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省大豆地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初步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以云南省地州和县为单位对582份云南大豆地方种质资源的12个主要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①云南省大豆地方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不仅在地州间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县区间的多样性差异也较大,其中地州间的多样性以滇西南的临沧、思茅、滇西的大理和滇南的红河为富集地,其多样性指数在1.2631~1.3302;而迪庆、文山和昆明等地的多样性较贫乏,多样性指数在0.4043~1.1284。县区间的多样性指数范围在0.0000~1.2884,多样性最丰富的县是镇康、丽江、墨江等县;而通海、个旧和丘北等县的多样性较贫乏。②12个主要性状的多样性则以株高(2.1629)、蛋白质含量(2.0832)和百粒重(2.0787)等5个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较大,生长习性(0.3622)、茸毛色(0.5412)和花色(0.7151)等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较小。研究表明云南省大豆地方种质资源的变异较大,遗传较丰富。


DTOPSIS法在亚麻新品种评价中的应用初探
《中国农学通报 》 2006
摘要:为了更加准确地、有效地对亚麻新品种进行综合评价,此文以2004~2005年度云南省亚麻区域试验汇总资料为分析材料,应用DTOPSIS法对区试的10个亚麻新品种的各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与传统单纯产量评价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DTOPSIS法综合评价Ci值排序结果比单纯产量排序结果有所不同,但DTOPSIS法分析更为合理,它在全面评价亚麻品种的综合性状方面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此外,该文还对DTOPSIS法在亚麻品种进行综合评价中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用海棠苗饲养苹果绵蚜的方法
《昆虫知识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报道了用1年生海棠苗作为寄主植物饲养苹果绵蚜Eriosomalanigerum(Hausmann)的方法,包括寄主植物的选取、栽培管理、接虫方法及试验结果。该方法既能为苹果绵蚜提供长期新鲜的寄主植物,又能使仔蚜很快定殖成活,十分有利于试验的连续进行,且简单经济。


云南两系杂交稻优势生态型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作物杂种优势群或杂种优势生态型研究可有效地指导杂种优势亲本组配和利用。本研究用4个云南不同籼粳生态型恢复系,分别与3个光(温)敏核不育系测交,通过对父本和F1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在12种杂种优势组配模式中筛选出2个云南两系杂交稻的杂优配组模式:云南偏籼生态型恢复系与籼型蜀光612s组配,即籼×偏籼配组模式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云南粳生态型恢复系与95076s组配,即粳×粳配组模式,在云南高原稻区由于双亲皆为粳稻,抗寒性强,结实率高,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在籼生态型的亚型内杂种优势表现不相同,培矮64s和蜀光612s与籼生态型测交F1的单株产量无明显竞争优势,但是它们与两系籼型恢复系亚生态型测交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说明云南两系籼型恢复系亚生态型都是培矮64s、蜀光612s的优势生态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