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水稻品种原生质体培养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01 CSCD
摘要:采用KPR和R2 培养基进行水稻原生质体培养。日本晴、楚粳 8号、云粳 9号、大白谷和元江普通野生稻先后获得了原生质体培养的成功 ,除日本晴外 ,其余品种均为首次报道。品种间绿苗再生率有显著差异 ,日本晴最高 ,大白谷最低。同一品种不同的愈伤组织间 ,分化率有很大差异 ,有的愈伤组织极易分化出绿苗 ,有的不能再生出绿苗 ,说明分化前的预培养非常重要。N6分化培养基的再生绿苗率极显著地高于MS。配方为N6+葡萄糖 2 0 g/L +蔗糖 30 g/L +IAA0 2mg/L + 6 BA0 5mg/L +Agarose 110 g/L的培养基 ,分化率最高 ,按初次接种的愈伤组织块计 ,每块平均再生绿苗 1 4苗。酶解原生质体量的多少 ,与愈伤组织在N6+ 1mg/L 2 ,4 D的液体培养基中悬浮培养时间的长短有关 ,悬浮时间较长则易于获得较多的原生质体。日本晴的再生植株中 ,有两株从移栽到抽穗仅 4 5d ,有可能是极早熟的变异株 ,有些植株的粒型和稃毛也有明显变异 ,对鉴定和利用变异的植株具有现实意义。


中国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1 CSCD
摘要:通过水仙组织培养已建立起 2类基因转化受体系统 .一类是适合于基因枪转化的愈伤组织再生系统 ,另一类是适合于农杆菌介导转化的外植体直接诱导生长系统 .愈伤组织的诱导形成以培养基MS + 0 .1~0 .3mg/L 2 ,4-D + 0 .2~ 0 .5mg/LNAA为宜 ;外植体在培养基MS + 4mg/LKT + 0 .1mg/LNAA中直接诱导生长 ,可获得较高的成苗率 .


烤烟矿质营养分布的因子分析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烤烟的B营养及B K交互作用 ,进行了烤烟生长期间不同施K、施B肥的盆栽试验。在两个生育期测定根、叶不同部位 1 0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 ,并对试验结果作了因子分析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一个四因子模型解释了试验数据总方差的 92 1 % ,1 0种矿质元素划分为有确切意义的公因子—微量元素营养因子、常量元素营养因子、磷因子和硼因子。矿质营养分布方式主要受植株部位、施K量及两者交互效应的显著影响。根部有较高的微量元素浓度分布 ,叶部有较高的常量元素浓度分布。多施K肥可适当提高烟叶含K量 ,也可抑制叶片中的Ca、Mg、S含量 ,减小P营养。K充足时 ,多施B肥有可能增加根部微量元素营养。高B、高K会影响植株对P、B的吸收。


COUNTER 10%颗粒剂防治甘蔗害虫的田间药效
《甘蔗 》 2001
摘要:COUNTER 10 %颗粒剂对甘蔗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3 - 5月份结合甘蔗松、培土 ,每公顷施 COUNTER 10 %颗粒剂 2 0、2 5、3 0 kg,对蔗龟的防效达 85.79%以上 ,对蔗螟的防效在 80 %左右 ,可作为蔗龟、蔗螟防治中的轮换用药。田间使用每公顷以 2 0 - 2 5kg为宜
关键词: COUNTER10%颗粒剂 蔗龟 蔗螟 防治


户级水平大田作物多样性与经济关系分析
《云南植物研究 》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以昆明市官渡区双哨乡双桥自然村为调查点 ,采用参与性生物多样性评估 (ParticipatoryBiodiversityAp praisal,简称PBA)方法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该村 1 0 0户农户的调查分析表明 ,在 1 0 0户农户利用大田作物品种作为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的有 94户 ,利用的大田栽培物种 1 8个 ,品种 5 2个。农户利用品种的数目与家庭种植业收入存在相关性 ,以利用 7个品种的第 7类农户的种植业收入较高 ,是农户平均种植业收入的 1 5倍 ,同时第 7类农户间利用品种的搭配模式不同 ,农户间的经济效益也不同 ,最佳模式为红大烟 +鲁三 2号 +五月桃 +83-1 +脱毒洋芋 +小甘蓝莲花白 +蚕豆 ,农户间持有和利用品种的相似性较小 ,而差异性和多样性较大


转查耳酮合酶基因矮牵牛共抑制的研究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查耳酮合酶是花色素合成途径的一个关键酶. 将查耳酮合酶基因(chalcone synthase A, chsA)导入矮牵牛(Petunia hybrida)后, 转基因植株的外源与内源chsA基因一起发生共抑制, 导致花色改变. 将b-葡糖苷酸酶基因(uidA)连在chsA基因下游形成融合基因, 通过土壤农杆菌介导的途径转化矮牵牛. 利用GUS组织染色检测到共抑制的发生具有发育特异性, 在花组织发育时期开始发生, 发生的起始需要内源基因与外源基因的相互作用. RNA原位杂交实验表明, 共抑制的发生没有组织特异性, 且初步表明共抑制发生后, RNA可能是在细胞质中发生降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