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335条记录
马铃薯A病毒云南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根据马铃薯病毒A(Potato virusA,PVA)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的一对引物,以带病毒植株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得到长约800 bp的目的片段。将目的片段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并进行了序列测定,测得全长为807 bp的PVA CP基因。测序结果与PVA其他分离物CP基因序列比较,其氨基酸同源性最高可达98.5%。根据GenBank中PVA CP氨基酸序列建立了病毒的系统进化树并对PVA不同分离物CP氨基酸序列差异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马铃薯A病毒 云南分离物 外壳蛋白基因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马铃薯主要栽培品种的孤雌生殖诱导研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6 CSCD

摘要:利用孤雌生殖诱导的方法对13个云南马铃薯主要栽培品种的双单倍体诱导频率进行研究,诱导获得27株马铃薯双单倍体。不同的四倍体母本影响着双单倍体诱导的频率,C、云选2号和Spunta等3个品种的诱导频率较高,可作为优良的双单倍体诱导亲本加以利用。从IVP101的自交后代中筛选出O01-9-3和O01-9-10两个比对照优良的授粉者,它们的诱导率分别为13.33/100果和7.14/100果,远高于对照IVP101的2.05/100果。

关键词: 马铃薯 孤雌生殖 诱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双高”甘蔗生产与发展

中国糖料 2006

摘要:从自然生产条件、龙头企业状况和产业经济效益3方面论述了云南省“双高”甘蔗发展的优势条件。分析了现阶段“双高”甘蔗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甘蔗产业科技落后、蔗园建设投入不足、加工企业规模较小,产品单一。从“双高”甘蔗优势产业带建设,甘蔗种子工程体系,“双高”甘蔗科技、甘蔗产业化经营发展与科技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双高”甘蔗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双高”甘蔗 生产 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疣粒野生稻34个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13个ISSR引物对云南省分布的疣粒野生稻(Oryza meyerianaBaill.)34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检测到135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为80.36%。在居群水平上,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2666和0.4028。把云南疣粒野生稻34个居群分别按照行政区、经纬度、河流流域和海拔划分成不同类型,计算它们的Na、Ne、H、I和PPB各项数值,发现疣粒野生稻遗传多样性以思茅市最高,临沧、西双版纳次之,保山、德宏最低;太平洋水系澜沧江中下游海拔较高的疣粒野生稻居群多样性较丰富。可将云南疣粒野生稻分为两大群,一大群是思茅地区的材料,另一大群包含德宏、临沧、西双版纳地区的材料。最后讨论了疣粒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疣粒野生稻 居群 遗传多样性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标记 种质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温敏核不育系水稻在不同海拔条件下的育性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6 CSCD

摘要: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在云南省水富县300 m,700 m两个海拔试点上,对8份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材料的育性表现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不同材料间的育性表达随光温变化呈现出多样性;同一核不育系的育性一般均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随播期的延迟而升高。并对材料的温敏时期作了分析。

关键词: 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育性转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0个引进亚麻品种在云南的纤维产量和品质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报道2003年至2004年10个引进亚麻品种在云南省8个试验点的纤维产量和品质测定结果。3个国外品种的长麻率、总麻率、纤维产量明显高于国内品种;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地点间、不同品种间纤维产量差异显著。10个亚麻品种的平均分裂度变幅为344~407公支,平均断裂强力变幅为200~248 N,平均可挠度介于49.6~56.6 mm;同一品质指标在不同试点的变幅较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正麻品种间的纤维品质差异不显著,地点间的纤维品质差异显著。

关键词: 亚麻 品种 纤维产量 分裂度 断裂强力 可挠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强生物能源产业研究的若干建议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中国生物能源产业的现状是,目前国内有燃料乙醇的生产,但需国家补贴,而生物柴油,由于中国目前仍大量进口食用植物油,非食用油麻疯树的种植和加工效益尚不十分明朗,尚无规模化生产.据此,提出如下建议:加强战略性方向性研究,以便对新型能源作物的效益进行充分的比较,解决应该如何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来发展生物能源产业的问题;通过加强能源作物的育种和栽培研究,以提高原料生产的效益,如通过育种、栽培实现麻疯树的合理雌雄花比例和理想的株形来提高产量;以建立生物能源生产试点企业的方法,对新型能源作物的加工效益进行研究,并寻找提高效益的方法.

关键词: 生物能源 产业 效益 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双低杂交种云油杂2号的选育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油杂2号是利用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两用系99F121AB与恢复系99F1549C杂交筛选出的优势组合,表现杂交优势强,植株繁茂,根系发达,早熟,适应性广,高产稳产,芥酸含量0.16%,硫甙含量22.86μmol/g,含油量45.53%,恢复株率95%以上。2003—2004年云南省秋播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3 570.9kg/hm2,比对照品种花油3号增产29.13%。最高单产达到5 944.5kg/hm2。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双低 杂交种 隐性核不育 云油杂2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省级农科院在地方农业科技发展中的领军作用

农业科技管理 2006

摘要:简析了省级农科院在地方农业科技发展中重要作用及优势后,提出应从:1.积极调整管理体制,加强创新能力建设;2.加强地方适应性新品种引进研发以及实用技术创新力度;3.强化农业科技服务等方面采取措施,充分发挥省级农科院在地方农业科技发展中的领军作用。

关键词: 农业科技 省级农科院 领军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风蜡花生产栽培技术

农村实用技术 200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