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红花种质资源色价及主要产量性状的聚类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筛选出来的69份无刺红花资源为材料,利用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对其花瓣色价、单株果球数、单株果球种子数、果球直径、百粒重、单株种子产量、单株花瓣产量7个性状进行评估。结果表明:69份材料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对红花种子产量贡献最大的农艺性状是单株果球数;对红花花瓣色价进行分析,将69份红花资源分为3类,色价在6.3~14.1之间,其中色价极高型材料有14份,平均值达到12.38。对7个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聚类分析,可以将69份红花资源分为5大类群,各类群性状变化丰富,其中组Ⅳ综合表现最好,是选育高色价、高产红花的优良材料。69份红花资源在色价和产量指标等方面表现出多样性,遗传较丰富,但色价高的资源材料相对较少。红花种质资源色价及主要产量性状的综合分析,可为红花资源的有效利用及选育高色价、高产红花新品种奠定基础。
关键词: 红花 色价 产量指标 遗传多样性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云南野生茄资源的分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云南野生茄资源的遗传背景,对其进行分类鉴定,本研究利用9个形态性状和8对SSR引物对从云南省搜集的43份野生茄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6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4.89%~95.64%之间,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是单果重,最小的是果实横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638~1.993之间。3个质量性状中,果实颜色主要为绿色和绿紫色,果实形状主要为圆球形和卵圆形,而果肉颜色主要是白色和绿白色。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共有3个,累计贡献率为69.453%,其中果实特征占主要成分。8对SSR引物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7276,Shannon’s信息指数为0.641 1,多样性指数为0.385 0。非加权算术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相似系数0.48处,43份野生茄资源划分为2大类群,第一类群包括7份野茄材料,其余36份为第二类群。以上结果可为野生茄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野生茄 形态性状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基于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的云南甘蔗细茎野生种F_2代的抗旱性综合评价
《江苏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云南甘蔗细茎野生种F_2代26个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桶栽法进行抗旱处理,测定绿叶率、质膜渗透性、叶绿素相对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束缚水相对含量等6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模糊隶属函数法进行分析,综合评价参试材料的抗旱性。结果表明,3个主成分因子方差累计贡献率已达83. 153 0%; 26个参试材料可分为4类,Ⅰ、Ⅱ、Ⅲ、Ⅳ类种质材料分别有6、16、3、1份,抗旱性强弱表现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筛选出生长期抗旱性较强的甘蔗细茎野生种种质有云割F_211-159、云割F_211-23、云割F_211-78、云割F_211-160、云割F_211-260、云割F_211-156等。
关键词: 甘蔗 抗旱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云南甘蔗细茎野生种 种质资源 综合评价


云南省夏大豆种质资源表型鉴定和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全面准确评价夏大豆种质资源,构建大豆种质资源综合评价体系,满足育种家快速、定向选择育种亲本的需求。本研究采用路径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隶属函数、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相结合,对451份云南省夏大豆种质资源的11个重要表型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51份大豆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变异丰富,类型多样。性状间存在错综复杂的相关性,且性状间的相互影响清晰地分为两条路径,一条最终影响大豆品质,另一条最终影响单株粒重。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将11个表型性状转化为产量构成因子、品质因子、株高因子、粒重因子、单荚粒数因子等5个公共因子。通过隶属函数计算综合评价值(D值),并对D值进行聚类分析,将451个种质划分成3个类群,每个类群具有不同的优势性状。运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大豆种质综合评价数学模型:D=0.0102X_3+0.0055X_4-0.0021X_5+0.0014X_7+0.007X_9+0.179X_(11)(R~2=0.9908,F=8006,P<0.0001)。该模型可用于大豆种质资源综合评价,为定向选择有重要价值的亲本提供依据。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探索性因子分析 隶属函数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我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SR标记分析中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现有骨干亲本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为创制、选择育种亲本,扩大水稻种质遗传多样性等方面提供参考。本研究利用58个SSR标记对26个中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91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100.0%,品种间不同位点等位基因数目3~5个,平均3.29个。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变幅为0.074 0~0.671 6,平均为0.449 6。Shannon信息指数在0.163 0~1.224 5之间,平均0.687 1。通过UPGMA聚类分析可知,所供试的26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遗传相似系数(GS)变幅为0.470~0.970,平均值为0.72;在遗传相似系数0.470处将供试材料分为粳型和籼型两类。上述研究表明,中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遗传基础狭窄,同源性较高;但粳型和籼型群系间在基因位点上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说明中国的两系杂交水稻骨干亲本的杂种优势利用仍具有较高的空间。
关键词: 水稻 两用核不育系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荞麦新品种(系)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7
摘要:旨在筛选出最适合云南种植推广的新品种荞麦。对来自云南省内外14份苦荞、8份甜荞新品种(系)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株高、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平均单产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苦荞的平均单产和单株粒重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分别是31.13%和26.38%,甜荞的单株粒数遗传变异系数最大是26.06%。应用主成分分析将8个苦荞主要农艺性状简化为4个综合指标,其累积贡献率为91.52%,甜荞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简化为3个综合指标,其累积贡献率为92.92%。采用聚类分析,将14份供试苦荞在遗传距离57.49时,聚为3类,将8份甜荞在遗传距离39.46时聚为3类。基于性状表现,筛选到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异、无倒伏、产量高,较适合云南推广种植的新品种(系),‘晋苦荞6号’、‘云荞1号’、‘六苦3号’、‘荞杂-2’、‘定甜荞2号’、‘本地大粒’。
关键词: 荞麦 新品种(系)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中国西南与ICARDA大麦品种类型间籽粒功能成分含量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中国西南与ICARDA大麦品种类型间籽粒功能成分含量差异。【方法】对79个大麦品种籽粒4种功能成分含量进行测定,通过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进行研究。【结果】大麦品种间籽粒功能成分含量变幅较大,即黄酮为16.39~108.39mg/100g、抗性淀粉为0.35%~4.17%、生物碱为6.36~44.63 mg/100g、γ-氨基丁酸为3.56~30.29 mg/100g;大麦不同品种类型间4种功能成分含量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差异较大。籽粒抗性淀粉含量中国西南大麦高于ICARDA大麦、二棱大麦高于多棱大麦、皮大麦高于裸大麦,其类型间的差异不显著;而籽粒黄酮、生物碱、γ-氨基丁酸含量均为ICARDA大麦极显著高于中国西南大麦、裸大麦极显著高于皮大麦;籽粒黄酮及γ-氨基丁酸含量均为多棱大麦极显著高于二棱大麦,但生物碱含量多棱大麦与二棱大麦差异不显著。以大麦籽粒4种功能成分含量为指标将79个大麦品种聚类分为2类,第Ⅰ类50个品种,其中中国西南大麦35个和ICARDA 15个,分别约占该类品种的70%和30%;第Ⅱ类有29个品种,全部为ICARDA引进的大麦品种。【结论】ICARDA品种功能成分含量多样性丰富,可作为功能大麦育种材料加以利用。
关键词: 大麦籽粒 功能性成分 ICARDA大麦品种 聚类分析


