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687条记录
基于热图和聚类分析的马铃薯矿质元素含量评价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升马铃薯块茎的营养品质,助力马铃薯主食化的发展,本研究以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引进的彩色二倍体资源作为亲本筛选的杂交后代为实验材料,测定7种矿质元素含量,通过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热图(Heatmap)及聚类分析,综合评价26份资源的矿质元素含量,筛选出优异基因型,为马铃薯品质育种提供杂交亲本.结果表明,26份资源可聚类成6大类,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富含多种矿质元素,可作为杂交亲本;相关性分析表明,Zn元素与P、Mg、Ca元素,Ca元素与Mg、P元素之间同时存在较强的正相关.筛选出的马铃薯种质资源富含多种矿质元素,非常适合作为品质育种的杂交亲本,同时将Zn元素含量作为育种的目的性状是提升马铃薯营养品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矿质元素 品质育种 热图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萎凋处理对“云抗10号”红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充分利用、发挥云抗10号茶树品种资源优势及生产出高品质的红茶产品。【方法】通过对云抗10号鲜叶采用不同的鲜叶加工处理过程,利用感官审评比较和顶空微萃取结合GC-MS对3种处理的云抗10号红茶香气成分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经不同处理的云抗10号红茶香气品质得到明显的改善。处理1与传统工艺相比有29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减少1160.19%;有20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增加1353.19%;增加比减少的相对含量多193%。处理2与传统工艺相比有24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减少751.61%;有25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增加1660.86%,增加比减少的相对含量多909.25%。【结论】通过调温调湿萎凋、做青/摇青萎凋等处理过程,云抗10号红茶中主体香气组成没有改变,但对相对含量有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 云抗10号 红茶 香气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临沧野生黄鸡■的鉴定与生长条件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黄鸡■菌丝生长的最优培养条件,为其仿生栽培奠定基础,从采集于云南临沧的野生鸡■子实体中分离纯化获得纯培养物LCT10,结合形态学与ITS序列分析鉴定其分类学地位,并设计了不同培养条件,研究不同温度、pH、光照强度、通气性、碳氮源与碳氮比对野生黄鸡■菌丝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采集到的菌株LCT10为黄鸡■(Termitomyces aurantiacus),其形态特征与分子鉴定结果一致.该菌菌丝体在5~30℃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菌丝在pH 4.0~12.0均能生长,当pH为8.0,培养皿在黑纸包裹下培养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在5种通气处理下均能生长,不做任何通气处理的菌丝生长最快.能利用可溶性淀粉、玉米粉、蔗糖、蜂蜜、葡萄糖作为碳源,蛋白胨、甘氨酸、硝酸铵、尿素作为氮源,其中,在蜂蜜上生长浓密且生长快,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C/N为(20~30)∶1.LCT10在最适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与其他处理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关键词: 黄鸡■ 形态学 ITS序列分析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对杨梅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提高杨梅果实产量和品质,促进云南杨梅产业绿色高效发展.[方法]以“荸荠种”杨梅为试材,在云南富民县、盘龙区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对杨梅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杨梅开花前期、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喷施800 ~ 1000倍液的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可提高杨梅产量、果实品质;与同期喷等量清水相比,其提高单果重、产量及净收益分别为27.86%~31.54%、13.0% ~13.4%、13.8%~14.2%,处理间差异显著;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分别增加18.4% ~19.54%、18.56% ~24.9%.与常规施肥相比,喷清水对果实产量、品质无显著影响.[结论]应用含腐植酸水溶肥料能显著提高杨梅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

关键词: 杨梅 含腐植酸水溶肥 产量 品质 净收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疣粒野生稻原生质体高效分离培养体系的建立

西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云南疣粒野生稻原生质体的培养、细胞融合、细胞再分化成植株奠定基础.[方法]测定不同酶解组合及浓度、酶解时间、渗透压稳定剂浓度下云南疣粒野生稻原生质体的产量和活力,同时筛选云南疣粒野生稻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较优条件.[结果]优化后建立云南疣粒野生稻胚性悬浮细胞系的周期可缩短至45 ~ 60 d;在纤维素酶1.5%+果胶酶0.3%+甘露醇0.6 M+MES5 mM+CaCl25 mM条件下酶解2h,云南疣粒野生稻原生质的产量为1.45×106个/g·FW,活力达到90.17%,制备出的原生质体在固液培养下得到云南疣粒野生稻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结论]建立了一套快速高效分离培养云南疣粒野生稻原生质体的体系,对研究重要植物资源、种质创新和发掘其优良基因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云南疣粒野生稻 原生质体 制备 悬浮细胞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5%硝磺草酮·莠去津OD对蔗田杂草防除效果及其安全性

农药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25%硝磺草酮·莠去津OD对蔗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调查了杂草株(鲜重)防效、甘蔗叶片的叶绿素SPAD值和药害指数.[结果] 25%硝磺草酮·莠去津OD对单、双子叶杂草防效超过90%,与对照农药防效相当;25%硝磺草酮·莠去津OD对不同甘蔗品种药害水平存在差异,其中粤糖93~159药害最重,ROC22和桂糖42号最轻.[结论]25%硝磺草酮·莠去津OD可作为蔗田杂草防治的轮换药剂,剂量以2400 mL/hm~2为宜,但在大面积应用前应进行试验.

