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洛神花-山楂复合果酱的工艺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22 CSCD
摘要:通过研究原生态花果酱的最佳工艺,为新鲜洛神花和山楂果食用开发提供新思路。以鲜洛神花、鲜山楂果为主要原料,研究不同粗细程度、纯净水添加量和加热温度对洛神花感官品质的影响,及不同烫漂时间、软化温度、软化时间对鲜山楂果果泥感官品质的影响,并采用L9(3~4)正交试验研究调制花果酱时鲜洛神花花泥和鲜山楂果果泥比例、蔗糖和果葡糖浆添加量,筛选最优配方。结果表明,新鲜洛神花在胶体磨的转速为2000 r/min打浆,粗细均匀、顺滑度好;当料水比10:2、温度45℃时,熬制的洛神花原酱感官品质最佳。新鲜山楂果在水温95℃、烫漂20 min时,果皮、果核、果肉比较容易分离;鲜山楂果果肉软化温度60℃、时间持续20 min时,果泥形成速度快且口感和香气宜人。
关键词: 花果酱 关键工艺 品质 新鲜洛神花花萼 新鲜山楂果


小贯小绿叶蝉发生规律及黄板悬挂朝向对其的诱集效果
《湖北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2016—2021年田间定点调查,研究茶园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 Matsuda]发生规律及黄板悬挂朝向对其诱集效果.结果表明,小贯小绿叶蝉全年大多有2个发生高峰,第一个高峰在5月中旬至7月上旬,第二高峰在9月上旬至10月下旬,少数年份仅有一个高峰,发生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成虫占比少于若虫;不同悬挂朝向黄板诱杀效果为南北向>北向>东西向>东向、西向和南向.
关键词: 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 Matsuda] 发生规律 黄板 悬挂朝向 诱集效果


云南野生甜茶与云抗10号特征化学成分测定及对比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云南野生多穗柯甜茶和云抗10号的特征化学成分及差异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等方法测定了两者制成的蒸青茶样和红茶样品的常量生化成分和特征甜味成分.并结合国标感官审评方法,明确了野生甜茶特异甜味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同时对比分析了野生甜茶与云抗10号制成相对应茶样的内含成分与感官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云南野生甜茶含有的特异甜味成分为二氢查尔酮类化合物,其蒸青样中含量达到11.26%,同时还含有一定量的氨基酸、水溶性糖与多糖,而不含云抗10号中山茶科植物特有的茶多酚、茶氨酸和咖啡碱.甜茶中酪氨酸、脯氨酸、天冬氨酸等几种氨基酸的含量显著高于云抗10号;试验茶样中不但含有较多的钾、钙、镁、磷等常量元素,还含有铁、锌、锰、铜、铬、镍等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保健价值.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云南野生甜茶制成不同茶类在汤色、香气和滋味等方面都与传统大叶种茶类有较大差异,其滋味主要表现为甜醇甘爽,具有甘草的香气与清甜滋味.本研究初步明确了云南野生甜茶的常量生化成分与特异甜味成分,并与云南代表性茶树品种云抗10号进行了内含成分与感官品质的差异对比分析,两者在化学成分与感官品质上均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云南野生甜茶;云抗10号;二氢查耳酮;红茶;高效液相色谱(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


