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模糊匹配)
57条记录
云南独蒜兰生物学特性 濒危原因及保护对策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

摘要:对分布于云南西北部的珍稀濒危植物云南独蒜兰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详细分析了云南独蒜兰的濒危原因,提出了建立云南独蒜兰原产地保护区、开展云南独蒜兰种苗繁育和迁地保护等相关保护对策。

关键词: 云南独蒜兰 生物学特性 濒危原因 保护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金荞麦叶斑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云南省嵩明县试验基地采集金荞麦叶斑病病叶,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培养病原菌,根据柯赫氏法则测定病原菌的致病性,观察病原菌形态学特征,并与ITS、TUB2系统发育分析相结合鉴定病原菌,测定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云南金荞麦叶斑病病原菌代表菌株GY3的孢子形态与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真菌相似,菌株GY3的rDNA–ITS及TUB2联合序列与小孢拟盘多毛孢(P.microspora)2个菌株(ZK1–1、ZK5–5)的序列聚在同一分支,鉴定认为金荞麦叶斑病的病原菌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microspora);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GY3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DA,以PDA培养基培养GY3,菌丝生长最适pH为7,最适温度为25℃,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0℃(水浴10min),连续光照最有利于菌丝生长,菌丝生长的最适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蛋白胨。

关键词: 金荞麦 叶斑病 病原菌鉴定 小孢拟盘多毛孢 生物学特性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荞麦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及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

江苏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由冬麦刺盘孢(Colletotrichum liriopes)引起的荞麦炭疽病是我国荞麦主产区的新病害.为明确荞麦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本研究以C.liriopes 9J1为试材,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下C.liriopes 9J1菌丝生长情况,并用菌丝生长抑制率法对10种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荞麦炭疽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 ℃;全光照条件下病菌菌丝生长速率最快;最适pH值为6;病菌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山梨醇和牛肉膏.供试的10种药剂对荞麦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毒力作用,其中 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的毒力作用最强,EC50为0.004 mg/L;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毒力作用最弱,EC50为6.915 mg/L.

关键词: 荞麦 冬麦刺盘孢(Colletotrichum liriopes) 生物学特性 毒力测定 杀菌剂 抑制中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咖啡绿蚧生物学及其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热带农业 2023

摘要:咖啡绿蚧[Coccus viridis (Green)]是1种重要的危害咖啡等多种经济作物的田间害虫,主要为害植株的叶片、幼枝和果实。介绍了咖啡绿蚧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习性,总结了咖啡绿蚧寄主植物种类和为害情况,从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对咖啡绿蚧的防治技术进行了总结,并从安全、经济、有效的角度提出了虫害综合防治策略,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咖啡绿蚧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咖啡绿蚧 咖啡 介壳虫 生物学特性 防控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球盖菇栽培研究现状与绿色发展前景

中国食用菌 2023

摘要:大球盖菇在我国栽培规模较大,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优选发展的食用菌产业之一,发展前景广阔,但栽培技术有待提高.通过综述大球盖菇的生物学特性、栽培培养料的选择与处理、菌种制作、播种发菌、出菇管理、栽培模式等研究现状,并针对栽培成本增加、产品季节性和结构性过剩、连作障碍、食品安全等问题进行讨论和展望,提出大球盖菇栽培应该利用当地有利条件,利用轻简化技术设施,创新栽培配方、进行错季栽培、选育优良品种、创新栽培模式,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等建议.

关键词: 大球盖菇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栽培模式 绿色发展 综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德国鸢尾茎基腐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茎基腐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利用组织分离法对采自云南省的感茎基腐病德国鸢尾样品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形态学特征和ITS、TUB2、EF-1α多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采用室内离体和活体接种法测定其致病性,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从25份发病德国鸢尾植株样本中分离得到15株菌株,依据形态学特征和显微观察,发现其中6株菌株形态特征一致,另外9株菌株形态特征一致,从中各选1株代表菌株YWMZ1、YWJB3进行接种后出现叶片萎蔫,茎基部腐烂,发病症状与田间一致.经形态学特征观察、多基因序列分析、致病性测定最终将代表菌株YWMZ1鉴定为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菌株YWJB3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2株菌株菌丝最适培养温度均为25℃;菌株YWMZ1和YWJB3最适pH分别为5和7;2株菌株在5种碳源和氮源上均可生长,其中菌株YWMZ1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YWJB3最适碳源为蔗糖,2株菌株均以硝酸钾为最适氮源;菌株YWMZ1和YWJB3最适光照条件分别为连续光照和12 h明暗交替.

