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木霉菌防控农业害虫的研究综述
《生物灾害科学 》 2022
摘要:害虫对农作物的生产和储藏构成了巨大威胁,过去主要以化学防治来控制害虫,导致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等负面效应,由此,急需开发安全高效的生物替代剂.木霉菌不仅可以控制病原菌引起的病害,还可以通过寄生、产生杀虫类次级代谢物、拒食化合物、驱避代谢产物直接防治害虫或诱导植物激活系统性防御反应、吸引天敌、寄生害虫共生微生物间接防控害虫,被认为是未来可持续发展农业中一种比较理想的微生物剂.对木霉菌防控农业害虫的直接和间接机制进行综述,并对木霉菌的研究和利用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 木霉菌 昆虫寄生 次级代谢物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真菌类杀虫剂 农业害虫


红米‘rm257’种皮颜色遗传模式分析及Rc基因功能标记开发
《西南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红米种质‘rm257’在籽粒总黄酮和抗性淀粉含量方面表现突出,分析该材料种皮颜色遗传模式,将为其在实际育种应用中奠定基础。同时探究‘rm257’种皮颜色性状与Rc之间的关系并开发对应功能标记,为云南红米品种的辅助选育提供技术支持,提高育种效率。【方法】利用红米种质‘rm257’与9份云南地方白米品种构建测交组合及F_2分离群体,通过统计测交当代和对应F_2分离群体种皮颜色和分离比,推测其遗传模式;同时依据已报导Rc基因缺失变异位点序列开发功能标记RCGX,对9个F_2分离群体单株进行基因型鉴定,并将基因型与对应单株表型进行成对分析,进而判断红米种质‘rm257’种皮颜色与Rc基因的关系。同时利用云南96份地方种对功能标记RCGX的通用性进行检验,评估该功能标记在红米种皮颜色判定中的准确性。【结果】遗传模式分析表明,红米种质‘rm257’的种皮颜色在7个测交组合中表现为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在2个测交组合中表现为受2个基因位点的控制与影响。这与前人研究报导的红米种皮颜色性状受1对或2对基因控制的结论基本一致。F_2分离群体Rc功能标记验证表明,Rc基因极有可能为控制‘rm257’种皮颜色的目标基因。功能标记RCGX通用性实验结果显示,云南地区地方白米品种大都存在Rc基因的缺失变异。【结论】红米种质‘rm257’的种皮颜色性状,在不同测交组合中表现为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或受2个基因位点的控制及影响。同时实验结果表明Rc基因极有可能为控制‘rm257’种皮颜色的目标基因,且云南地区多数白米地方种其种皮颜色变化都是由Rc基因缺失变异导致的。


