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重楼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 2015
摘要:为了探明云南重楼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资源圃保存的23份云南重楼的16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观测,并用聚类法加以分析,结果表明:16个农艺性状具有较大的变异潜力,变异系数以3年芽增加数的变异幅度最大,为117.47%,其次是花瓣宽,为36.37%,最小的是萼片长,为13.80%。23份云南重楼种质资源的卡方距离变化范围在0.1973~2.4497,平均为1.3235。聚类分析在卡方距离为9.000处把供试材料分为4组,各组都具有一定的特点,聚类分析将地理距离相近的材料都聚为了一类,这更有利于育种亲本选择。


野生和栽培滇龙胆主要活性组分含量特征及质量评价
《药物分析杂志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滇龙胆高效液相色谱(HPLC)图谱,测定有效成分含量,结合化学计量学对野生和栽培药材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Shim-pack VP-ODS液相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5 min,5%B;5~10 min,5%B→10%B;10~26 min,10%B→26%B;26~30 min,26%B→35%B),流速1.00 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41 nm,进样量5μL。采用系统聚类,相似度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对化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批药材马钱苷酸含量为5.375 mg·g-1(S12)~20.234 mg·g-1(S3),獐牙菜苦苷含量为2.246 mg·g-1(S7)~9.653 mg·g-1(S18),龙胆苦苷含量为24.252 mg·g-1(S19)~128.350 mg·g-1(S25),当药苷含量为0.510 mg·g-1(S12)~3.498 mg·g-1(S8);当药苷在4种活性成分中含量最低;所有样品依照4种化学成分的含量特征可分为a、b、c 3类;a类包括大部分野生样品和栽培2年的滇龙胆,贵州的样品(S19)被单独归为b类,c类主要为3年生样品;相似度分析显示大部分样品相似度大于0.930,野生和栽培样品化学成分种类相似,但含量有明显变化;以14个共有峰峰面积为变量,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建立PLS-DA模型,结果显示野生和栽培样品能被正确区分;栽培3年滇龙胆环烯醚萜与裂环烯醚萜类成分总含量最高,质量稳定,品质最佳。结论:高效液相色谱图谱与多指标化学成分定量相结合可为野生和栽培滇龙胆药材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滇龙胆 环烯醚萜 裂环烯醚萜 聚类分析 野生样品 栽培样品 特征图谱分析 马钱苷酸 獐牙菜苦苷 龙胆苦苷 当药苷


云南罗望子种质资源植物学性状比较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16份罗望子种质资源进行了植物学性状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的罗望子在植株、叶片、花、果实、种子等植物学形态特征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冠幅、冠型、树势、复叶主轴粗度、小叶长、花序长度、花序宽度、花冠直径、萼片长宽比、萼筒宽度、萼筒深度、果肉厚、果实曲线长度、纤维数、纤维重为罗望子的种质资源植物学多样性的主要指标,通过筛选初步将叶长、叶宽、花序长度、花序宽度、花冠直径、单果重、果实直线长度、果实曲线长度、果肉厚度、纤维数、果肉剥离难易程度、种子数量这几个性状作为罗望子种质资源植物学描述评价的代表性状,便于罗望子种质资源的描述和评价;通过聚类分析,16份材料分为6大类群,为罗望子种质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植物学性状描述规范的制定和新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


云南高原常规粳稻主栽品种农艺性状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表型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法,对近15年来29个云南高原常规粳稻主栽品种的8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个农艺性状变异程度和范围相当大,某些品种有一定的优势可利用,温暖粳稻区与温凉粳稻区品种相比,前者表现为植株较矮,分蘖力较强,穗子较小,结实率较高,千粒重较大。选出的影响云南粳稻主栽品种的4个主因子累积贡献率达89.2%,其中第一主成分即穗总粒数是最重要的成分,其贡献率达35.3%。29个云南粳稻主栽品种聚为4类,其中第一类包括19个品种,表明大多数品种遗传距离近,遗传基础狭窄。在今后的云南粳稻育种中,应适当降低植株高度,提高分蘖力,增加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同时拓宽遗传基础。
关键词: 云南高原粳稻 主栽品种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云南高原粳稻品质现状及淀粉RVA谱特性分析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2个云南高原粳稻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聚类及表型主成分分析法,对11个品质性状和淀粉RVA(Rapid Visco Analyser)谱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9.4%的云南高原粳稻主栽品种稻米品质达2级标准,12.5%的品种稻米品质达3级标准,其余品种品质均在3级以下.2糙米率、透明度、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达2级标准,精米率和垩白度达3级标准.3差异最大的稻米品质性状和淀粉RVA谱特征值分别是垩白度和消减值,变异系数分别为99.77%和34.32%.4 32个品种聚为6类,其中第Ⅲ类包含的品种最多,占40.6%.5在选出的8个影响云南稻米品质和淀粉RVA谱特性的主成分因子中,第1主成分因子(整精米率和垩白粒率)和第2主成分因子(直链淀粉含量)对稻米品质的累积贡献率为44.6%.高原粳稻品质改良的重点是提高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和选择适宜的直链淀粉含量,同时拓宽亲本的遗传基础.
关键词: 云南高原粳稻 稻米品质 淀粉RVA谱特性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云南八倍体割手密资源产量和品质性状相关性和聚类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有效评价和利用八倍体割手密资源,选取采自云南的30份八倍体割手密资源,依据6个产量和3个品质相关性状数据,对其性状变异系数、性状间及与海拔纬度相关性和材料间聚类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八倍体割手密资源产量性状的遗传变异较品质性状丰富,其中单茎重和叶宽最为丰富;产量相关性状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茎径、叶长与海拔和纬度都呈显著负相关,而单茎重仅与纬度呈负相关;品质性状之间也呈明显的正相关,但与海拔和纬度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依据产量和品质性状的DIST遗传距离聚类结果,在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上可将所有研究材料分别聚为5个类群和4个类群,其中植株大小、蔗糖分、纤维分对类群的划分影响较大。


