞籽粒总黄酮工艺研究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以云南甜荞籽粒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辅助醇提法提取荞麦总黄酮,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为云南荞麦黄酮功能性成分的工业化提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单因素试验,以总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分别考察超声时间、温度、功率、乙醇浓度、料液比对荞麦总黄酮的影响,确定各因素的适宜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云南甜荞籽粒中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声辅助醇提法对云南甜荞籽粒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提取效果;超声提取甜荞籽粒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超声温度70℃、料液比1∶50(g/mL)、超声时间30min、超声功率150W;各因素的影响主次为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温度。该条件下,荞麦总黄酮的得率为0.562%,是不经超声处理的乙醇浸提法的1.45倍。

关键词: 甜荞籽粒 总黄酮 超声 提取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次通用旋转试验设计优化三角梅红色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三角梅(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 Willd)为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宝巾花属(Bougainvillea)藤状灌木,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以及保健意识也在日益提高,因此开发利用动植物天然食用色素资源,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三角梅花色为紫红或玫瑰红,是开发天然食用色素的良好资源。本研究采用二次通用旋转试验设计,对三角梅红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建立了色素提取率与提取温度、液料比、提取时间的二次回归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探讨了各因素对色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色素提取率作用大小依次为: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温度,三角梅红色素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为40℃,液料比为15∶1,提取时间为20min。本研究为三角梅红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三角梅 红色素 二次通用旋转试验设计 提取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樱花色素的初步定性及提取工艺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云南樱花为材料,通过其溶解性、不同pH值下的颜色变化和最大吸收波长进行了初步定性,通过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液料比和提取温度进行了提取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樱花色素为一种甜菜素,包括甜菜红素和甜菜黄素;该色素的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次数3次,提取时间40 min,料液比1∶10(g∶mL),提取温度30℃。

关键词: 云南樱花 色素 定性 提取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腥草多糖提取工艺及成分分析研究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鱼腥草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鱼腥草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液固比(V/m,mL/g,下同)30∶1,80℃水浴提取3次,每次2 h,多糖提取率达3.5%.除蛋白、上凝胶层析分离柱得多糖纯品,用WatersSep-pak C18固相萃取小柱预分离,以Waters carbohydrate高效糖柱为固定相,V(乙腈)∶V(水)=70∶30为流动相分离,蒸发光散射仪为检测器检测,得到鱼腥草多糖组成m(木糖)∶m(果糖)∶m(阿拉伯糖)∶m(半乳糖)=2.209∶1.587∶1.000∶2.092.

关键词: 鱼腥草 多糖 提取工艺 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