干旱胁迫对甘蔗光合日变化及相关特性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干旱胁迫对甘蔗CO2交换和H2O交换的日变化规律、光合作用能力及其他生理特性的影响,为甘蔗抗旱品种选育及探明其耐旱机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云蔗05-51和粤糖93-159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干旱1 d、干旱5 d、干旱9 d和干旱9 d后复水10 d共4个干旱处理,各处理均设正常浇水为对照.使用PTM-48A植物光合生理及环境监测系统监测甘蔗+1叶的水气交换规律,测定与干旱相关的光合指标(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SPAD值)及生理指标(质膜透性和叶片相对含水率等),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环境变化影响甘蔗叶片的CO2和水分交换能力,在高温低湿及高蒸气压差的正常浇水生长环境下,云蔗05-51和粤糖93-159的CO2交换率和H2O交换率较高,甘蔗叶片具有更高的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干旱胁迫导致云蔗05-51和粤糖93-159的CO2和水分交换受到抑制.干旱5 d时,2个参试品种的CO2交换率和H2O交换率大幅度降低,干旱9 d导致CO2和水分交换过程接近停滞.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时云蔗05-51和粤糖93-159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降低(P<0.05,下同),云蔗05-51的降幅低于粤糖93-159;干旱5 d和干旱9 d处理的甘蔗叶绿素荧光、SPAD值、土壤含水率、叶片相对含水率显著下降,质膜透性显著提升,干旱时云蔗05-51的SPAD值显著高于粤糖93-159,复水后质膜透性低于粤糖93-159.干旱胁迫下光合系统、叶绿素荧光系统及土壤含水率与叶片相对含水率、SPAD值和质膜透性间有显著或极显著(P<0.01)相关性.复水后,2个品种的光合及生理作用较干旱胁迫显著回升,CO2交换和水分交换恢复程度较差,云蔗05-51的各指标恢复程度高于粤糖93-159.[结论]高温低湿及高蒸汽压差的环境有利于促进云蔗05-51和粤糖93-159的光合及水气交换作用;干旱胁迫导致云蔗05-51和粤糖93-159的CO2交换率、H2O交换率、光合作用能力、叶绿素荧光系统及叶片水分等相关生理活动受到抑制;云蔗05-51在干旱胁迫下具有相对更高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其抗旱性和复水后的恢复能力均优于粤糖93-159.
关键词: 甘蔗 干旱胁迫 CO2交换率 H2O交换率 光合作用


百合AP2/ERF家族转录因子基因LoERF4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AP2/ERF家族成员ERF基因在百合休眠解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百合品种西伯利亚(Lilium oriental ‘Siberia’)的小鳞茎为试验材料,从前期试验获得的转录组测序数据中筛选得到1个在小鳞茎休眠解除过程中显著上调表达的ERF转录因子,结合RT-PCR技术扩增得到西伯利亚小鳞茎的ERF基因c DNA全长序列,命名为LoERF4;通过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LoERF4的基因结构和理化性质等进行分析;利用荧光定量qRT-PCR技术检测LoERF4基因在小鳞茎休眠解除过程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通过克隆得到LoERF4基因全长,该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为606 bp,编码201个氨基酸,含有1个典型的保守AP2结构域;蛋白相对分子量约为21.52 ku,理论等电点为6.43,为亲水性蛋白,没有跨膜结构。qRT-PCR分析结果显示:在西伯利亚小鳞茎休眠解除过程中,该基因的表达量在第20天小鳞茎休眠解除、开始萌发时极显著升高。【结论】在百合中克隆得到的LoERF基因可能是参与调控百合小鳞茎休眠解除进程的关键因子之一。
关键词: 百合(Lilium spp.) LoERF4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高山高原蔬菜十大主推技术(二) 高山高原娃娃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中国蔬菜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高山高原娃娃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穴盘集约化育苗、标准化种植、田间管理等,配合增施有机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核心措施,有效降低了化肥、农药的用量,解决了高山高原娃娃菜品质差、产量低、效益不高等问题。


追施尿素对云南省冬小春马铃薯'云薯902'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马铃薯 》 2022
摘要:为研究追施尿素量和施用时间对‘云薯902’块茎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种‘云薯902’为材料,‘丽薯6号’为对照,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尿素(N 46%)为氮肥,于2018~2020年在云南玉溪和建水实施。玉溪试验点分别设置0(CK)、150、300 kg/hm~2尿素施用处理,第1年试验不设重复,第2年试验设3次重复。建水试验点第1年分别设置0(CK)、225、300和375 kg/hm~2尿素施用处理,第2年分别设置0(CK)、225、300 kg/hm~2尿素施用处理,采用方差分析研究块茎产量与农艺性状,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其种植效益。在冬小春作区出苗后(出苗率75%)30 d内增施尿素处理可以使‘云薯902’株高、分枝数、地上部茎叶产量、单株结薯数和单个块茎重较对照(CK)分别增加8.6%,25.0%,35.8%,8.6%,29.1%(2点2年平均,其中玉溪试验点第2年的单株结薯数和单个块茎重数据未调查),最终使‘云薯902’大薯率增加10.3%,块茎产量增加26.3%,种植户的收益平均增加17 946元/hm~2。但是以增施150 kg/hm~2(玉溪试验点)和225 kg/hm~2(建水试验点)尿素的效果最佳,超过该用量产量虽增加但是施肥效率不高。在出苗30 d后增施尿素则起到相反的作用,如在建水试验点第2年试验由于追施时间为2020年3月20日,属于结薯后期,追施氮肥反而不利于块茎膨大,最终导致减产。