关键词: 硝磺草酮 莠去津 蔗田杂草 安全性评价 叶绿素SPAD 药害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面覆膜种植对柠檬园蜘蛛群落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揭示地面覆膜种植影响柠檬园蜘蛛群落多样性的规律,采用陷阱法和网扫法对3种类型(未覆膜、覆膜种植2年、覆膜种植4年)柠檬园的蜘蛛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未覆膜柠檬园采集到蜘蛛13科23种300头,覆膜种植2年柠檬园采集到蜘蛛9科17种159头,覆膜种植4年柠檬园采集到蜘蛛12科15种104头。蜘蛛群落的多度和物种丰富度,均随着覆膜年数的增加而降低。未覆膜柠檬园的蜘蛛群落结构与覆膜种植2年和覆膜种植4年柠檬园不相似。覆膜种植对柠檬园蜘蛛群落的多样性产生了消极影响,柠檬园蜘蛛群落多样性水平随着覆膜种植年数的增加而降低。

关键词: 覆膜种植 蜘蛛群落 物种多样性 柠檬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LED光质对两种黄花高山杜鹃组培增殖和生根的影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解两种黄花高山杜鹃(Bob's yellow和黄杯杜鹃)组织培养的不同阶段对光质需求的规律,从而提高种苗质量及生产效率,促进其推广应用和保护.[方法]以两种黄花高山杜鹃组培苗为材料,在8种LED光质和传统荧光灯下进行增殖和生根培养,比较其增殖系数、增殖苗和生根苗叶绿素含量、生根率及生根苗株高等5个指标.[结果]纯红光最适宜Bob's yellow增殖和生根,增殖系数为8.53,生根率为93.33%;纯蓝光适宜黄杯杜鹃增殖,增殖系数为4.2;红蓝光(2RB)处理下黄杯杜鹃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为83.33%;红蓝绿光对两种高山杜鹃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但促进叶绿素合成.[结论]不同光质对两种黄花高山杜鹃组培苗增殖和生根的影响不同,同一基因型增殖和生根所需的光质配比也不相同.针对高山杜鹃不同基因型及不同的生长阶段,探索适宜的光质类型,可提高种苗质量及生产效率.

关键词: 高山杜鹃 组培苗 光质 增殖 生根 叶绿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亚小花蝽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效应

植物保护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幼虫的控制潜力,开展了不同温度下东亚小花蝽对不同龄期和密度的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干扰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东亚小花蝽捕食1龄或2龄草地贪夜蛾幼虫时,其捕食功能反应与HollingⅡ模型拟合度较好.东亚小花蝽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在20℃、25℃和28℃下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772 4、1.090 0、0.673 6,处理单头幼虫的时间为0.174 9、0.173 7、0.295 5 d,对2龄幼虫,在20℃、25℃和28℃下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794 5、1.153 8、0.392 2,处理单头幼虫的时间为0.218 9、0.805 6、0.696 0 d;东亚小花蝽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量表现出随着猎物密度增加而上升,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同一温度下,东亚小花蝽对1龄幼虫的日均捕食量和寻找效应均高于2龄幼虫,寻找效应与猎物密度成反比;东亚小花蝽对3龄和4龄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日均捕食量为0;田间自然状态下东亚小花蝽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控制率为34.62%.

关键词: 东亚小花蝽 草地贪夜蛾 捕食效应 干扰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引进美国甘蔗种质工艺品质演进分析及发掘

热带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主要基于投影寻踪分类法(PPC)对引进美国甘蔗种质主要工艺品质性状进行世代演进和种质评价分析.根据育成或改良年代(10~20 a为时间界点)把引进的58份美国甘蔗种质划分4个改良世代,基于大田试验,对甘蔗锤度、甘蔗蔗糖分、蔗汁蔗糖分、甘蔗纤维分、甘蔗简纯度等5个重要工艺品质性状指标进行方差、投影寻踪分类和聚类分析,以揭示其世代演进特征和筛选工艺品质优异种质资源用于杂交育种.方差分析表明,世代内和世代间各种质资源工艺品质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变异系数在2%~20%之间,其中甘蔗蔗糖分、蔗汁蔗糖分和简纯度3个品质性状还存在世代和月份间的显著交互作用.投影寻踪分类法评价分析表明,不同世代美国甘蔗种质资源投影值差异显著,其中以第1代最低,依次增加,第4代最高;投影方向以甘蔗蔗糖分最高,依次为蔗汁蔗糖分和甘蔗锤度,简纯度和纤维分最低.根据投影值大小的聚类分析表明,58份种质可以划分为4类.筛选了主要工艺品质性状优良的甘蔗种质18份(第Ⅱ类)用于杂交育种,其中来自第4代的材料有6份,占第4代材料总数的46.15%;来自第3代的材料有10份,占总数的37.07%;来自第2代的材料有1份,占总数18.18%;第一代材料未筛选出品质优良种质资源.以上结果可以看出,美国甘蔗种质资源主要工艺品质改良显著,随着世代演进而显著提升.表现优异外引种质以第4代所占比重最高,依次递减,第一代最少,优异种质多来源于演进次数最多的世代;投影寻踪分类法可作为甘蔗改良效果和种质资源评价研究的另一途径.

关键词: 美国 甘蔗种质 世代演进 投影寻踪分类法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