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干燥方法对三七药材外观性状与内在结构及其品质的影响
《中草药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揭示不同初加工干燥方法(阴干、晒干、冻干及热风干燥)对三七药材外观性状和内在结构及其品质的影响规律,为筛选适宜三七产地初加工的干燥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比较阴干、晒干、冻干及热风干燥对三七的干燥速率和干燥后三七药材的复水速率、外观性状、折干率、密度、灰分、醇提物和内在成分(三七素,皂苷类成分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Rb1、Rd、Re,以及还原糖、总糖)含量的影响。结果鲜三七采用阴干法干燥,干燥速率缓慢,耗时约473 h,但药材外观品质较优,质地坚实,复水速率慢,且总皂苷、三七素等内在成分含量均较高。经晒干法处理后,三七药材干燥速率也较缓慢,但因干燥周期长,药材淀粉、糖分等分解较多,致使三七药材断面泛白部分明显。鲜三七采用热风干燥时,干燥速率加快,耗时大幅缩短,其中40℃低温干燥时药材外观性状与阴干法具有相似性,干燥后药材质地较坚实,除三七素含量有所降低,皂苷成分与阴干法无明显差异;而50℃与60℃高温干燥,由于脱水速率过快导致三七药材空心不坚实,复水速率快,并导致鲜三七内容物外溢产生糖焦化现象,药材断面颜色随烘干温度升高变成棕褐色,并促使淀粉分解,总糖与还原性糖含量明显升高。冻干法干燥的药材复水速率极快,内部质地松泡多孔,质地变轻,但其皂苷成分和三七素等有效成分最高。结论从外观性状、药效成分含量及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阴干法处理后的药材质地坚实,内部结构紧密,外观性状较好,且药效成分含量较高,三七药材的产地加工方法以阴干为宜;若药材加工量大,需缩短干燥加工时间,三七药材产地加工可以采用40℃左右的热风干燥工艺,其干燥加工药材接近阴干法处理;若进行三七中药效成分等提取物的生产,可以适当采用冻干法进行三七干燥。
关键词: 三七 产地加工 干燥方法 皂苷 三七素 干燥速率 阴干 晒干 冻干 热风干燥 复水速率 密度 灰分 醇提物 三七皂苷R1 人参皂苷Rg1 人参皂苷Rb1 人参皂苷Rd 人参皂苷Re 还原糖 总糖


云南省大理州烟草疫霉交配型及甲霜灵敏感性研究
《中国烟草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大理州烟草疫霉的群体结构和抗药性水平,采用对峙培养法和含药平板法研究了2013—2014年大理州烟区烟草疫霉的交配型和对甲霜灵敏感性。结果表明,测定的大理州烟区的150个烟草疫霉菌株全部为A2交配型,未发现A1或A0交配型;263个烟草疫霉菌株对甲霜灵的EC_(50)值分布于1.0829~33.6227 mg/L,平均EC_(50)为8.7599±0.0358 mg/L。大理州烟草疫霉菌株对甲霜灵的敏感性差异显著,敏感、中抗和抗性菌株在群体中的比例分别为14.83%、52.85%和32.32%。大理州烟草疫霉在其侵染循环中主要进行无性繁殖,病原菌对甲霜灵的抗药性水平较高,中抗和抗性菌株分布广泛,亟需加快其他新型高效安全替代制剂的筛选和应用。


