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丽江产粗茎秦艽溯源及道地药材初加工方法评价
《药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种质来源、药材产地及其产出药材的加工炮制方法,是临床优质药材(饮片)生产的基本要素.秦艽为多来源品种,云南丽江为其基原之一——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道地药材产区.在药材传统栽培区确定试验样地,对所产药材进行加工炮制处理,即分别在产地、饮片厂进行平行初加工,分为切片或不切片(原个子)两大类,发汗处理或不经发汗处理,干燥方式为自然晾晒或加热烘干.分别测定其指标性成分,构建HPLC指纹图谱;同时,在课题组前期物种分类学鉴定及遗传背景分析基础上,筛选DNA片段,测定各加工炮制组药材样品以及丽江产野生植株的相关序列,以构建云南丽江道地产区药材的DNA条形码.结果 显示:①试验样地样品及野生植株均为龙胆科龙胆属粗茎秦艽G.crassicaulis;②共得到270条trnC-GC A-petN、atpB-rbcL、psbN、ndhB-rps7及ycf1相关序列,丽江产栽培品分3个基因型,其中Ⅲ型与野生居群共享,由此构建云南丽江产粗茎秦艽(野生与栽培品)的DNA条形码;③各组马钱苷酸、龙胆苦苷的总含量均大于《中国药典》规定的2.5%;④HPLC指纹图谱中,确定9个共有峰,各组内相似度均大于0.999;⑤PCA得分图中,所有切片样品聚为一簇;而原个子样品分布较为分散.本工作可为生产临床质量稳定且优的秦艽药材(饮片)、多来源中药品种的科学评价及道地药材溯源及生产等提供科学资料.
关键词: 粗茎秦艽;道地药材;加工方法;DNA条形码;HPLC指纹谱


基于不同深翻年限土壤团聚体空间分异与稳定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深翻年限下土壤团聚体在不同土层深度的空间变异和稳定性.[方法]以云南祥云蔬菜连作土壤为对象,基于深翻年限(2014-2020年)对0~20、20~40、40~60 cm 土层深度土壤团聚体进行连续采样监测.分析不同土层深度在不同深翻年限下的土壤团聚体含量变化、粒径分布格局、稳定性差异情况.[结果]>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R0.25较>0.25 mm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DR0.25对深翻作用的响应更为敏感,受深翻作用,WR0.25明显低于DR0.25;WR0.25总体呈随深翻年限的增加而增加,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在0~20 cm 土层随深翻年限增加总体变化不明显,20~40 cm 土层随深翻年限增加呈逐渐增大的趋势,40~60 cm 土层MWD在深翻1~5年表现为随深翻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深翻6~7年后MWD逐渐降低;团聚体破坏率(PAD)表现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随深翻年限增加而降低的趋势;WR0.25、PAD、MWD三者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其中WR0.25与PAD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 =-0.750;WR0.25与MWD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866;PAD与MWD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795.[结论]深翻措施直接作用于土壤团聚体结构,团聚体含量组分重组导致原生耕作土壤层次分异,层次分异表现为表层和底层两级分化,水稳性团聚体组分变异较大,层次发生响应更为敏感.深翻作用使土壤表层与底层实现空间位移、混匀,致使各土层原有层次分异趋于同质化,随深翻年限的增加,土壤团聚体分布格局逐渐趋同,稳定性逐渐增加.


云南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之路
《云南农业 》 2022
摘要:云南电商的发展起步艰辛,物流短缺、基础落后、远离消费城市等各种短板明显,2013年“云南电商谷”落地,激发了云南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热潮。2019年直播元年的到来,催生了云南本土带货网红,随着特色农产品电商销售份额的逐年增加,形成了专业的电商县,2020年云南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到283.77亿元。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电商万能化、自由化、独特化及电商办全席的误区,正确认识特色农产品与电商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特色农产品电商在区域三产融合中的作用及大宗与小宗特色农产品电商化的内在联系,正确处理云南特色农产品与民族特色的有机结合,才能促使特色农产品电商化良性发展。


可用作茄果类蔬菜嫁接砧木的云南野生茄子资源-苦子
《上海蔬菜 》 2022
摘要:嫁接是预防茄果类蔬菜土传病害及克服连作障碍的有效手段.苦子为云南野生茄子,根系发达,适应性和抗病抗逆性强,可作为茄果类蔬菜的嫁接砧木.为了解苦子的生物学特性及与主要茄果类蔬菜的嫁接效果,作者开展了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苦子作砧木嫁接茄子、番茄、辣椒,嫁接苗移栽后成活快、耐低温霜冻、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茄子嫁接苗成活率80%以上,番茄嫁接苗成活率40%左右,辣椒嫁接苗成活率较低.苦子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茄果类蔬菜嫁接砧木,应完善嫁接技术以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资源.


滇牡丹PdANR基因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北方园艺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不同时期不同花色的滇牡丹花瓣为试材,采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PdANR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PdANR蛋白的结构特征及理化性质,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PdANR基因在各色组织间的表达模式,以期为滇牡丹原花青素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PdANR基因含有一个1 011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FR),编码336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量为36.46×10~3 g·mol-1,等电点为8.82,半衰期为30 h,不稳定指数为29.56,疏水指数为0.071,推测其为疏水性的稳定蛋白。同时,亚细胞预测显示该蛋白在细胞外中的分值最高。系统进化树表明,ANR蛋白具有明显的种属特性,其中PdANR蛋白与其它科植物的亲缘关系都较远。qPCR结果表明PdANR基因在花瓣、萼片及花药中均有表达,花瓣中的表达量会随着组织的发育而显著减少。


东亚农民合作组织的合并演绎对我国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发展的启示
《安徽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基于中国农业合作社联合社发展现状,结合对东亚农业的发展和东亚地区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省农业合作组织(日本农协、韩国农协和中国台湾省农会)发展历史、综合功能和合并演绎的分析,从法律政策与制度建设、架构体系和组织方式、强势政府指导、业务范围与发展方向展开东亚农业合作组织合并的经验做法研究.提出我国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发展坚持党的领导服务乡村振兴、鼓励农民合作社联合合作、提升农民合作社联合规范化水平和强化联合社政策扶持指导服务的对策建议.


云南省马铃薯新品种及主要资源品系的疮痂病抗性评价
《作物研究 》 2022
摘要:为筛选具有疮痂病抗性的马铃薯品种及资源,2018年和2019年,利用自然病圃研究法分别对77份和127份云南省马铃薯新品种及主要资源品系材料进行疮痂病抗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18年,品系D103属于抗病材料,品系C6、D113、D105、D174、D67和D106属于中间型材料;2019年,品系D190、D103、D177、D207、D82、D24、D9、D48、D115、D195属于抗病材料,品系D81、D8、D124、D199、D197、D67、D113、D78、D109、D65、D50属于中间型材料,其余品种及品系均为感病和高感材料.两年试验中,品系D103均表现出稳定抗病性,可作为亲本材料进行疮痂病抗病育种杂交组合创制;其余抗病材料如D190等,对其抗病性可继续进行评价,同时可利用其配制杂交组合,为云南省开展马铃薯疮痂病抗病育种工作奠定基础.


推动云南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
《创造 》 2022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产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调研组围绕“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深入丽江市华坪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