云南割手密及其血缘F_1代材料抗旱相关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对15个云南不同生态型割手密血缘F1代创新种质材料及其亲系共28个材料,在自然生长与干旱胁迫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状况密切相关的13个指标进行主成分与模糊聚类分析,综合评价参试材料的抗旱性。试验结果表明:(1)叶绿素因子、地下干物质积累因子和地上干物质积累因子等前6个主成分因子方差累计贡献率达90.11%,可代表原始指标的大部分信息量;(2)利用抗旱性度量值将参试材料聚为4大类6个亚类,聚入第Ⅰ类的共有4个创新种质材料,占参试材料的14.3%,尤其是云割F108-317、云割F108-319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第Ⅱ、Ⅲ类材料分别占参试材料的42.9%、39.3%,都分为2个亚类,其中云割F108-392、云割F108-391、云割F108-511、云割F108-397、云割F108-617等5个创新种质材料,可在育种实践中优先利用;云割F108-541单独聚为第Ⅳ类,其抗旱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聚类分析法在28个玉米杂交种筛选中的应用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玉米育种过程中,为了选育具有优良性状的玉米杂交种,要对玉米杂交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筛选较优品种,在筛选过程中不仅要分析各参试品种的产量表现,还要综合考虑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部性状等,才能对各参试品种做较全面的综合评价。聚类分析是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对试验品种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全面的品种评判。本文采用间比法顺序排列试验,设2次重复的试验方法,应用聚类分析法对云南省农科院配制的28个玉米杂交品种,选用莫A和京杂6号作为对照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发现此方法可以弥补常用的方差统计分析方法针对产量等单一性状的局限,为品种试验结果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三七传统产区和新产区植株农艺性状比较及相互关系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三七传统产区和新产区的产地环境、植株农艺性状及其药材产量组成进行分析评价,为三七引种栽培和生产区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采收期对文山、砚山、马关、靖西等三七传统产地和昆明、曲靖、红河、玉溪等三七新产地的商品三七进行调查取样,对产地经纬度、海拔、土壤类型、地貌以及三七植株叶、茎、根部农艺性状指标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商品三七种植由文山等传统产地大规模向红河、昆明、曲靖等新产区扩展。三七新产区种植海拔较传统产区有大幅提高,在1800~2 130 m,种植地块选择在中低山斜坡和缓丘的红壤地。三七新产区植株株高、茎粗、地上和地下生物产量等农艺性状指标均较传统产区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根条重、块根重、主根长等农艺指标增加幅度均超过20%。不同产区间比较,红河石屏牛街、昆明石林圭山、红河建水官厅等地所产三七植株高大粗壮、块根和剪口大、支根发达;昆明官渡小哨、广西靖西禄峒、文山砚山江那等地的植株瘦小、块根和剪口小。聚类分析表明,新产区和传统产区交叉聚类,三七产地可分为3大组,其中红河石屏牛街、红河建水官厅、昆明石林圭山3个新产区及传统产区文山砚山干河为三七高产区域。相关性分析表明,三七块根、剪口的大小和质量,同植株地上部分的株高、茎粗、叶片大小、叶重和茎重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茎粗、叶片宽、叶片长/宽、叶干重等农艺性状是影响块根干重的主要因子,而株高、叶柄长、叶片长、叶片宽等农艺性状是影响剪口干重的主要因子。结论:三七传统产区的西部和北部,海拔为1 800~2 130 m的中低山斜坡及缓丘红壤地适合种植三七,其中红河石屏牛街、红河建水官厅、昆明石林圭山可作为商品三七的重点引种发展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