低纬高原甘蔗中后期灾害性真菌病害发生为害调查分析
《农学学报 》 2022
摘要:为了明确甘蔗中后期灾害性真菌病害种类及灾害特性,对云南蔗区中后期灾害性真菌病害发生分布和品种抗性进行调查鉴定,在成熟期称量和测定甘蔗产量、糖分及损失率.结果表明,云南蔗区中后期灾害性真菌病害有梢腐病、褐条病、锈病3种,梢腐病菌为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和Fusarium proliferatum,褐条病菌为Bipolaris setariae,锈病菌为Puccinia kuehnii和Puccinia melanocephala;'桂糖11-1076'、'闽糖12-1404'、'福农09-2201'、'福农09-71111'、'桂糖06-1492'、'桂糖08-1180'、'云蔗11-1074'、'桂糖06-2081'、'桂糖08-1589'、'粤甘48号'、'柳城09-15'、'云蔗05-51'、'云蔗11-1204'、'福农07-3206'等新品种高度抗病.梢腐病、褐条病和锈病实测产量损失率平均为38.43%、25.6%、24.9%,甘蔗糖分平均降低3.54%、2.82%、3.11%.本研究明确了低纬高原甘蔗中后期灾害性真菌病害种类及灾害特性,为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乙唑螨腈在桑园红蜘蛛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中国蚕业 》 2022
摘要:乙唑螨腈是一种新型丙烯腈类杀螨剂,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二斑叶螨(Tetranychius urticae)等桑园主要红蜘蛛的各发育阶段都有很高的毒杀作用,其对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雌成螨毒力分别是炔螨特的171.14倍和615.89倍.田间使用有效成份含量在50~100 mg/L时可有效防治各种作物上的害螨,且对家蚕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对家蚕皓月B的3龄起蚕连续添食用3 000.00、1 500.00、750.00、375.00、187.50、93.75 mg/L乙唑螨腈药液浸渍处理的桑叶至上蔟结茧,其间家蚕无中毒死亡,除了 3 000.00、1 500.00、750.00 mg/L乙唑螨腈药液处理的全茧量和茧层量显著低于对照外,其他各处理的结茧性能不受影响.因此,乙唑螨腈在桑树红蜘蛛的防治上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乙唑螨腈 桑树 朱砂叶螨 二斑叶螨 交互抗性 降解性 安全性


植物诱抗剂AHO联合茎尖培养脱除马铃薯S病毒和马铃薯Y病毒
《植物保护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植物诱抗剂3-丙酮基-3-羟基羟吲哚(3-acetonyl-3-hydroxyoxindole, AHO)联合茎尖培养从试管苗中脱除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Y病毒(PVY)的方法和效率。取PVS侵染的‘定薯3号’和‘定薯4号’以及PVY侵染的‘靖薯3号’和‘靖薯4号’的壮芽,茎尖剥离后培养至4~5个叶片,用100 mg/L植物诱抗剂AHO水剂喷施试管苗,每隔2 d喷施一次,共3次,末次喷施2 d后取茎尖剥离培养,获得再生试管苗。用电子显微镜负染色、ELISA、荧光定量RT-PCR检测再生试管苗的带病毒情况。结果显示,AHO对4个品种的马铃薯试管苗生长无影响,用AHO处理后再茎尖剥离培养,脱毒率均高于未处理的对照;检测结果还显示AHO处理的马铃薯再生苗的带毒量也低于未处理的对照,且随处理次数增加带毒量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植物诱抗剂AHO联合茎尖剥离培养方法可以提高脱除PVS、PVY的效率,获得无病毒核心苗。
关键词: 3-丙酮基-3-羟基羟吲哚 茎尖培养 马铃薯S病毒 马铃薯Y病毒 病毒脱除


甘蔗不同堆放时间对红糖品质的影响
《甘蔗糖业 》 2022
摘要:为了解甘蔗不同堆放时间对红糖的品质的影响,通过在不同堆放时间,对2种甘蔗(柳城03-1137和ROC21)的蔗汁及红糖的蔗糖分、还原糖分、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总量、多酚含量、pH值及红糖水分、色泽、感官评定、硬度指标进行分析研究.ROC21制成的红糖蔗糖分随着堆放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其中0~10天时下降率最高,还原糖分上升较多;在堆放时间5~10天时硬度变化最大,口感由硬变绵柔温润.柳城03-1137较ROC21变化较小,糖分转化慢.2个品种甘蔗汁和红糖游离氨基酸总量差异显著,多酚含量随着堆放时间的延长,呈增加的趋势.工厂想要绵柔温润的红糖,需控制其硬度在8000 g以下,蔗糖分80%左右,还原糖分10%以上为宜.在合适的时间,选择糖分转化较快的甘蔗品种优先入榨,且最长堆放时间不超过20天.