大蜡螟触角转录组及嗅觉相关基因分析
《应用昆虫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innaeus是世界范围内蜂群中普遍存在的害虫,给世界养蜂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本研究旨在建立大蜡螟触角转录组数据库,挖掘大蜡螟嗅觉相关基因,为今后利用嗅觉基因靶标防治大蜡螟提供分子生物学信息数据。【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TM 2500)对大蜡螟触角进行转录组测序和组装,通过筛选转录组数据库,鉴定出嗅觉相关基因。【结果】成功构建了大蜡螟触角转录组,经序列拼接获得188 278条unigenes,平均长度为781 bp,N50为1 161 bp。使用BLAST软件将大蜡螟触角unigenes序列与7大公共数据库比对,共注释到108 047条unigenes,其中NR数据库注释的unigenes最多,为78 746条,占41.82%,且NR注释的大蜡螟unigenes中与家蚕Bombyx mori类似基因最多,为18.4%。将unigenes与GO数据库比对发现,共有69 794条unigenes注释到GO数据库中,按照其所参与的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对其进行GO功能分类,共含有55个亚类,其中参与结合和催化功能及代谢过程的unigenes比例较大;KEGG代谢途径分析表明,14699条unigenes形成231条代谢通路,其中被注释在信号传导通路中的unigenes最多,为2 401条,占16.33%。进一步基因注释分析,鉴定得到226个候选嗅觉相关基因,包括52个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基因,36个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s,CSPs)基因,80个气味受体(Odorant receptors,ORs)基因,56个离子型受体(Ionotropic receptors,IRs)基因和2个感觉神经元膜蛋白(Sensory neuron membrane proteins,SNMPs)基因;通过比较雌、雄大蜡螟转录组鉴定出114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5个嗅觉相关基因(OBP8、OBP17、CSP3、CSP34和OR15);114个差异表达基因中,66个基因在雌蛾触角中高表达,48个基因在雄蛾触角中高表达。【结论】本研究获得了大蜡螟触角转录组数据,并鉴定出候选嗅觉相关基因,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大蜡螟的基因功能及嗅觉感受机制奠定分子基础。
关键词: 大蜡螟 触角转录组 高通量测序 基因注释 嗅觉相关基因 差异表达基因


睡莲新品种‘红粉佳人’
《园艺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红粉佳人’是以睡莲品种‘奥斯塔’为母本,‘公牛眼’为父本人工杂交选育出的新品种。植株大型,半重瓣,放射状星形,花瓣粉红色,花瓣30~40枚,花径14~17 cm,花梗挺水高度15~19 cm,萼片4片。叶面绿色并分布不规则红褐色斑块,卵圆形,叶缘具不规则锯齿,平均叶面积为40 cm×35 cm。属于热带睡莲,在南宁地区可露天越冬。


趁鲜切制加工对三七药材干燥速率和质量的影响
《中国中药杂志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趁鲜切制干燥对三七药材外观品质和内在成分的影响,探讨三七趁鲜切制干燥的可行性,为三七饮片及中成药的生产提供更加有效的加工方法。比较不同趁鲜切制干燥方式与传统整根干燥方式对三七主根的干燥时间、折干率、密度、药材外观性状和内在成分的影响。三七药材传统整根晒干耗时长达近453 h,干燥过程中恒速期较长,干燥速率缓慢;三七整根50℃烘干较整根晒干虽然缩短了61.6%的干燥时间,但药材木质部出现空心现象,致密度下降,药材外观性状较差;趁鲜切制干燥较传统干燥方法在时间上缩短了61.82%~91.58%,干燥速率大幅提高;其中切制后晒干与阴干由于干燥过程相对缓慢,表面出现盐析发白现象,且在内在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趁鲜切制后50℃条件下烘干较传统整根晒干和整根50℃烘干时间分别缩短了91.58%和68.83%,药材外观黄绿色,切剖面各层次清晰,孔隙分布均匀,且总皂苷含量较整根50℃烘干提高了7.24%;在40℃条件下烘干的三七片表面微有盐析发白散点,三七素、总糖损失较大;在60℃条件下烘干的三七片因温度过高,失水速率极快,导致严重的裂片和碎片现象,总糖、醇提物等含量损失较大;趁鲜切制冷冻干燥后,切片结构疏松,密度大幅度降低,但其总皂苷含量和三七素等较传统整根晒干分别提高了16.51%和22.54%。趁鲜切制加工工艺在三七饮片生产上具有可行性,在生产上建议采用趁鲜切制后50℃条件下烘干,药材外观性状和内在成分含量均较好,方便后续饮片加工和工业投料提取;若以内在成分含量为目标,则采用趁鲜切制后冷冻干燥加工为佳。