关键词: 德国鸢尾 茎基腐病 病原菌鉴定 镰刀菌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茶园茶谷蛾的发生及其习性观察

环境昆虫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Msyr.是云南茶园一种重要的食叶害虫,属局部爆发性害虫.为明确其生物学特性,准确识别和防控该虫,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对茶谷蛾不同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观测.该虫在云南全年发生4代,在茶树成龄和老叶片上用虫丝和虫粪构筑成虫苞取食.卵散产或卵粒排列成卵块,卵块多为条形或椭圆形;在温度26℃、相对湿度65%条件下,卵期7~10 d,平均9.3d;幼虫期26~35 d,平均33.1d;蛹期分别为9~17 d,平均13.9 d;雌成虫发育历期5~11 d,平均8.3d,雄成虫发育历期1~6 d,平均4.2d;化蛹时间集中在16:00-20:00之间,成虫产卵期可持续1~7d,成虫羽化高峰为17:30-20:30;观察到雌蛾产卵量19~168粒,平均达96.7粒.雌雄蛾触角有明显区别,雌蛾触角为丝状,雄蛾为双栉齿状.研究结果可为茶谷蛾的田间预测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关键词: 茶谷蛾 为害状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蓝莓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蓝莓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联合序列分析进行病原鉴定,采用叶片涂抹接种法测定其致病性,并于室内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发病蓝莓叶片分离得到3株形态特征一致的菌株,代表菌株LC-1菌落呈深棕色,菌丝白色至浅红棕色;大型分生孢子梗无色透明,长303~410μm,分枝末端产生2~4个瓶梗;囊泡棒状,大小为(12~30)μm×(2~5)μm;大分生孢子无色透明,圆柱形,两端半圆形,大小为(48~82)μm×(4~7)μm.采用Act,H3,EF-1α和β-tub 4段基因联合构建系统发育树,供试菌株LC-1与柯氏丽赤壳菌(Calonectria col-hounii)聚在同一分支.蓝莓叶片接种菌株LC-1后出现典型的叶斑症状.根据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将该病原菌鉴定为柯氏丽赤壳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7,该菌对可溶性淀粉的利用最好,菌丝生长的最适氮源为甘氨酸.

关键词: 蓝莓 叶斑病 柯氏丽赤壳菌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果三种真菌性叶部病害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测定

西南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云南省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rie)3种叶部病害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草果叶斑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云南省怒江州草果种植基地内发现的3种真菌性病害,通过单孢分离培养获得CG-N01、CG-N02、CG-N03 3个菌株,分别测定其致病性,根据形态特征观察孢子形态,依据多基因序列分析(rDNA-ITS、LSU、tub2和tef-1α)的系统发育树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菌株CG-N01、CG-N02、CG-N03形态分别符合梨孢属(Pyricularia costina)、茎点霉属(Phoma matteuciicola)、炭疽属(Colletotrichum simmondsii)种属典型特征;菌株 CG-N01 的 rDNA-ITS、LSU 和 tef-1 α 的序列长度分别为 489、901、475 bp(登录号分别为 MN596209、MN689811和MN696687),菌株 CG-N02 的 rDNA-ITS、LSU 和 tef-1α 的序列长度分别为 517、997、529 bp(登录号 MN596212、MN650644 和 MN696686),菌株 CG-N03 的 rDNA-ITS、tub2 和 tef-1α 的序列长度分别为560、926、738 bp(登录号MN596210、MN650645和MN696688);纯化病原菌株分别与梨孢属(P.costina)、茎点霉属(P.matteuci-icola)和炭疽属(C.simmondsii)具较高同源性.生物学特性测定表明,菌株CG-N01在温度28℃、光照黑暗交替、pH 6.0条件下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形成;菌株CG-N02和CG-N03在温度25℃、光照黑暗交替、pH 8.0条件有利于产孢.[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炭疽属(C.simmondsii)可侵染草果植株并引起草果炭疽病,并对草果叶斑病、叶瘟病和炭疽病病原物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为草果病害的多样性研究和田间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关键词: 草果 叶部病害 生物学特性 多基因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蓝莓茎基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云南省蓝莓茎基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从玉溪市江川区蓝莓种苗种植基地采集具有茎基腐病典型症状的蓝莓病株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和致病性测定,对病原菌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并基于Act、H3、EF-1α和β-tub基因序列分析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室内测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病原菌纯化菌落为深棕色,菌丝白色至红褐色;大型分生孢子梗无色透明,长150~400 μm,分枝末端产生2~4个瓶梗;囊泡球形或近球形,大小为15~23 μm×6~15 μm;大型分生孢子无色透明,直圆柱形,一端稍窄,大小为45~80 μm×4~8 μm.基于Act、H3、EF-1α和β-tub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菌株BC-1、BC-2与冬青丽赤壳Calonectria ilicicola均聚在同一分支,结合形态学特征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将云南省蓝莓茎基腐病病原菌鉴定为冬青丽赤壳C.ilicicola.病原菌对可溶性淀粉的利用效果最好,菌丝生长的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范围为4~7.

关键词: 蓝莓 茎基腐病 冬青丽赤壳 鉴定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