蓖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蓖麻Ricinus communis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揭示蓖麻优异种质的特性及分布规律,为蓖麻种质资源创新和品种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国内外引进的40份蓖麻种质资源为材料,对20个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分析了蓖麻数量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40份资源材料通过聚类分析划分为5大类群,其中,类群Ⅰ为选育大果穗亲本材料;类群Ⅱ为大粒型具有增产潜力的亲本材料;类群Ⅲ为分枝多、蒴果多,小粒型材料;类群Ⅳ为丰产性较好,选育高产的目标亲本;类群Ⅴ为大穗、大粒型双重选育亲本材料。主成分分析将蓖麻的13个数量性状指标转化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7.06%;在影响蓖麻单株产量的性状中,首先应考虑主穗位高,其次是单株有效蒴果数、主穗蒴果数、百粒质量和单株有效穗数的选择,依据这些性状可以对种质资源进行早期间接评价选择。【结论】所引进的蓖麻种质类型丰富、资源间的性状差异各具特点,可作为优异种质材料供将来选育种利用。


HPLC指纹图谱技术在傣药灯台叶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药物分析杂志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不同产地灯台叶HPLC指纹图谱,为灯台叶产地鉴别、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傣药现代化发展进程。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灯台叶超声提取方法,建立HPLC指纹图谱。色谱条件: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5 min,5%B;5~35 min,5%B→42%B;35~40 min,42%B→80%B;40~50 min,80%B→95%B;50~65 min,95%B),流速1.0 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87 nm,进样量5μL。结合相似度评价及聚类分析对不同产地灯台叶指纹图谱进行比较。结果:正交实验结果表明,70%甲醇水溶液超声50 min,料液比1∶10为最佳提取条件。建立了灯台叶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10个共有峰。海南中和、广西南宁北湖村、海南海口高新区等3个产地样品相似度小于0.8,系统聚类中被逐一分开;海南万宁、广东广州和海南海口海府大道3个产地样品相似度介于0.8~0.9之间;海南文昌、广东东莞、海南乐东、海南琼海、广西南宁六安村、西双版纳勐海、西双版纳勐腊7个产地样品相似度均大于0.9,系统聚类分析能聚为一类。结论:不同产地灯台叶化学组分较相似,但含量差异明显。海南文昌、广东东莞、海南乐东、海南琼海、广西南宁六安村5个产地样品与传统药用产地西双版纳灯台叶样品质量相似,可以作为傣药灯台叶药材来源。
关键词: 灯台叶 糖胶树 傣药 指纹图谱 相似度评价 聚类分析 药材资源评价 高效液相色谱法


烟区生态气候类型区划
《分子植物育种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对云南省保山市61个植烟乡镇的海拔及近30年的温度、降雨量等主要因子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山烟区的主要因子有2个,分别是光照因子和热量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9.925%;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将保山烟区划分为3个气候类型区域,并分析了各类型的气候特征。高黎贡山以东划分为Ⅰ类生态区,特征是"中海拔、适雨、日照中等、气温较高";高黎贡山以西划分为Ⅱ、Ⅲ类生态区,Ⅱ类生态区特征是"中海拔、多雨、日照中等、气温较高",Ⅲ类生态区特征是"低海拔、多雨、日照长、气温高"。研究结果为保山市烟区合理布局烤烟种植区域提供了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