氮肥用量对不同冬马铃薯品种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氮肥用量对2个不同品种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通过分析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与氮肥利用率随氮肥用量的变化趋势,提出冬马铃薯生产上适宜的氮肥用量。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加了马铃薯产量,施氮处理较未施氮处理增产32.9%~117.2%;马铃薯的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块茎产量、施氮纯增收和氮肥贡献率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均在N345处理下达最大值,而氮肥产投比、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施氮处理下云薯902的施氮纯增收、产投比、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贡献率均高于合作88;马铃薯产量对氮肥用量的反应通过二次多项式模型分析得出,云薯902的氮肥效应回归方程为:Y=-0.272N~2+182.15N+27 987(F=124.15**,R~2=0.988 1**),合作88的氮肥效应回归方程为:Y=-0.2 168N2+119.28N+28 807(F=24.09**,R~2=0.941 4**)。马铃薯不同品种间的产量、经济效益、氮肥利用率存在差异,且不同品种间的最佳施氮量和生产等量鲜薯的氮肥需要量也不同,云薯902和合作88两品种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329.6和268.5 kg/hm~2,生产1 t鲜薯的氮肥需要量分别为5.64和5.94 kg。因此,在兼顾产量、效益及氮素利用率等因素下,建议云薯902的适宜氮肥用量为270~329.6 kg/hm~2,合作88的适宜氮肥用量为195~268.5 kg/hm~2。


腾冲红花油茶蜜腺2个发育时期转录组差异性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植物蜜腺基因能够调控其分泌产物花蜜中的化学组成,从而影响植物对传粉者的吸引力,本研究主要揭示腾冲红花油茶蜜腺发育与分泌过程中其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高通量Illumina Hiseq测序手段对花蕾期蜜腺与泌蜜高峰期蜜腺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测序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研究,探讨蜜腺发育与分泌过程中的调控基因。【结果】在蜜腺发育与分泌过程中共检测到58 488个差异基因,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有1 602个,表达下调的基因有693个。GO分析结果表明:被注释生物学过程的差异表达基因有3 096个,其中富集差异基因数量较多的生物学过程为胞内过程、生物调节过程和新陈代谢过程;富集于分子功能的差异表达基因有1 280个,其中富集差异基因数量较多的分子功能为连接功能、催化活性和载体活性。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发现:有2 147个差异表达基因参与了292条代谢途径,其中富集差异基因数量最多的途径是代谢途径(941个,占43.83%),主要是参与糖代谢、氨基酸代谢等过程。【结论】蜜腺发育及花蜜分泌过程中大多数差异表达基因与花蜜化学组成的调控过程有关。
关键词: 腾冲红花油茶 蜜腺 转录组 Illumina测序


多细胞生物干细胞不对称分裂的内在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细胞生物的发育是从一个受精卵分化成多种类型细胞的过程。细胞多样性形成的基础是不等分裂,不等分裂是干细胞自我更新和自我维持的关键。干细胞不等分裂有细胞内和细胞外两种调节机制。果蝇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植物胚胎发育、表皮气孔形成及根内皮层的分化,是研究不等细胞分裂调节机制最多的发育背景。本综述介绍了果蝇神经干细胞和植物胚胎发育早期、表皮气孔发生及根皮层内皮层中细胞不等分裂内在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黑籽南瓜的利用与研究进展
《中国蔬菜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黑籽南瓜(Cucurbita ficifolia,2n=40)是一种重要的瓜类资源作物,具有抗寒、耐盐及抗病等多种优良的遗传性状,作为嫁接砧木在瓜类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优良性状的挖掘与利用对于瓜类遗传改良也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黑籽南瓜栽培及利用、遗传多样性、细胞学和细胞工程、基因克隆方面的研究展开综述,重点阐述了抗逆性及其生理基础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黑籽南瓜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进一步将黑籽南瓜这一特殊资源的优良性状应用到瓜类蔬菜的栽培和育种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