秦艽专用肥料田间试验
《云南农业科技 》 2022
摘要:为提高云南丽江地区传统人工种植中药材粗茎秦艽的产量和品质,本试验基于粗茎秦艽在生长中对氮磷钾肥及微元素肥的需求,合理配制秦艽专用活化矿物腐植酸和聚合磷微粒肥的配套用肥.通过试验表明,处理3秦艽专用优质矿源腐植酸加聚合磷微粒肥(N∶P2O5∶K2O=19∶15.5∶18+TE)、处理1活化矿源腐植酸有机-无机复混肥(N∶P2O5∶K2O=15∶5∶7)、处理4秦艽专用优质矿源腐植酸加聚合磷微粒肥(N ∶P2O5 ∶K2O=10 ∶42.5 ∶5+TE)、处理2秦艽专用优质矿源腐植酸加聚合磷粉状肥(N∶ P2O5 ∶K2O=16.5∶45∶0+TE)比处理 5(CK)(N∶P2O5∶K2O=5∶28∶30+农家肥45000 kg·hm-2)分别增产 48.56%、21.88%、18.28%和7.90%;对试验样品内含物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总含量进行测定,处理1、2、3、4秦艽专用肥及处理5(CK)秦艽内含物龙胆苦苷(C16H20O9)和马钱苷酸(C16H24O10)总含量分别为9.595%、8.226%、8.956%、9.125%、10.264%,都超过药典要求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总含量不低于2.5%的指标3倍以上.


不同外源物质对百香果生长及矿质养分含量的影响
《经济林研究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筛选促进百香果生长并利于其果实矿质养分积累的外源物质.[方法]以'台农1号'百香果嫁接苗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喷施多效唑(PP333)600倍液、0.3%的磷酸二氢钾(KH2PO4)溶液、40 mg/L的赤霉素(GA)溶液和清水(对照)4个处理,每10 d喷1次,共3次,观测百香果植株的节数量和节间长度,对主蔓长、茎粗、开花数量和挂果数量进行动态监测,在盛果期分析果实品质并测定叶片和果实的矿质养分含量,探究不同外源物质对百香果植株生长发育、果实品质和矿质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喷施PP333可显著抑制百香果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P<0.05),主蔓长和节间长度分别缩短了38.55%和44.05%,整个观测时期的花量和果量均有所减少,单株总产量下降53.65%.喷施KH2PO4和GA可以促进主蔓生长,使花、果量分别增加了19.26%和23.71%.此外,喷施KH2PO4可显著提升百香果的果实品质(P<0.05),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0.73%,可滴定酸含量比对照低0.17%.喷施不同的外源物质均能影响百香果对矿质养分的吸收,对大量元素吸收的影响尤为明显.喷施PP333、KH2PO4和GA后,果实和叶片中N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喷施PP333后,百香果叶片P含量显著升高,叶片K、Zn含量以及果实K、Zn、C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喷施KH2PO4后,叶片P、K、Mg含量以及果实K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喷施GA后,叶片Ca含量、果实P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处理中,叶片和果实中微量元素Fe和Cu的含量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喷施0.3%的KH2PO4溶液可有效促进和平衡百香果对养分的吸收,促进植株生长,提高产量,改善果实品质,在生产实践中推荐使用.
关键词: 外源物质;百香果;产量;品质;矿质养分


杀菌剂对甘肃省荞麦主要病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草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病害严重影响了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的产量和品质,为明确荞麦主要病害的防治药剂,本研究以甘肃省荞麦的6种靶标病原菌和7种高效低毒的杀菌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对链格孢叶斑病(Alternaria alternata)、葡萄孢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葡萄孢斑点病(Botrytis polygoni)、离蠕孢叶枯病(Bipolaris zeae)、轮斑病菌(Didymella rhei)和匍柄霉褐斑病(Stemphylium vesicarium)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的杀菌剂分别为80%代森锰锌(EC50:?0.0304?mg·L?1)、80%多菌灵(EC50:?0.0490?mg·L?1)、80%代森锰锌(EC50:?0.0525?mg·L?1)、20%苯甲·咪鲜胺(EC50:?0.0418?mg·L?1)、40%嘧霉胺(EC50:?0.?0684?mg·L?1)和80%代森锰锌(EC50:?0.0105?mg·L?1).80%代森锰锌对其中5种病原菌(链格孢叶斑病菌、灰霉病菌、葡萄孢斑点病菌、轮斑病菌和匍柄霉褐斑病菌)都表现出了较强的抑制作用.本研究筛选了甘肃荞麦病害的防治药剂,为荞麦病害的绿色防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荞麦;叶斑病;灰霉病;褐斑病;叶枯病;代森锰锌;有效中浓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