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彩色马蹄莲促成栽培技术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在不同的温度、赤霉素(以下均用GA3)浓度、光照强度以及其作用时间的不同等条件下,处理冬季和夏季处于休眠状态的彩色马蹄莲种球,结果表明,在冬季,GA3处理能促进彩色马蹄莲种球的萌芽和开花,开花率达40%以上,GA3+低温和GA3+高温+光照处理能显著提高种球开花率,其中GA3+高温+光照处理30 d的种球开花与生长效果最好。在夏季,种球的发芽率与是否用GA3处理无明显差异,但是,不用GA3处理的种球都不开花,用GA3处理的种球开花率均为100%,并且,花产量随处理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其中,以低温+GA3处理花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水稻孕穗期耐冷性近等基因系耐冷性遗传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2003年在阿子营和昆明2种冷害条件下,用昆明小白谷耐冷基因供体培育的近等基因系(NIL,BC4F5)与轮回亲本回交的5个BC5F2群体进行孕穗期耐冷性鉴定,用王建康等(1997)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这些群体进行耐冷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5个BC5F2群体推断出的NIL的耐冷基因是受1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其中阿子营点主效基因的遗传率为61.81%~81.86%;昆明点为60.88%~72.25%.2005年在昆明点的F4主效基因的遗传率为80.67%~91.55%.
关键词: 孕穗期耐冷性 近等基因系(NIL) 遗传分析 粳稻


马铃薯炸片工艺实验初探
《云南农业科技 》 2006
摘要:根据育种过程中马铃薯实验材料多、数量少的特点,在实验中探讨了马铃薯炸片工艺中的注意事项,并得出了适宜的工艺条件:炸片温度185℃,时间1.85~2.05分钟,厚度1.3mm。


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的技术资源优势为产业开发优势
《云南农业科技 》 2006
摘要:云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7%。云南省不仅地广、面大、农业人口多,而且还很贫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很依赖于农业。无论是把农业大省建成绿色经济强省的需要,还是西部大开发的需要,以及服务“三农”的需要,农业科研都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我们的科研工作、产业工作


昆明自然条件下利用小麦×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的研究初报
《麦类作物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昆明自然条件下产生小麦单倍体的技术体系,将6个小麦材料和3个玉米材料在昆明自然条件下分期播种,并进行小麦×玉米杂交试验。结果表明,在昆明自然条件下,小麦、玉米杂交可于5月中旬开始,10月中旬结束,持续期长达6个月;由于玉米花粉充足,采用“滚粉”法授粉,可显著提高授粉效率,杂交颖果结实率达88.77%~98.4%;授粉后晴好天气下的颖果结实率和得胚率分别为88.77%和19.94%,是阴雨天的2倍以上;田间取穗剥胚时间以授粉后17~19 d为宜,此时80%以上的单倍体胚直径均在0.5 mm以上,部分已有初步分化;发育饱满的颖果得胚率平均为24.8%,是干瘪颖果的2.95倍;单倍体胚培养的幼苗在昆明不需越夏,5月中旬到6月中旬杂交获得的单倍体苗移栽加倍后一般可于当年9~11月收获加倍单倍体种子。因此昆明的自然条件可为利用小麦×玉米大量诱导小麦单倍体提供便利,同时也有利于通过大量试验进一步完善该技术。


西南地区干热河谷生态环境问题
《西南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干热河谷是横断山脉地区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类型,具有热量充足、干湿季分明、土壤瘠薄、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社会经济条件差等特点,加之自然和人为的原因,该地区的植被受到严重的破坏,这些特点决定了干热河谷生态恢复和重建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从干热河谷成因、分布、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需要解决的生态与环境问题.


云南高原粳稻“十五”新选品种特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根据对“十五”水稻品种省区域试验资料分析表明,云南粳稻品种选育在“十五”期间取得明显进展,品质育种主要进行特色优质米的开发,选育出多个特色米品种供生产示范和推广应用,优质米示范推广面积为354 700 hm2,而且基本解决了优质和高产的矛盾;高产良种平均产量水平比“九五”提高了10%左右,平均产量达9 000~10 500 kg/hm2,而且高产品种的品质得到明显改善,良种示范推广面积为711 826.67 hm2。整体抗性水平无明显提高。在品质改良中保持适度的穗数和粒重的前提下提高每穗粒数或结实率对兼顾提高产量和改良品质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