云南高原湖泊水葱克隆生长与有性繁殖特征及影响因子
《广西植物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掌握挺水植物克隆生长与有性繁殖参数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及环境因子对植物繁殖的影响路径,该文利用云南高原的立体地形,通过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探讨6个湖泊共有挺水植物水葱(Schoenoplectus tabernaemontani)的克隆生长、有性繁殖的地理差异和变化规律以及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密度、株高、基径等克隆生长参数,以及结实率、穗生物量及其投资比、种子产量、活性种子数等繁殖参数在不同地理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地上生物量无显著差异.(2)密度、株高、结实率、穗生物量及其投资比等参数具有显著的经纬度、海拔地带性分布特征,其中密度随纬度和海拔的增加而增加、随经度的增加而减小,而株高、结实率、穗生物量及其投资比随纬度和海拔的增加而减小、随经度的增加逐渐增大.(3)暖月和冷月均温,土壤全氮、全磷是影响水葱克隆生长(密度、株高)的关键因子,其中暖月均温影响最大,年均降水、土壤有机碳是影响水葱有性繁殖的关键因子,其中年均降水影响最大.综上认为,气候因子(暖月均温、冷月均温和年均降水)是影响云南高原湖泊湖滨带植物水葱生长和繁殖的主要因子.


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的柱头活力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旨在明确小麦不育系柱头活力的变化规律,为杂交小麦高产制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4个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为研究材料,第1朵小花开颖进行套袋并连续21 d饱和授粉,通过调查研究杂交结实率探讨4个小麦不育系柱头活力的差异。【结果】4个小麦不育系柱头活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柱头活力从高到低依次为K456S>K64S>K78S>K43S,K64S和K456S柱头活力开颖后第5天达到峰值,而K78S和K43S开颖后第3天达到峰值。4个不育系柱头活力持续时间无显著差异,都可达15 d,但高柱头活力(结实率>80%)的持续时间存在明显差异,K78S(9 d)>K64S(7 d)>K456S(5 d)>K43S(3 d)。K64S柱头活力在大田环境下显著高于温室,最高杂交结实率提高17.58%,平均杂交结实率提高13.83%;2种环境下柱头活力持续时间无差异,均为17 d,但高柱头活力持续时间大田环境下比温室长2 d,为9 d。【结论】4个不育系都有较高的杂交结实率,但达到最高杂交结实率的授粉时间不同,高柱头活力持续时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不同不育系其柱头活力变化规律存在差异。开花期适宜的温度、湿度环境有利于提高不育系最高杂交结实率(柱头活力)和高柱头活力持续时间,进而提高制种的结实率和产量。
关键词: 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 两系杂交小麦 柱头活力 杂交结实率


云南甘蔗产业智慧管理与生产大数据系统的研发
《甘蔗糖业 》 2022
摘要:虽然云南省甘蔗产业信息化系统发展多年,但由于数据通用性差、碎片化严重;数据采集、共享困难;数据处理深度不足等原因制约了数字化的发展.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针对云南甘蔗产业研发了智慧管理与生产大数据系统,该系统具有数据共享、实用易用;运行稳定、安全保障;技术领先、扩展兼容的特点.该系统的运行可以为政府规划、企业决策和蔗农种植提供数据依据,促进云南省甘蔗产业数字化的发展,也可以为其他省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甘蔗产业;数字化;数据库;遥感;智慧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